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韓國媒體8月25日晚間報道,tvN熱播新劇《暴君的廚師》翻車了——不是因為劇情離譜,也不是因為演技尷尬,而是因為一面寫錯漢字的旗子。這部由林允兒、李彩玟主演,號稱“生存幻想浪漫”的歷史劇,才播兩集就被觀眾噴成了篩子。
爭議焦點出現(xiàn)在第一集:女主角從法國穿越回朝鮮時代,與男主相遇的場景中,背景里赫然出現(xiàn)一面旗幟,上面四個大字本應(yīng)是象征“賢明君王治理的太平盛世”的“太平圣代”,結(jié)果劇里寫成了“太平圣大”——“代”寫成“大”,一字之差,意思全垮。
這錯誤犯得實在太明顯,韓國觀眾先坐不住了。播出后,各大網(wǎng)絡(luò)社區(qū)和社交媒體上吐槽聲一片:“歷史劇居然連漢字都寫不對,太荒唐了”、“制作組是不是連基礎(chǔ)校驗都沒做?”還有人諷刺:“一查翻譯軟件,結(jié)果跳出來個‘太平圣代大學’……這是穿越去名校了嗎?”更有追劇黨直呼:“投入感瞬間清零!”
盡管該劇收視率從首播4.9%漲到第二集6.6%,劇情發(fā)展也吸引了不少人,但這波低級錯誤還是讓很多人直言“難以接受”。更離譜的是,直到25日晚,出錯鏡頭依然原封不動掛著“太平圣大”,片方毫無修正跡象。
說起來也挺諷刺:一部以“朝鮮時代”為背景、強調(diào)歷史氛圍的劇,卻在最基礎(chǔ)的漢字書寫上露了怯。要知道,歷史上朝鮮王朝長期使用漢字作為官方文字,儒家經(jīng)典、歷史文獻、宮廷文書都離不開漢字。而如今拍歷史劇,團隊中竟無人能辨識一個常用成語?
這也不是韓劇第一次在漢字上翻車。幾年前《朝鮮驅(qū)魔師》就因道具漢字錯誤被罵到停播。但同樣的坑,怎么又踩了一次?
回過頭看,這件事之所以在韓國本土也引發(fā)強烈批評,是因為觀眾對歷史劇有基本的考據(jù)期待——不是要求百分百還原,但至少不能犯“小學生級別”的錯。尤其當下韓國古裝劇越來越走向“幻想化”、“浪漫化”,如果連最基礎(chǔ)的文化細節(jié)都撐不住,再好看的劇情也難免讓人出戲。
另一方面,這也折射出一個現(xiàn)實:隨著漢字在韓國教育中的比重逐漸降低,年輕一代對漢字的認知能力確實在下降。編劇寫錯、美術(shù)做錯、導演拍錯、后期也沒糾錯——整個流程竟無一人發(fā)現(xiàn)問題,可見漢字能力斷層已滲透到文化產(chǎn)業(yè)。
目前,劇方尚未對此回應(yīng)。但這一幕“錯字風波”已然成了《暴君的廚師》甩不掉的標簽。說到底,歷史劇不是光靠腦洞和顏值就能撐起來的,沒有文化細節(jié)打底,再好的“幻想”也容易變成“笑話”。
下一次,哪部劇又會踩中這類文化暗雷?或許制作團隊該明白:拍歷史題材,尊重歷史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