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3年,一封死刑申請書在高層領(lǐng)導(dǎo)內(nèi)部引發(fā)了巨大轟動,甚至連鄧公看了都愁眉不展。
他望著申請書上一行行字,有些難以置信,但最終并沒做任何批示,而是將申請書交給了朱老總的遺孀——康克清同志。
看到“朱國華”三個字,康克清紅了眼眶,雖然內(nèi)心悲痛,可臉色十分平靜,在申請書上簽了字。
朱德一家
對于康克清而言,做出此舉無疑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畢竟死刑的受刑者乃是她與朱老總的親孫子??!
朱國華到底犯了怎樣的罪行,從開國元勛的后人,淪落為死刑犯?
朱國華在公審現(xiàn)場
1
朱老總的家風(fēng)一向以嚴(yán)苛著稱,尤其是對子女們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
當(dāng)1938年和失散多年的兒子——朱琦重逢后,團聚的溫暖并未感受多久,朱老總便忍痛把兒子送到了前線。
朱德全家福(后排右二為朱琦)
就這樣,朱琦成了一名普通士兵,臨行之際,朱老總語重心長地說道:
“前線正在打仗,總指揮的兒子不上前線,誰上前線!”
朱德(中間)與兒子朱琦(右一)
戰(zhàn)場上到底有多危險,朱老總清楚,朱琦也清楚,但朱琦對此毫無怨言。
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保家衛(wèi)國是自己的義務(wù);自己是朱德的兒子,更應(yīng)該以身作則。
朱老總的一生,都奮斗在革命的道路上,不論是抗戰(zhàn)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后,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作風(fēng)從未改變絲毫。
朱國華何嘗不是嚴(yán)謹(jǐn)家風(fēng)的受益者,幼年時期,雖然身為干部家屬,可他從未向別人坦露過自己的真實身份。
朱國華
前往大學(xué)讀書后,他也始終堅持著好習(xí)慣,尤其喜好畫工、手工,并且把自己的作品,送給很多人做禮物。
大學(xué)畢業(yè)后,朱國華來到天津鐵路部門工作,從這一點也表明,朱老總雖是開國領(lǐng)袖,但從未讓家人因自己的身份受到過任何“特殊照顧”,就算是親孫子,想進步也要從一名工人做起。
曾經(jīng)的同事每當(dāng)會想起朱國華,總會將其描述為“安靜的小伙子”,他不善言辭,但對待工作卻十分上心,這一切同事們看在眼中,領(lǐng)導(dǎo)也看在眼中。
那個時候,鐵路部門的工作人員誰也不知道朱國華的真實身份。
在工作之前,母親趙力平就萬般叮囑:
“孩子,走到單位一定不能給別人講自己的身世,更不能提你是朱德的孫子,想得到認(rèn)可,想進步,就得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p>
朱國華謹(jǐn)記母親的教誨,在單位里一直低調(diào)做人,認(rèn)真做事。
朱琦、趙力平夫婦與父親朱德的合影
殊不知一切的美好,都因一次放縱徹底葬送。
一個偶然的機會,朱國華的真實身份竟然被單位里的同事們知曉,消息頓時在內(nèi)部傳開,大家雖然心照不宣,但卻有別有用心之人,一門心思地做起了“鳳凰夢”。
2
曾經(jīng)在單位里毫無存在感的朱國華,一時間成為大家眼中的香餑餑,有些女孩子“先下手為強”,又是幫忙洗衣服,又是幫忙打飯,好不熱情。
突如其來的殷勤讓朱國華很不適應(yīng),但俗話說“男主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簾”,況且這個時候,二十多歲的朱國華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jì)。
朱國華和其中一名女孩走到了一起,可這位女同志不經(jīng)意間的一句話,他才清楚自己之所以突然得到那么多女生的青睞,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優(yōu)秀,也不是因為在崗位上厚積薄發(fā),竟是因為自己顯赫的家世。
從小到大從未享受過“特殊照顧”的朱國華,頓時陷入迷茫,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就能享受這么多好處?
他漸漸迷失自我,原本默默寡言的那個小伙子,成了享受阿諛奉承的老油條。
日子一天天過去,朱國華的身份不僅被單位里的女孩們盯上,也被男同事盯上了。
在鐵路局工作的幾名紅二代,一看到朱國華如此討女孩子喜歡,頓時來了興致,每天帶著朱國華花天酒地,四處沾花惹草,久而久之,朱國華徹底沉淪了。
當(dāng)時朱國華住在和平區(qū)的一間小公寓中,那些風(fēng)流成性的干部子弟,便打著朱國華的名號,把小姑娘喊過來聚餐。
桌上觥籌交錯,幾人推杯換盞,酒過三巡,干部子弟們的手就開始不老實,從原本的小打小鬧,到后來甚至明目張膽地侵犯。
一開始朱國華不敢,可酒意上頭,再加上旁邊有人鼓動,徹底走上了不歸路。
受害的女同志大都是普通家庭出身,她們不敢惹是生非,即便受欺負(fù)也只能咽下苦水。
3
那個年代的社會治安還不像現(xiàn)在這樣,尤其是1983年實在“邪門”,就像進入了“惡性事件元年”,僅僅五個月全國犯案數(shù)目就顯著飆升。
街上地痞流氓橫行,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事情屢見不鮮,甚至少女們在光天化日之下,都不敢輕易獨自外出。
最臭名昭著的莫過于東北地區(qū)的“二王案”。
1983年2月王宗坊和王宗瑋兩兄弟起了爭執(zhí),竟然自制槍支,闖入鄰居家中,一家四口慘死在他們槍口之下。
犯下滅門慘案后,兄弟二人一把大火燒了現(xiàn)場。
流亡的日子,兄弟二人不僅沒有收斂,反而四處作案,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甚至還潛逃至北京搶銀行,走到河北劫火車!
壞人神氣、好人受氣、公安憋氣,這“三氣”對當(dāng)時的治安狀況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描述。
鄧公在北戴河接見了公安部部長劉復(fù)之,隨后遍布全國的“嚴(yán)打”斗爭就此拉開序幕。
曾經(jīng)被干部子弟欺負(fù)過的那些姑娘,一起去派出所揭發(fā)了他們的罪行,當(dāng)朱國華意識到事情的嚴(yán)重性后,早就為時已晚。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做出判決,朱國華被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
康克清聽聞孫子犯下的錯誤,心中十分悲痛,但更多的是憤怒,實在是恨鐵不成鋼!
她從未給孫子說過一句情,并且康國華被執(zhí)行死刑后,她把朱家子弟都叫到了一起,語重心長地說道:
“你們出了問題,不是自己個人的事情,是在折騰你們的爺爺!倘若你們?nèi)蘸蟛粻帤?,做了違法亂紀(jì)的事情,我就登報聲明,和你們斷絕關(guān)系!”
中國大地上,在法律面前,誰也沒有特權(quán),即便朱老總的親孫子,仍舊一視同仁。
結(jié)語
朱國華犯了錯,沒能將朱老總的教誨牢記于心,反而和他的要求背道而馳,實在令人惋惜。
此案成為嚴(yán)打以來,牽涉社會背景最大、社會警示力最強的一場大案,這是法律的原則,這是人人平等的體現(xiàn)。
朱國華等人被槍決
參考資料:
[1]曹正.流氓罪與性自由 朱德之孫槍斃始末[J].時代人物,2013,0(9):118-119
[2]周斌.1983年“嚴(yán)打”拉開序幕 改革開改后空前猛烈的司法風(fēng)暴[J].國家人文歷史,2013,(16):23-26.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