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聽說過,糖尿病患病時間長了會逐漸出現(xiàn)一些慢性并發(fā)癥,比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糖尿病足等,這些問題可能導致尿毒癥、失明、截肢、感染等嚴重后果;還可能出現(xiàn)一些致命的急性并發(fā)癥,比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高血糖狀態(tài)、糖尿病相關低血糖。(相關閱讀:)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糖尿病相關并發(fā)癥并不是導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一項發(fā)表于《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的研究指出,約三分之二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死于心血管疾病。也就是說,心血管疾病才是糖尿病患者的“頭號殺手”。
實際上,相比于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2-4倍。而且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升高的人群,即使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也顯著增加。今天,健康榨知機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66%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員對SAVOR-TIMI 53試驗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共納入16492名患有2型糖尿病的參與者。通過問卷,研究人員統(tǒng)計了參與者的身高、體重、年齡、教育水平、運動量、飲酒量、吸煙狀況、糖尿病病史以及治療史等信息。此外,還統(tǒng)計了研究期間參與者的死亡人數(shù)及死亡原因等信息。
在平均2.1年的隨訪中,共有798名參與者死亡。在調整其他因素影響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所有死亡中,約有三分之二(66.3%)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
在引起死亡的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見的是心源性猝死,占到了總死亡的30.1%,其次是心力衰竭(10.5%)、腦血管疾病(7.1%)和急性心肌梗死(5.3%)。
圖片來源:123RF
其余33.7%的死亡是由非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最常見的是惡性腫瘤(13.9%),其次分別為感染(9.3%)、肺衰竭(2.6%)、腎衰竭(1.9%)、胃腸道和肝臟疾病(1.5%),以及出血性疾?。?.4%)等。
研究人員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不僅更易患心血管疾病及外周動脈疾病,也更易因這些疾病而死亡。因此,早期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管理,以及按時服用降糖藥物,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來講尤其重要,可能會獲得更大的收益。
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2型糖尿病患者要做好2件事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僅僅進行嚴格的血糖控制,對減少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疾病及其導致的死亡風險作用有限,特別是那些病程較長、年齡偏大和已經(jīng)發(fā)生過心血管疾病,或伴有多個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患者。
但是,對多重危險因素的綜合控制,可顯著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變和死亡發(fā)生的風險。具體來講,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圖片來源:123RF
1. 篩查
糖尿病確診時及以后,至少應每年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史,年齡,有無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如吸煙、高血壓、血脂紊亂、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早發(fā)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有無腎臟損害(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等)、有無房顫等,根據(jù)篩查結果進行針對性治療。
2. 控制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
(1)降壓治療
通過服用降壓藥物,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飲食、規(guī)律運動、戒煙限鹽、控制體重、限制飲酒、心理調節(jié)等,將血壓降低至130/80 mmHg以下。
(2)調脂治療
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應檢查一次血脂,接受調脂藥物治療的患者,還應根據(jù)療效評估的需求,增加血脂檢測的次數(shù)。同時,減少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增加n-3脂肪酸、黏性纖維、植物固醇攝入;減輕體重;增加運動及戒煙、限酒等。
此外,在適當?shù)那闆r下,也可以根據(jù)醫(yī)生的建議進行抗血小板治療,如服用阿司匹林等。
總而言之,2型糖尿病患者不僅應注意控制血糖,還應防范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促進健康,提升生命質量。
參考資料
[1] IlariaCavallari, et al.,(2021). Causes and Risk Factors for Death in Diabetes: A Competing-Risk Analysis From the SAVOR-TIMI 53 Tr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DOI: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21.02.030.
[2] CVD Remains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ype 2 Diabetes. Retrieved Aug 27, 2025 from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48849
[3]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J]. 中華糖尿病雜志,2025,17(01):16-139.DOI:10.3760/cma.j.cn115791-20241203-00705
免責聲明: 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 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fā)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jīng)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健康榨知機」微信公眾號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
健康榨知機
▇ 關注我們,掌握新鮮有料的健康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