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趙爺爺常年痰液很多卻無力咳出,為了順利排痰,他查閱資料后自學了主動循環(huán)呼吸技術,這是一種能有效松動并排出深部痰液的呼吸療法。
不過,趙爺爺并未嚴格按照標準練習,反而對技術做了自行“改良”,堅信“快速深吸一大口氣,再猛然用力咳嗽”才是更有效的方式。嘗試了幾次之后,他不僅沒能排出痰液,反而感到胸口陣陣發(fā)緊,整個人逐漸虛脫,呼吸變得淺促,血氧飽和度也由平時的92%下降至85%。
“我遇到過不少‘突發(fā)奇想’的患者,他們在醫(yī)務人員指導下學會主動循環(huán)呼吸技術之后,一回到家動作就變了形……”中日友好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主管護師牛梅為我們梳理了導致排痰無效甚至適得其反的誤區(qū)。
最放松的環(huán)節(jié)卻非常容易憋氣、肌肉緊繃
“主動循環(huán)呼吸技術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是‘呼吸控制’,核心在于通過深而緩的腹式呼吸,恢復呼吸的自然節(jié)奏、讓全身進入放松狀態(tài)。正確的做法是將手掌輕放于腹部,通過鼻子進行舒緩、平靜的呼吸,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節(jié)奏。如果鼻子通氣困難可改用嘴巴呼吸,假如選擇用嘴呼氣,建議用縮唇呼氣的方式?!?/p>
△“呼吸控制”示范視頻
“在吸氣時感受腹部緩慢隆起,呼氣時自然回落,整個過程應由膈肌主導,盡量減少胸廓的大幅度活動。同時,保持肩頸部肌肉完全放松,嘗試在每一次呼氣時,想象將身體的緊張與壓力一同釋放出去,隨著呼吸節(jié)奏逐漸放緩,心率也會自然下降?!迸C防蠋熤v道。
“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患者在實際練習過程中會無意識地長時間屏住呼吸,或者刻意把呼氣拉得很長,導致呼吸暫?;蛘吆粑l率過低(<8次/分),這種情況其實相當危險,容易引發(fā)低氧血癥和二氧化碳潴留。特別是慢阻肺病患者,由于本身通氣功能就受限,更容易出現(xiàn)這類并發(fā)癥。因此,練習時要避免長時間憋氣,也應該控制呼氣時間不超過吸氣的2倍,比如吸氣2秒、呼氣4秒左右,讓呼吸節(jié)奏保持自然、均勻。”
“另一個常見問題是,很多患者會不自覺地借助輔助呼吸肌來幫忙,比如聳肩、頸部肌肉很緊繃,而胸廓卻沒有真正放松。這種錯誤的代償方式不僅會增加身體的耗氧量,還容易導致呼吸肌更快疲勞,反而影響排痰效果。正如前面提到的,應該保持肩頸部肌肉完全放松,并且可以雙膝屈曲,放松腹肌及軀干?!?/p>
“深吸氣”變“快吸氣”,可使氣道痙攣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胸廓擴張’,主要目的是松動氣道分泌物、增加肺容積。在此環(huán)節(jié)繼續(xù)保持肩頸放松,通過鼻腔來進行盡可能長、慢、且深的吸氣,完全地深吸氣后屏氣2-3秒。然后放松、緩慢地將氣體從口中呼出,此時應感覺腹部自然向內(nèi)回縮,呼氣像輕輕嘆出一口氣那樣順暢自如?!?/p>
△“胸廓擴張”示范視頻
牛梅老師告訴我們,“一些患者在練習中像前面提到的趙爺爺一樣,把‘深慢吸氣’做成‘快速用力吸氣’,類似喘氣的樣子。這種方式特別可能誘發(fā)支氣管痙攣,對于哮喘或是慢阻肺病患者尤其危險。建議大家的吸氣時間≥3秒,想象聞花香般的輕柔?!?/p>
“還有一個常見錯誤是在呼氣時主動用力,比如用力收縮胸腔、過分縮唇,這樣反而會增加氣道塌陷和肺不張的風險。實際上,呼氣應當完全自然放松,張口緩緩呼出即可,不需要額外控制。”
熟悉的“先屏氣、再咳嗽”可致氣胸、昏厥
“在‘用力呵氣’環(huán)節(jié),先用鼻子進行一次正常大小的吸氣,接著積極地、緩慢地呵氣,直到感到肺內(nèi)空氣幾乎被清空,這屬于中體量呵氣,有利于清空下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在完成1-2次的中體量呵氣之后,再做1次用于清空上呼吸道分泌物的高體量呵氣,具體做法是在深吸氣后,張大嘴巴快速向外呵氣,從而將痰排出?!?/p>
△“用力呵氣”示范視頻
“但是,一些患者習慣先深吸一口氣,然后閉上嘴巴屏氣幾秒鐘,再猛地用力咳出痰液。這種方式尤其對慢阻肺病患者風險很大,由于屏氣后劇烈咳嗽會使胸腔內(nèi)部壓力瞬間升高,可能造成氣胸或者因大腦供血不足而暈厥。對于剛剛做完手術的患者,這種突然發(fā)力還可能導致傷口裂開?!?/p>
“另外,不少人在做‘呵氣’這個動作時方法也不對,他們習慣像清嗓子一樣用喉嚨去發(fā)聲,而不是用腹部肌肉主動、快速地推出氣流,而且一次呵氣時間太長、超過3秒,這樣反而容易導致身體缺氧。更推薦的做法是腹部肌肉收縮、像冬天呵氣暖手一樣進行一次快速但不用最大努力的呵氣,每次呵氣時間≤2秒?!?/p>
掃碼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專家簡介 牛梅
中日友好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主管護師,學士學位,現(xiàn)為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臨床護士。
本文完
未經(jīng)許可,請勿轉載
排版:張彥
此內(nèi)容為醫(yī)學科普,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醫(yī)療依據(jù)
1
2
3
看呼吸
權威實用的
呼吸科普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