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視界報道】近日,企查查App顯示華為成功注冊“絕界”商標,國際分類為12類運輸工具 ,涵蓋汽車車輪、汽車座椅、電動汽車、汽車車身、混合動力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等商品/服務范圍。此消息一出,瞬間在汽車圈和科技圈引發(fā)廣泛熱議。
其實,這并非華為首次申請帶“界”字商標。此前,“仙界”“天界”“君界”“崢界”“江界”等一系列相關商標已被華為納入囊中 。目前,華為鴻蒙智行旗下已坐擁“五界”,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與奇瑞合作的智界、與北汽合作的享界、與江淮合作的尊界以及與上汽合作的尚界 ,共同構建起覆蓋23萬 - 100萬價位段的產品矩陣。問界和智界主打中端,享界邁向中高端,尊界劍指高端(首款車型尊界S800預售價100 - 150萬),尚界則定位年輕群體,首款車型預計今秋上市,售價或在15 - 25萬元 。
對于“絕界”商標的注冊,不少網友猜測這是華為的防御性操作,短期內可能不會推出相關車型。行業(yè)專家也指出,在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的大背景下,華為此舉意在提前布局 。一方面,為后續(xù)品牌拓展和產品創(chuàng)新預留充足空間,隨著技術不斷突破、市場需求日益多元,新的品牌和車型隨時可能成為市場新寵,提前注冊商標就如同搶占先機;另一方面,能夠有效防范潛在的商標風險,避免其他企業(yè)惡意搶注,保護自身品牌資產安全 。
回顧華為在汽車領域的發(fā)展歷程,其合作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與深化。從最初的傳統零部件供應商模式,到提供車輛智能化全套解決方案的HI模式,再到深度參與產品研發(fā)設計并借助自身渠道銷售的智選模式 ,華為正一步步深度嵌入汽車產業(yè)鏈。賽力斯率先與華為采用智選模式合作,取得顯著成效后,奇瑞、北汽藍谷、江淮、上汽等車企也紛紛加入,共同打造了如今的“鴻蒙智行”陣營 。
數據顯示,去年鴻蒙智行累計銷量達42.99萬輛,其中問界貢獻了38.59萬輛,成為銷量擔當 。今年7月,鴻蒙智行銷量為47752輛,問界銷量40753輛,占比頗高 。余承東透露,截至8月25日,鴻蒙智行累計交付超90萬臺,預計10月突破百萬臺 。隨著尚界新車的加入,其銷量增長值得期待 。在8月25日的智界及問界秋季新品發(fā)布會上,鴻蒙智行更是火力全開,2小時內連發(fā)6款新車,涵蓋智界R7/S7改款、尚界H5、問界M8純電版、全新問界M7(參數丨圖片)、享界S9T等 ,展現出強大的產品攻勢。
華為注冊“絕界”商標,無疑為其未來汽車布局增添了諸多想象空間。若未來推出“絕界”品牌車型,憑借華為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有望再次給市場帶來驚喜 。或許它將搭載更先進的華為ADS高階輔助駕駛系統,為用戶帶來更安全、便捷的出行體驗;或許在智能座艙交互設計上實現新突破,進一步模糊車與智能終端的界限,打造全場景智能生活體驗 。
從行業(yè)發(fā)展來看,華為持續(xù)布局汽車商標,側面反映出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競爭的激烈程度與發(fā)展?jié)摿?。各企業(yè)不僅在產品性能、價格上競爭,更在品牌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積極布局 。華為通過注冊多個“界”字商標,構建起一套品牌防御體系,同時也為自身未來發(fā)展預留了多條路徑 。在技術創(chuàng)新驅動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正處于快速變革期,新品牌、新產品不斷涌現,華為憑借自身強大的技術研發(fā)實力和品牌影響力,有望在這場變革中持續(xù)引領潮流 。
華為“絕界”商標的注冊,就像在新能源汽車這片廣闊湖面上投入的一顆石子,雖暫時未激起千層浪,但已泛起層層漣漪 。它預示著華為在汽車領域仍有著更多的可能性,也讓我們對未來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充滿期待 。無論“絕界”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爆款品牌,華為都將繼續(xù)在汽車領域深度耕耘,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yōu)質、智能的汽車產品,推動整個行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