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為陽,月為陰,陽為天,陰為地,于是每個月的日月相重之日,就是天地相通,陰陽交替之時。二月二龍?zhí)ь^,三月三上巳節(jié),五月五日是端午,六月六晾曬節(jié),七月七日為七夕,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些都是日月相重之日。
陽數(shù)的頂點為九,陰數(shù)的頂點為六,于是九為老陽,六為老陰。陽氣的增長過程為不斷發(fā)散和上升,陰氣的增長過程為不斷收斂和下沉,因此七為少陽,八為少陰。從七到九,就是從春季到夏季,是陽氣增長的過程。從八到六,就是從秋季到冬季,是陰氣增長的過程。
正如《易經(jīng)》說:春其數(shù)七,夏其數(shù)九,秋其數(shù)八,冬其數(shù)六。那么從冬季到春季,也就是從六到七,從老陰到少陽的過程。從陰入陽,也就是從地下到地上,為祖先復(fù)生之意,于是七為復(fù)生之?dāng)?shù),是陰生陽的節(jié)點。
對于地下的祖先來說,我們就是天,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所以在親人離開之后,每七日祭拜一次,被稱為“做七”。七七四十九天為滿七,寓意著地下的祖先已經(jīng)復(fù)生。除非被推下奈何橋,就要掙扎千年才能到彼岸。地下千年,地上三年。
所以三年為最后一祭,意味著地下的祖先早已復(fù)生,此后的祭拜,只是為了表達一種思念之情。七是陰生陽的節(jié)點,于是七月為鬼月,而七月初七,其實是七月的第一個逢七之日,也就是鬼月的頭七,地下到地上的通道打開了,祖先開始復(fù)生。
七月的二七之日,就是七月十四,也就是真正的七月半,當(dāng)天晚上,就是祖先四處亂竄之時。有詩云:二七亡人渡奈河,千群萬隊涉江波。引路牛頭肩挾棒,催行鬼卒手擎叉。那么祖先復(fù)生,也就是老陰生少陽,從六到七的過程。
老陰為水,少陽為木,于是祖先都是從水中出來的,所以上巳節(jié),在水中執(zhí)蘭招魄以祈孕,三月三,小鬼鬧翻天。七月半,鬼亂竄,沒事別往水邊竄。中元節(jié)放河燈,以照亮祖先歸來之路,謂之“照冥”。
明日七月七,是民間傳統(tǒng)的七夕節(jié),也就是牛郎織女相會之日,此時牛宿和女宿到達南天正中,牛郎織女的故事由此而展開。夕為夜,乃晦氣聚集之地,晦氣凝聚而成夕。夕乃鬼也,為一年的晦氣孕育而成,總在晦月晦日的夜晚,跑出來搗亂。
所以除夕,就是除掉夕,除掉祟,以燈火之光明,除掉一年中最后的黑暗之夜。于是七夕節(jié),也就是鬼月頭七的夜晚,是祖先活躍的第一個小高潮。于是七夕節(jié)的夜晚,不去水邊,不下水等,容易遇見祖先,特別是夜晚的水邊,就像牛郎遇見織女一樣。
織女不在夏季游泳,偏偏選擇在七月,不宜下水之時,又被牛郎遇見,不是一種巧合。于是牛郎與織女的初次相見,也可以理解為牛郎在水邊遇見鬼了。此后的牛郎飛天等,也不過是從地下到了地上,對于地下之人來說,一條小河也可以成為不可逾越的天河。
所以七月七,對于祖先來說,就是天地相通,日月相重之日。天上是我們的天,我們是祖先的天,我們燒紙給祖先送錢糧,而天上之人也是我們財富的源頭,謂之天命。對于地下來說,我們在天上,想要聽到地下之人說話,就要蓋住天,也就是蓋住頭,讓陽氣下沉而聆聽。
于是就有了一種說法,說是七夕的夜晚,在葡萄樹下就能聽到牛郎和織女說話。甚至說在七夕的夜晚,將尿罐放在頭上,也能聽到牛郎織女說話。所以七夕節(jié),其實是鬼月的頭七,牛女會天河,其實是彼此對前生的一種延續(x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