在特朗普先后與普京、澤連斯基等人會晤之后,俄烏局勢又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這回俄羅斯想明白了,對中國有一個不情之請。
最近歐美那邊放出個大消息,準(zhǔn)備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了。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說,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美國也不會對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但可以對其提供空中支援。
雖然說的委婉,但其實就是在為美國空軍入駐烏克蘭做鋪墊。
而歐洲的意思就比較直接,他們是一定要保烏克蘭的。
目前已經(jīng)有法國等國表態(tài),愿意派軍隊駐扎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而且兵力還不少,數(shù)以萬計。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歐洲內(nèi)部意見暫未統(tǒng)一,愿意為烏克蘭豁出性命的國家少之又少。
所以這幾十萬的兵力到底從哪來,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更重要的是,俄羅斯到底答不答應(yīng),又會做出什么反應(yīng)呢?從最近的表態(tài)中不難發(fā)現(xiàn),俄羅斯已經(jīng)想明白了,對中國有一個不情之請。
俄外長拉夫羅夫說,俄羅斯支持對烏克蘭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但相關(guān)方案的討論必須有俄羅斯參與,不然就是“沒有出路的”。
拉夫羅夫還說,如果安全保障方案是由俄羅斯、中國、美國、英國以及法國這五個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參與制定,俄羅斯愿意接受。
毫無疑問,這就是俄羅斯的硬條件,必須聯(lián)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一起參與,不然這事兒根本沒法談。
那么歐美“幾十萬兵力”的話,水分有多大?拉夫羅夫又為什么要揪著這一點不放呢?這里面的門道,得一點點拆開看。
首先, 歐美說要派部隊駐扎烏克蘭聽著挺唬人。
英國給歐盟遞了個方案,想讓歐洲國家牽頭組個“國際安全部隊”,美國呢,就負(fù)責(zé)空中支援和后勤。
但烏克蘭挨著俄羅斯西部邊境,真把幾十萬部隊扎在那兒,不就等于把刀架在俄羅斯脖子上?冷戰(zhàn)結(jié)束后,北約一步步往東擴,俄羅斯早就憋著一股火。
現(xiàn)在想把烏克蘭變成北約的“前哨站”,俄羅斯肯定不能答應(yīng)。
再看美國的態(tài)度。
特朗普跟澤連斯基見面時,嘴上說要幫烏克蘭保安全,卻明明白白說“美軍不地面駐扎”。
說白了,就是想討好國內(nèi)那些對俄強硬的勢力,又不想把自己搭進(jìn)去,干脆把歐洲推到前面當(dāng)“擋箭牌”。
歐洲內(nèi)部更是各有各的心思。
德國、法國對直接派兵都哆哆嗦嗦,真跟俄羅斯起了正面沖突,他們損失最大。
波蘭那些中東歐國家倒是積極,無非想借著歐美兵力,既保自己安全,又能在東歐多搶點話語權(quán)。
這么一來,所謂的“幾十萬兵力”,更像是湊數(shù)給外界看的政治姿態(tài),能不能兌現(xiàn),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至于拉夫羅夫要求“五常參與”,聽著像提條件,其實是在下一盤外交棋。
要是真按歐美那套來,俄羅斯等于被排除在外,最后方案肯定對自己不利。
但把五常拉進(jìn)來就不一樣了,大家平起平坐,俄羅斯至少能保住核心利益。
這跟俄羅斯一直喊的“多極化世界”剛好對上,就是不想讓歐美一家說了算。
更妙的是,這提議能把各方立場撕開個口子。中國在五常里一直保持中立,要是中國參與進(jìn)來,說不定能平衡一下歐美對烏克蘭的過度傾斜,這正是俄羅斯想看到的。
對烏克蘭來說,要是安全保障能有中俄美英法五家一起背書,可比單靠北約靠譜多了。
烏克蘭那邊不是一直喊著要“具體有效”的保障嗎?這種多邊框架,說不定更合他的意。
回頭看看2022年的伊斯坦布爾談判,俄羅斯當(dāng)時就提過“烏克蘭永久中立+國際安全保障”的框架,跟現(xiàn)在的提議能對上。
只不過這次特別強調(diào)“五常平等”,估計是之前談判被西方單方面攪黃了,這次想把規(guī)矩立得更牢些,既亮明底線,又沒把和平的門徹底關(guān)上,這步棋走得挺穩(wěn)。
要是中國參與到五常協(xié)調(diào)里,既能避免沖突鬧大沖擊全球供應(yīng)鏈,又能通過多邊機制做點實事,這跟中國說的“共同安全觀”正好對上。
歐美想讓中國認(rèn)可他們的方案,俄羅斯希望中國支持多邊框架,烏克蘭也盼著中國能從中調(diào)解。
這種各方都想爭取的位置,讓中國不用選邊站,還能推著大家坐下來談,就像之前在伊朗核問題、中東和解里做的那樣,不逼誰,就促成對話。
拉夫羅夫特意提到中國,不是簡單拉上幫忙,而是看準(zhǔn)了現(xiàn)在的國際格局,單靠一個超級大國說了算的時代早過去了,大家坐下來商量著來,才能解決復(fù)雜問題。
這想法跟中國的外交理念碰得上,說不定就是以后打破僵局的關(guān)鍵。
但說到底,各方爭的是“安全誰說了算” ,大家吵來吵去,核心是在搶“安全”的定義權(quán)。
歐美覺得“軍事威懾=安全”,想靠武力逼俄羅斯讓步;
俄羅斯覺得“安全得相互尊重”,自己的利益不能被當(dāng)空氣;
烏克蘭夾在中間最難受,既想有人保護(hù),又不想成了大國博弈的棋子。
看看歷史就知道,光靠軍事手段換不來長久安全。北約在巴爾干、中東那些地方的干預(yù),最后都留下一堆爛攤子。
倒是1975年的《赫爾辛基協(xié)定》,靠多邊協(xié)商平衡了東西方的安全利益,那才是真辦法——把大家的安全關(guān)切都放進(jìn)一個框架里,才能有真和平。
拉夫羅夫的提議和歐美計劃撞在一起,其實是在逼著國際社會想清楚,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到底是為了滿足個別國家的地緣野心,還是為了地區(qū)長治久安?
答案可能就藏在五常能不能放下分歧,一起搭個均衡的安全框架里。
這場圍繞“幾十萬兵力”的熱鬧,最后恐怕還得回到談判桌上。當(dāng)?shù)鼐壱靶呐龅酵饨焕硇?,說不定一個多極世界的樣子,正在這片飽經(jīng)戰(zhàn)亂的土地上慢慢顯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