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最出圈的作品無疑是那“射雕三部曲”,不過在筆者看來,唯有《天龍八部》才配得上“金庸巔峰之作”的贊譽。
在多數(shù)人看來,《天龍八部》中一共有三位主角,即蕭峰、虛竹、段譽,其實不然,那慕容復和游坦之也可以說是書中的主視角角色,書中有不少情節(jié)都是以他們的視角展開的,只是他們都誤入歧途,以至于淪為反派。
其中慕容復最后的結(jié)局是淪為瘋子,坐在那土墳堆上做著自己的“大燕皇帝夢”,縱觀慕容復的所作所為,哪怕是金庸讓他被碎尸萬段,也不為過,這淪為瘋子的結(jié)局終歸是便宜他了。
甚至不只是他,諸如段延慶、丁春秋等惡人也都活到了最后。
(游坦之、阿紫劇照)
如此一來,那游坦之的死就顯得毫無說服力了,照理說,那些惡人都活著,游坦之怎么說也罪不至死,結(jié)合金庸留在書中的細節(jié)來看,或許“游坦之的死”不過是他善意的謊言。
一、主角般的人設
說游坦之是主角一般的角色,那是一點兒也不為過。
作為聚賢莊的少莊主,他的出身是比絕大多數(shù)的武林人士都好得多的,奈何聚賢莊大戰(zhàn)之后,他家人盡數(shù)被蕭峰殺死,他也因此從公子爺淪為亡命之徒,不過背負血海深仇的人設是讓他有了奮起習武的理由。
接著他又意外撿到了蕭峰遺落的《易筋經(jīng)》,后來的版本中修改為《神足經(jīng)》,無論如何,他從那經(jīng)書中悟出了一身精妙的武功,他的成長速度比起段譽和虛竹兩個“開掛”之人也沒差多少。
到了少室山大戰(zhàn)時,他就有了與蕭峰較勁的資本。
(游坦之練功劇照)
比如這段描述:“原來蕭峰少了慕容復一個強敵,和游坦之單打獨斗,立時便大占上風,只是和他硬拚數(shù)掌,每一次雙掌相接,都不禁打個冷戰(zhàn),但感寒氣襲體,說不出的難受,當即呼呼猛擊數(shù)掌,趁游坦之舉掌全力相迎之際,倏地右腿橫掃。游坦之所長者乃冰蠶寒毒和神足經(jīng)內(nèi)功,拳腳上功夫全學自阿紫,那就稀松平常之極。”
當時慕容復、丁春秋以及游坦之三人圍攻蕭峰,慕容復和丁春秋都是老江湖了,卻奈何不得蕭峰半分,反倒是游坦之這愣頭青能夠憑借那極寒的內(nèi)力讓蕭峰倍感不適,可見他的武功提升得有多夸張。
(慕容復、丁春秋、游坦之劇照)
其實自少室山之后,游坦之幾乎就被邊緣化了,甚至都算不上是個反派了。
然而他最后的結(jié)局卻十分耐人尋味。
二、略顯蹊蹺的結(jié)局
多數(shù)人可能不知道,金庸之所以給《天龍八部》起這么一個略有些晦澀的書名,只是為了借佛門用語暗示這是一個“眾生皆苦”“求而不得”的故事。
因此書中之人的命運多半都符合“求而不得”的主題,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即便他們身負罪孽,也不至于被寫死。
就如前文提到的慕容復、丁春秋,他們一個是淪為瘋子,一個是被關押在少林寺,對于他們而言,一個做不成皇帝,一個得不到師父的武功秘籍,這就是懲罰了。
所以對于游坦之而言,他得不到阿紫的愛,報不了殺父之仇,也就算是得到懲罰了,何至于被寫死?
事實上金庸也并未表明游坦之一定死了,畢竟書中只提到這么一句:“游坦之雖不能視物,但聽到身周眾人齊聲驚呼,聲音中帶著惶懼,也知是發(fā)生了慘禍奇變,嘶聲叫道:‘阿紫姑娘,阿紫姑娘!’……段譽伸手抓時,嗤的一聲,只抓到她衣袖的一角,突然身旁風聲勁急,有人搶過,段譽向左一讓,只見游坦之也向谷中摔落。段譽叫道:‘啊喲!’向谷中望去,但見云封霧鎖,不知下面究竟有多深。”
(游坦之劇照)
所以“墜崖”就足以讓一個習武之人摔死嗎?
金庸筆下有不少此類橋段,諸如楊過、小龍女、張無忌、蕭遠山都有墜崖的經(jīng)歷,別說摔死了,他們甚至能因禍得福,你要說他們是習武之人,可即便是當年還是愣頭青的段譽都摔不死。
所以“墜崖”壓根就不算是事。
這也為游坦之茍活下來埋下了伏筆。
如果游坦之并未摔死,那后世武林登場的一位隱藏高手,就極有可能是當年幸免于難的他。
只是后來的他已不叫游坦之或者莊聚賢,死過一次的他終歸是大徹大悟皈依佛門了。
三、大徹大悟
《倚天屠龍記》中,當張無忌翻開那本《九陽真經(jīng)》之后,才知道當年那射雕五絕之首的王重陽也曾敗給一位前輩高人。
書中只道:“他不說自己姓名出身,只說一生為儒為道為僧,無所適從,某日在嵩山斗酒勝了全真教創(chuàng)派祖師王重陽,得以借觀《九陰真經(jīng)》,雖深佩真經(jīng)中所載武功精微奧妙,但一味崇揚‘老子之學’,只重以柔克剛、以陰勝陽,尚不及陰陽互濟之妙,于是在四卷梵文《楞伽經(jīng)》的行縫之中,以中文寫下了自己所創(chuàng)的‘九陽真經(jīng)’。”
這人是誰?
(僧人劇照)
能讓王重陽交出《九陰真經(jīng)》,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這人武功比他強,二是這人是某位武林前輩,或者二者皆沾。
游坦之就符合這個條件,同時他在看過《九陰真經(jīng)》之后,創(chuàng)出陰陽互濟的《九陽真經(jīng)》,也是因為當年他所修煉的武功就是走陰寒路子,他自己就深受其害,所以此時他才會想到創(chuàng)出一本陰陽互濟的《九陽真經(jīng)》。
如此一來,諸如“游坦之的去向”“斗酒僧的身份是誰”“王重陽為何會把《九陰真經(jīng)》交給一個來路不明的僧人”等問題就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