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有多厲害? 岳鐘琪給了答案,他是清朝唯一的漢人大將軍。
滿洲貴族都得聽他指揮, 三朝皇帝都離不開他,可就是這樣一個人。
最后差點被砍頭,死在牢房里, 為什么?因為他姓岳, 這個字,比所有功勞都致命。
——《壹》——
天生就不同
1686年的那個冬夜,甘肅景泰縣,岳家又添了個兒子,這孩子一出生就不一樣,別的小孩玩泥巴,他玩石頭擺陣,別的小孩聽故事,他要聽兵法。
父親岳升龍是四川提督,看著兒子的舉動,心里五味雜陳。
岳鐘琪5歲時,父親帶他看演兵,他居然能指出陣法的漏洞, 岳升龍震驚了,這孩子,天生就是個軍事天才,但岳升龍心里清楚一件事。
兒子姓岳,這個字,在大清朝意味著什么,每個人都知道。
岳飛,抗金名將,被秦檜害死的忠臣,岳鐘琪是岳飛的第21代孫, 這個身份,既是榮耀,也是詛咒,20歲那年,岳鐘琪主動要求從文職轉武職。
他要上戰(zhàn)場, 父親岳升龍知道攔不住,只能默默安排。
康熙皇帝也知道這個年輕人的身份,但還是欽點他為四川松潘鎮(zhèn)中軍游擊,為什么?因為大清需要能打仗的人,邊疆不太平,滿洲子弟又不爭氣。
康熙心里算得清楚:用岳鐘琪,雖然有風險,但不用他,風險更大。
1719年,岳鐘琪迎來了人生第一戰(zhàn),準噶爾部叛亂,威脅西藏,清軍需要有人打頭陣,岳鐘琪主動請纓,他帶著4000人,深入敵后2000里。
敵人以為清軍不敢來,結果岳鐘琪突然出現(xiàn)在拉薩城下。
叛軍首領大策凌敦布看見清軍旗幟,直接投降了,這一戰(zhàn),岳鐘琪收復了1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康熙皇帝聽到消息,立刻把他提升為四川提督。
32歲的岳鐘琪,坐到了父親曾經(jīng)的位置上。
但問題也來了, 朝中開始有人議論:"岳飛的后人,怎么為金人后代賣命?" 這些話傳到康熙耳朵里,皇帝選擇了沉默。
因為他需要岳鐘琪, 西北不安定,只有這個年輕人能鎮(zhèn)得住。
——《貳》——
巔峰時刻的代價
1723年,岳鐘琪等來了證明自己的機會,青海爆發(fā)大規(guī)模叛亂,羅卜藏丹津聚集10萬人馬,直逼西寧, 情況危急,雍正皇帝點名要岳鐘琪出征。
但這次,岳鐘琪不是主帥,主帥是川陜總督年羹堯。
岳鐘琪只是副將,很多人以為,這次功勞肯定是年羹堯的,他們想錯了,年羹堯制定的作戰(zhàn)計劃很保守:調兵2萬,等到4月草青再行動。
岳鐘琪聽了直搖頭,"這樣打,叛軍早跑了。"
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5000精兵,1萬匹馬,2月出發(fā), 年羹堯覺得太冒險,但岳鐘琪堅持, 最后,雍正批準了岳鐘琪的方案。
結果震驚了所有人,岳鐘琪率軍晝夜兼程,日行數(shù)百里。
叛軍還在準備春季攻勢,清軍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 羅卜藏丹津慌了,穿上女裝,騎著駱駝逃跑,15天, 岳鐘琪就結束了這場戰(zhàn)爭。
8萬叛軍被殲滅,15個叛王投降, 收復了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雍正皇帝高興壞了, 立刻封岳鐘琪為三等威信公,還親手寫詩題在金扇上賜給他, 朝中大臣都說,皇帝對岳鐘琪的寵愛,僅次于年羹堯。
1725年春天,年羹堯被雍正賜死。
92條大罪,一條都不饒, 川陜總督的位置空了出來,所有人都知道,這個位置只有岳鐘琪能坐,但滿洲貴族不答應。
他們聯(lián)名上書:"岳鐘琪不是旗人,憑什么當總督?"
更直接的話也有:"讓岳飛的后人守邊疆,這不是笑話嗎?"雍正皇帝很無奈,他讓十三弟胤祥去找岳鐘琪談話,暗示他加入八旗, 這樣就能堵住悠悠眾口。
岳鐘琪拒絕了,他對胤祥說:"我生是漢人,死也是漢人。"
雍正聽到這話,心里五味雜陳,他欣賞岳鐘琪的骨氣,但也擔心他的倔強, 最后,皇帝還是任命岳鐘琪為川陜總督,這個決定,埋下了禍根。
岳鐘琪成了清朝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唯一的漢人大將軍,手握三省兵權。
連滿洲八旗都得聽他指揮,但他也成了眾矢之的, 滿洲貴族恨他,漢人士大夫也瞧不起他, 前者說他不該享有這樣的權力,后者罵他是漢奸。
岳鐘琪陷入了兩面不是人的境地, 這種孤立,為他日后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叁》——
致命短板暴露
1728年,一封信改變了岳鐘琪的命運,寫信的人叫曾靜,湖南的一個窮秀才,他讀了反清學者呂留良的文章,被煽動得熱血沸騰。
決定干一件大事:策反岳鐘琪。
信里的內容很直白: "你是岳飛的后代,怎么能為金人后代賣命?舉兵反清吧,恢復漢人江山!"岳鐘琪看完信,手都在抖。
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憤怒。
他立刻派人抓了送信的張熙,然后上報雍正皇帝,雍正的反應很有意思, 他沒有直接處置,而是讓岳鐘琪"出奇料理"。
意思是讓岳鐘琪假裝同意,套出更多人的名單。
岳鐘琪照做了,他裝作被說服的樣子,和張熙歃血為盟, 張熙信以為真,把老師曾靜和一大批反清人士都供了出來。
結果,123名反清志士被處死,連死了幾十年的呂留良都被開棺戮尸。
這件事讓岳鐘琪徹底陷入了身份危機, 反清的人恨他,罵他是漢奸走狗,滿洲貴族也不信任他,覺得他隨時可能反叛。
更要命的是,雍正皇帝開始懷疑他了。
表面上,雍正還是很信任岳鐘琪,甚至在《大義覺迷錄》里為他辯護: "讒譖岳鐘琪者甚多,說他是岳飛之后,意欲修宋金之報復,這都是荒唐悖謬之言。"
但私下里,皇帝已經(jīng)開始防范他了。
1729年,準噶爾再次作亂, 雍正任命岳鐘琪為寧遠大將軍,統(tǒng)兵16萬西征, 這是對他最大的信任,也是最后的考驗。
岳鐘琪知道,這一仗打不好,自己就完了。
但這一仗注定打不好, 因為雍正中了準噶爾的緩兵之計,下令暫緩進軍, 敵人趁機偷襲清軍后勤基地,造成重大損失,戰(zhàn)場失利了。
岳鐘琪雖然后來穩(wěn)住了局面,但第一印象已經(jīng)壞了。
朝中政敵立刻抓住機會,群起而攻之,帶頭的是大學士鄂爾泰, 這個人一直看岳鐘琪不順眼,現(xiàn)在終于找到了機會, 他聯(lián)合張廣泗等人,輪番彈劾岳鐘琪。
1732年,岳鐘琪被召回京城, 表面上是"商議軍務",實際上是軟禁。
很快,他就被投入了刑部大牢,在牢里整整關了兩年,1734年10月,兵部的判決下來了:斬立決,雍正皇帝拿著判決書,手在顫抖。
他知道,一旦簽字,岳鐘琪就死定了。
但不簽字,怎么向滿洲貴族交代?雍正糾結了很久, 最后,他改了兩個字:把"斬立決"改成"斬監(jiān)候", 還罰銀70萬兩,這實際上是饒了岳鐘琪一命。
——《肆》——
最后的榮光與宿命
1735年,雍正皇帝暴斃,乾隆繼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 51歲的岳鐘琪,終于走出了監(jiān)牢,但他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意氣風發(fā)的大將軍了。
爵位被削,官職被免, 從三等威信公變成了普通百姓。
岳鐘琪沒有抱怨,他在成都郊外蓋了間小屋,每天讀書寫詩, 偶爾出去旅游,過著隱居的生活, 封侯拜將的夢想,終究只是一場夢。
但命運還沒有放過他。
1748年,大小金川爆發(fā)叛亂,清軍連續(xù)作戰(zhàn)兩年,損兵折將,一籌莫展,乾隆皇帝想來想去,能用的將領實在太少了。
最后,他想起了岳鐘琪, 這個老人,還能打仗嗎?
詔書下達的那一天,岳鐘琪正在院子里澆花,聽到宣旨,他放下水壺,默默穿上了封存13年的盔甲,"大清由我來守護。" 他對家人說。
這句話,透露出他內心深處的信念。
盡管受盡委屈,但他從未真正背叛過大清, 因為他知道,這是他的宿命,金川之戰(zhàn),岳鐘琪再次展現(xiàn)了軍事天才的一面。
他親自帶著13名騎兵深入敵營談判,成功勸降了敵軍首領。
之后幾年,他接連平定了多起叛亂,乾隆皇帝感動了, 他恢復了岳鐘琪的三等威信公爵位,還給了他一個評價: "三朝武臣巨擘"。
但歲月不饒人。 長期的戎馬生涯,讓岳鐘琪的身體越來越差。
1754年4月2日,他在回師途中病倒了,臨終前,岳鐘琪說了最后一句話: "我對得起大清,也對得起祖先。"說完,這位傳奇將軍閉上了眼睛, 享年68歲。
乾隆皇帝聽到消息,沉默了很久。
最后,他下令厚葬岳鐘琪,謚號"襄勤",《清史稿》對岳鐘琪有一個評價: "終清世,漢大臣拜大將軍,滿洲士卒隸麾下受節(jié)制,鐘琪一人而已。"
這句話道出了岳鐘琪一生的傳奇和悲劇。
他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孤獨無助的,他的致命短板,從來不是能力, 不是忠誠。而是他的出身,岳鐘琪姓岳,這個字,比任何功勞都重要。
在滿族統(tǒng)治的王朝里,岳飛后代的身份既是榮耀,也是詛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