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段時間,打開抖音或小紅書等主流社交平臺,我們很容易刷到與“邪修”有關的短視頻或帖子,“邪修”是今年夏天最重要的互聯(lián)網(wǎng)現(xiàn)象之一。在抖音上,“邪修”話題的播放量超過40億次,“邪修美食”“邪修做飯”二者播放量加起來也有14億次,還有“減肥邪修”“邪修化妝”“邪修風格”“養(yǎng)生邪修”等多個熱門話題;在小紅書上,“邪修”話題則有7億次的瀏覽量,獲得超過110萬次討論。
“邪修”原本是武俠或玄幻文學中出現(xiàn)的一個反面詞匯,指涉反派為了提升修為,突破天道倫理,損人利己。作為一種網(wǎng)絡現(xiàn)象與生活方式的“邪修”已經(jīng)偏離詞匯原意,它說的是雖不正統(tǒng),但省事、便捷、實用的生活小技巧,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從技巧變成一種人生的方法論和價值觀。
“邪修”契合了快時代人們對于效率的追求,并帶有強烈的“向內(nèi)轉”的氣質,在日常生活的方寸之間給人以某種掌控感。但是,“邪修”不該是唯一選擇。
命名的藝術
在武俠和玄幻小說里,正統(tǒng)的修行擁有完整、安全、經(jīng)過無數(shù)先賢驗證的傳承體系,講究穩(wěn)扎穩(wěn)打、水到渠成、修身也修心。修行不為一己私欲,其目的是江湖太平,抑或更宏大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 》劇照
“邪修”與之相對。邪修者為了功力提升或目標達成,選擇“走捷徑”?!短忑埌瞬俊分卸〈呵锏摹盎Υ蠓ā笔锹訆Z型“邪修”,靠吸取他人內(nèi)力續(xù)命;《倚天屠龍記》中黑化的周芷若練的是“速成版九陰白骨爪”,以活人頭骨練功,完全違背俠義倫理;《笑傲江湖》的辟邪劍譜,“欲練神功,必先自宮”……“邪修”能在短期內(nèi)獲得驚人的力量,但伴隨巨大的隱患,容易走火入魔、心魔反噬,最終不得善終。
這樣一個帶有負面色彩的詞匯,被挪用到日常生活領域,卻成為一個廣受年輕人喜歡的網(wǎng)絡流行詞和生活方式。
做飯是“邪修”最早滲透、也最主流的領域。烹飪有“正統(tǒng)”的方法,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里,烹飪涉及食材的選擇、刀工的講究、火候的控制、多次的調味嘗試,追求色、香、味、形乃至文化意蘊的完美統(tǒng)一?!靶靶拮鲲垺眲t離經(jīng)叛道,甚至簡單粗暴,要義是“用最低成本、最短時間做出能吃的食物”。比如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幾個爆款的“邪修做飯”——用養(yǎng)樂多腌叉燒,用蜜雪冰城香檸百香果當酸湯底料,用甜筒冰淇淋替代奶油做意面,用微波爐8分鐘煉豬油,用電飯煲“一鍋出”搞定3菜1湯,用空氣炸鍋10分鐘把手抓餅變成披薩,等等。它們利用現(xiàn)代電器或常見現(xiàn)成食材進行快捷烹飪,步驟大大簡化,有的效果竟然還不錯,筆者就試過微波爐炸豬油和微波爐煮茄子,親測有效。
事實上,這類技巧早已存在,過去我們稱它們?yōu)椤吧钚∶钫小被颉靶「[門”。直到被冠以“邪修”之名,這一概念和現(xiàn)象才真正爆發(fā)。為何同一個現(xiàn)象,換一個名字就突然走紅?這就是命名的藝術。“邪修”延續(xù)了近年來網(wǎng)絡詞匯的一種趨勢:挪用和改編原有詞匯,賦予新的含義,擊中某種集體情緒,忽然之間就變成一種流行的亞文化現(xiàn)象。此前的“佛系”“躺平”“內(nèi)卷”等詞,就是如此。
我已經(jīng)沒有辦法追溯出第一個將“邪修”挪用到生活技巧領域的人是誰了,首用者也許是無心插柳?!靶啊背姓J方法的非常規(guī),不走尋常路,“修”又凸顯出了實用性,但原來詞匯的貶義色彩發(fā)生了扭轉,變成偏向褒義詞的中性詞。實用生活小技巧,竟然能跟武俠/玄幻聯(lián)系起來,被轉化為充滿想象力的“修行”,簡短、醒目、引人好奇、也易于記憶,實在是天才的命名。
“邪修”之名,也滿足了年輕人的叛逆心理。“邪”是對正統(tǒng)規(guī)則的輕微戲謔,但并未真正觸及道德或安全底線,是安全的、可控的叛逆。此外,“邪修”之名超越“實用生活小技巧”的平淡無奇,它帶有古靈精怪的幽默感,降低了參與者的效仿門檻,讓人感到這是一種好玩、有趣、略帶自嘲又甘之如飴的嘗試。
社交媒體上,大量用戶主動分享“邪修”實踐,引發(fā)顯著關注與高頻互動,在算法的推薦機制下進一步擴散,吸引更多人加入“邪修”,形成病毒式傳播。原子化社會中的個體常面臨孤獨與疏離,“邪修”以低門檻、輕松幽默且易于模仿的特質,為大家提供了某種共同語言,參與者在群體反饋中獲得某種身份的歸屬感。
總之,“邪修”得以走紅,命名起到了關鍵作用。當然,它能從一個普通的詞匯提升為一種流行的網(wǎng)絡現(xiàn)象,更緣于它無形中擊中了這個時代的某些癥候。
務實的“妥協(xié)”
“邪修”的走紅,首先隱藏著這樣的潛臺詞:如果“正統(tǒng)”的生活方式觸手可及,大家又何必偏愛這些“離經(jīng)叛道”的小技巧?
“邪修”從廚房蔓延到健身、學習、職場等方方面面,甚至“萬物皆可邪修”,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正統(tǒng)太沉重”,或者“正統(tǒng)的不可得”。正統(tǒng)的生活方式,幾乎可以約等于“高投入-高回報”。傳統(tǒng)烹飪要選好料、守火候、講工序,才能拿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就連職場和人生也有“正統(tǒng)路線”:考個985/211,進大廠或考公,熬資歷漲工資,再貸款買套房,才算“人生正軌”……
“正統(tǒng)”路徑的實現(xiàn)前提,是相對穩(wěn)定、可預期的回報機制,而當代年輕人所面對的卻是高度不確定性的環(huán)境:經(jīng)濟周期下行、職業(yè)市場內(nèi)卷、居住成本攀升、社會階層流動性下降……不僅“高投入”太沉重,“高回報”也無法保證。比如最日常的吃飯,傳統(tǒng)烹飪的“正統(tǒng)”,對朝九晚五的打工人來說就是奢侈品:早上七點起床擠地鐵,晚上八點拖著疲憊的身體到家,廚房冷鍋冷灶,要是按“正統(tǒng)”流程,買菜、洗菜、切菜、炒菜,一套下來至少兩小時,折騰完都深夜了,第二天還得早起……不是不想吃好的,是花兩小時做飯的時間成本,多數(shù)打工人支付不起。
就像社會學家鮑曼說的“流動的現(xiàn)代性”——以前的生活是“固態(tài)”的,你沿著一條路走,總能看到頭,現(xiàn)在的生活是“流動”的,無跡可尋,荷戟獨彷徨。所以,當代年輕人所踐行的“邪修”,是社會轉型期的一種癥候。當“正統(tǒng)”模板過于沉重、昂貴甚至不可得時,“邪修”成為務實的“妥協(xié)”——既然按“正統(tǒng)”太難走、或者也不見得走得通,那不如找條輕松點的路。它不是“內(nèi)卷”式的自我剝削,不是“不投入不回報”的“躺平”,而是在二者之間尋找可操作的替代方案。
“短平快”的實用主義
“邪”是偏離“正統(tǒng)”,而“修”有兩個內(nèi)核,一個是實用主義,一個是效率至上。
坦白講,“邪修”能夠受到那么多人青睞,最初就是因為它真的實用。從古至今,任何實用主義的東西,在國內(nèi)都很有市場。近現(xiàn)代語文學家夏丏尊曾精準點評國人的實用主義熱潮:“中國人在全世界是被推為最重實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懷一個極近視的目標:娶妻是為了生子,養(yǎng)兒是為了防老,行善是為了福報,讀書是為了做官……流弊所至,在中國,什么都只是吃飯的工具,什么都實用……”
除了實用,“邪修”最大的特點還是它的“短平快”。如今已經(jīng)泛濫成災到見怪不怪的“三分鐘看一部電影”“五分鐘讀完這本書”,其實就是最早的“邪修”,它們就是“邪修看電影”“邪修看書”,只不過它們開始流行的時候還沒有“邪修”的概念。從“三分鐘看電影”到如今幾分鐘做好一道菜的“邪修做菜”,殊途同歸折射出快節(jié)奏時代一種更深刻的需求轉向:不僅要實用,還得“速成”。
我們對效率的追求,已滲透至生活的各個層面,“快”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節(jié)奏和價值標準?!皶r間就是金錢”不只是一種比喻,也是一種內(nèi)在的行為邏輯,強烈要求每一單位的時間必須產(chǎn)生清晰、可見甚至即時的回報。傳統(tǒng)意義上需要長期投入的價值積累方式,例如通過持續(xù)數(shù)周甚至數(shù)月的練習來掌握一門技能,或通過反復研讀與思考來消化一本經(jīng)典,逐漸顯得格格不入。與此同時,當前更主流的時間體驗是碎片化的、斷裂的。人們不斷在任務間切換,注意力被高度分散,能夠用于單一事項的連續(xù)時間也越來越稀缺。
“邪修”短平快的實用主義,契合了注意力渙散的我們對于效率的需求。就像幾分鐘的書籍解說將厚厚的著作拆解為幾個核心觀點或情節(jié)脈絡,無需閱讀全書,就能快速“了解”一本書的內(nèi)容,“邪修”將復雜的生活問題簡化為單一的操作步驟,無需掌握背后的原理,只需模仿操作即可獲得即時效果……“即學即用”“即看即得”,讓我們在三五分鐘內(nèi)就能獲得明確的“收益”——學會了某種技能,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
還有一點被很多人所忽略了:“短平快”的實用主義,也沖刷了人們長時間沉浸于抖音或小紅書的負罪感。
在實用主義的維度下,刷短視頻顯然是浪費時間的行為,所以很多人刷完短視頻都有一種強烈的負罪感,大家都知道這是無意義的時間消耗,與“學習”“工作”“成長”等“有意義”的行為相悖。但短視頻帶來的即時快感,又讓人欲罷不能,難以戒斷。
現(xiàn)在有了“邪修”,它的實用主義、它的效率至上,為這種負罪感提供了消解的出口?!靶靶蕖比趸桃曨l的娛樂屬性,轉而強調其“自我提升”的屬性,讓刷視頻的行為從浪費時間,變成學點有用的東西。雖然在刷短視頻時,“邪修”點綴在很多無關緊要的視頻當中,但只要有那么幾個有用的“邪修”,就能給我們帶來獲得感。而各個社交平臺的收藏功能,成為我們應對“有用”內(nèi)容的重要動作——看到一個生活小妙招,收藏;看到一種短平快的做菜方法,收藏;看到一個書籍解說,收藏……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有所收獲”的認知幻覺。
“向內(nèi)轉”的掌控感
作為生活小妙招的“邪修”大受歡迎,原因可能還在于,它是我們很多人最低成本改善生活的路徑了。
身處不確定性的時代,面對外部環(huán)境的波動與不可預測性,個體極易陷入一種心理上的懸浮狀態(tài),渴望尋得某種穩(wěn)定與秩序,這時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向內(nèi)轉”,轉向“日常生活系統(tǒng)”。就像學者王曉明說的,“它安排人以‘居家’為中心,組織自己的大部分人生內(nèi)容,從兒童時代接受學校教育開始,一直到老。這個系統(tǒng)持續(xù)地發(fā)展一種具有極寬的包含力的‘居家文化’,對人潛移默化,要將他造得除了‘居家’的舒適——當然,這里的‘家’并不僅限于小家庭和公寓范圍——別的什么都不在意”。
“居家文化”不只是物理意義上的居住空間,更是一套以“家”為圓心構建起來的生活秩序和價值體系,倡導一種“向內(nèi)”的舒適哲學,將人生的主要脈絡都深度嵌入并圍繞“居家”這一中心來展開,鼓勵人們努力工作、購置更大的房子、精心布置家庭環(huán)境、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并將“把日子過好”本身塑造成最具吸引力的生活理想。
可如今,買房、結婚等圍繞“居家”展開的傳統(tǒng)人生里程碑變得愈發(fā)遙遠和困難時,“邪修”提供了一種極低成本的“居家”改良。這讓我想起張愛玲的說法,“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我們這一代的人對于物質生活,生命的本身,能夠多一點明了與愛悅,也是應當?shù)摹薄2淮_定性讓人焦慮、痛苦、不知所措,而“邪修”則在日常生活的方寸之間,讓人獲得某種改善生活的掌控感,提醒人們關注并改善此刻、此身的體驗,從“柴米油鹽、肥皂、水與太陽之中去找尋實際的人生”?!翱嘀凶鳂贰倍嗌俚钟藦氐椎奶摕o,提供了繼續(xù)生活下去的微觀動力和即刻意義。
“正統(tǒng)”應是可及的選擇
當然了,“邪修”也有隱憂。很多人更多是從“形而下”的層面去談,比如很多“邪修”其實不是實用小技巧,而是“翻車風險”,比如用薯片袋做厚蛋燒,可能導致塑料分子進入人體。又比如,隨著“邪修”的流行,營銷號批量生產(chǎn)“邪修”內(nèi)容,信息低質化、同質化很嚴重;不良商家將“邪修”當作營銷噱頭,推廣相關產(chǎn)品,如此等等。
而“形而上”的“邪修”,作為一種愈發(fā)普遍的生活方法論甚至價值觀,“邪修”的潛在負面影響也許更為深遠。
比如“短平快”的實用主義,滿足了人們的速成需求,但從長遠來看,這種信息獲取方式導致知識與技能的碎片化,也讓一些人對于“有用”的認知局限在“短期、表層、直接”等價值維度上,忽略了對“長期、深層、間接”等內(nèi)容的投入,最終陷入“偽成長”的陷阱。
“邪修”以及它隸屬的“居家文化”,雖然具備“極寬的包含力”,但是,一個原子化的、“向內(nèi)轉”的個體,也會逐漸失去與更廣闊天地連接的勇氣與想象力,“向外轉”的批判與參與動力便趨于減弱,最后變?yōu)椤肮沧h題冷漠”。正因如此,“邪修”極易被主流社會收編,它成為年輕人風趣的、機智的、可以效仿、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淡化了背后的無奈與唏噓。
人們要么刻意放大“正統(tǒng)”與“邪修”的對立,要么刻意抹除它們的邊界,客觀上造成了一個結果:為“邪修”正名了,卻進一步淡化了對“正統(tǒng)”的選擇和追求?!罢y(tǒng)”終究不同于“邪修”,它所代表的“高投入”模式,是一種長期主義、可預期的價值投資,它要求持續(xù)專注、系統(tǒng)積累和延遲滿足,但能帶來更穩(wěn)固的根基、更深刻的認知成長和更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無論是傳統(tǒng)烹飪對風味層次的精益求精,深度閱讀對思想脈絡的完整把握,還是好好學習、努力工作去抵達一種有尊嚴有選擇的生活……這些“正統(tǒng)”方法所培養(yǎng)的能力與素養(yǎng)、所能獲得的回報、對個人以及社會的意義,是碎片化“邪修”難以替代的。
我們在為“邪修”鼓與呼時,也別忘了“正統(tǒng)”本應成為普遍的、可及的選擇。如果年輕人依賴“邪修”并非源于主動選擇,而是因為“正統(tǒng)”路徑過于狹窄、昂貴或難以企及時,我們不妨認真追問,何以至此?不內(nèi)卷、不躺平之外,不只有“湊合活著”這個選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