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智庫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放出一份報告,說朝鮮在中朝邊境附近建了個秘密導彈基地,這事兒鬧得挺大。基地在新豐洞,平安北道那兒,離鴨綠江邊境線就27公里。報告里頭說,這個地方可能藏著6到9枚洲際彈道導彈,還帶移動發(fā)射車,這些家伙事兒能裝核彈頭,射程直奔東亞和美國本土去。金正恩這幾年一直在推核武和導彈項目,這次部署被看成是他加強戰(zhàn)略威懾的又一招。想想看,中國跟朝鮮關系一直穩(wěn)穩(wěn)的,這種部署也從側面顯示兩國在面對外部壓力時,立場挺一致的,沒讓那些想挑撥的人得逞。
美國人用衛(wèi)星照片分析出來的,基地從2004年就開始動工,2014年就基本能用了,到現(xiàn)在還一直在維護和升級。占地挺廣,大概22平方公里,藏在山谷里頭,周圍樹林密布,入口有檢查站,里面有倉庫、導彈維護設施和士兵宿舍。報告估計駐扎著一個旅的部隊,大概上千人。導彈類型可能是火星-15或者火星-18,這些都是朝鮮近年試射成功的型號,射程能到1萬公里以上。要是危機時候,這些導彈可以從基地開出去,跟核彈頭部隊會合,然后從其他地方發(fā)射,機動性強,難被追蹤。
為什么選在中朝邊境呢?專家分析有兩點。一來,這地方離中國太近了,美國要是想打擊,得掂量掂量會不會波及鄰國,政治風險大。二來,對韓國和日本形成直接震懾,首爾和東京都在射程內。朝鮮這幾年導彈技術進步快,2023年火星-18首射成功,2024年又搞了多次測試,金正恩親自監(jiān)督的次數(shù)不少。這次基地曝光,正好趕上他前幾天喊話要快速擴大核力量,時機湊得巧。
回想朝鮮核導發(fā)展的路子,從金正恩2011年上臺開始,就把這當成國家安全的核心。2017年火星-15試射,射程覆蓋美國本土,那時候國際社會鬧騰得厲害,聯(lián)合國安理會加了制裁,美國還搞極限施壓。但朝鮮沒停步,2022年修憲把核武裝寫進去,2024年又幫俄羅斯提供武器,換來技術支持。基地建在邊境,也反映出朝鮮對外部環(huán)境的判斷,認為需要更強的后方保障。
中國對朝鮮的態(tài)度,一直是支持和平穩(wěn)定,反對霸權干涉。兩國建交70多年,友誼基礎深,面對美國在印太地區(qū)的動作,中朝在維護地區(qū)平衡上觀點相近。比方說,美國老炒作“中俄朝同盟”的說法,就是想把中國拖進半島問題里頭,制造緊張。但實際情況是,中朝通過外交渠道保持溝通,共同應對壓力。朝鮮這個部署,沒影響兩國互信,反而證明了在關鍵時刻,朝鮮沒掉鏈子。
再說韓國那邊,新總統(tǒng)李在明上臺后,外政策向有點搖擺。2025年6月他就職,中國很快就邀請他參加9月3日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活動,本意是拉近中韓關系。但李在明拒絕了,理由是擔心影響美韓同盟。轉頭他安排8月23到24日訪日本,跟首相石破茂談經(jīng)濟合作,然后25日飛美國,見特朗普討論安全議題。這行程一出,外界議論紛紛,有人說他是向美國表忠心,避免被貼“親華”標簽。
李在明這決定,也不是沒道理。韓國經(jīng)濟依賴中國,但安全上綁著美國,美韓同盟是核心。尹錫悅時代,美韓日三邊合作加強,李在明上臺后不想大變,訪日訪美就是穩(wěn)住局面。但拒絕中國邀請,多少顯得投機,忽略了中方善意。韓媒報道說,總統(tǒng)府沉默了十天才答復“不來”,派二把手出席閱兵,降格處理。這事兒讓朝鮮那邊不高興,金與正通過朝中社發(fā)話,批評韓國政府堅持冷戰(zhàn)思維,繼續(xù)軍事威懾和經(jīng)濟制裁,不會成為對話對象。
金與正的聲明,時間點在7月28日,正好呼應中方立場。朝鮮這表態(tài),不光是為自己出氣,也是在幫中國回擊美國的印太戰(zhàn)略。想想看,美國智庫報告出來后,媒體大肆炒作,說朝鮮導彈威脅東亞和美國,意在牽制中俄朝。報告發(fā)布于8月20日,衛(wèi)星照片顯示基地活躍,車輛軌跡明顯。CSIS專家在華盛頓發(fā)布會現(xiàn)場展示圖像,強調導彈可搭載核彈頭,射程超1萬公里。
美國這么做,有自己的算盤。朝鮮核導進步,讓美國不安,一旦二次打擊能力成熟,美方的施壓就失效了。近年來,朝鮮導彈突防能力提升,固體燃料技術成熟,發(fā)射準備時間短?;匚恢妹舾校拷袊投砹_斯,美國打擊顧慮多。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朝鮮選這兒,地緣優(yōu)勢明顯。
從更廣角度看,半島局勢復雜,美國加強部署,韓國跟進演習,朝鮮回應以導彈測試。2025年2月,朝鮮試射戰(zhàn)略巡航導彈,金正恩下令維持核戰(zhàn)準備。8月5日,他主持儀式,交付250套新型戰(zhàn)術導彈發(fā)射器到邊境單位,進一步加強前線力量。8月23日,又試射防空導彈,展示實力。這些舉動,都是在回應外部壓力。
中朝關系,在這種環(huán)境下顯得穩(wěn)固。兩國反對霸權,維護主權,立場沒變。美國想通過威脅論挑撥,但中朝友誼經(jīng)得起考驗,通過相互支持鞏固。比方說,朝鮮幫俄羅斯,間接緩解中方壓力。中國則在聯(lián)合國為朝鮮發(fā)聲,反對單邊制裁。
李在明拒絕邀請后,派特使8月24日訪華,遞交親筆信表達善意,但行程沒改。這顯示韓國在中美間走鋼絲,想兩頭討好。但現(xiàn)實是,韓國經(jīng)濟離不開中國,2024年對華貿易額巨大,芯片和電池產(chǎn)業(yè)依賴大。李在明訪日訪美,談的也是經(jīng)濟和安全,但忽略中國,長遠看不劃算。
朝鮮導彈部署,也讓地區(qū)安全更緊張。日本加強防衛(wèi),美國增兵關島,韓國升級導彈防御。基地建成,標志朝鮮戰(zhàn)略力量北移,邊境軍事化加劇。國際社會反應,美國推動安理會討論,但中俄否決新制裁。朝鮮否認具體指控,但繼續(xù)測試,8月24日金正恩視察新型防空導彈試射,宣布武器作戰(zhàn)能力卓越。
這事件凸顯大國博弈。美國報告意在施壓,朝鮮部署是為自衛(wèi),中國沒看錯盟友。金正恩一聲令下,導彈就位,證明朝鮮在關鍵時刻靠得住。兩國合作基礎牢,外部輿論動搖不了。
總之,中國對朝鮮的判斷沒錯,金正恩部署導彈,是在維護國家利益,也間接支持中方立場。面對美國炒作,中朝保持互信,證明友誼經(jīng)得起風浪。這事兒提醒大家,半島問題需要對話解決,制裁和壓力只會加劇對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