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薄毒鸥琛は婢?br/>
這被屈原采擷、吟詠,用以寄托情思的“杜若”,并非只是文學中的虛影,它真實地生長在溪邊水畔,更是一味傳承千年的珍貴本草。它香氣清雅,被譽為“江南第一香”,其葉如姜,其花似蝶,在夏日里悄然綻放。今天,就讓我們撥開詩詞的迷霧,認識這株藥香兼具的植物——杜若。
杜若,為鴨跖草科杜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并非《神農本草經》中所載的杜衡,二者名近而物異,常被混淆,需仔細甄別。其廣布于我國中南、華東及西南等地,喜陰濕,常簇生于山谷、溪流及林下之地,是濕地環(huán)境中一抹靈動的風景。
【形狀特征】
杜若植株高約 30 - 80 厘米,莖直立且不分枝,略帶鈍棱。葉片互生,呈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約 10 - 30 厘米,寬 3 - 7 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鞘狀抱莖,葉色翠綠,表面光滑,葉緣全緣,觸摸有柔韌質感?;榫蹅慊ㄐ?,生于頂端,花淡紫色或白色,花瓣三枚,呈橢圓形,小巧精致,散發(fā)淡淡清香,是其獨特 “標識” ,果實為蒴果,近球形 。
【性味】
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肝經 。辛味可行散、通竅,溫性能散寒、和中,這般性味讓杜若在調理機體時,可疏利氣機、溫養(yǎng)臟腑,適配特定體質需求。
【功能與藥理作用】
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杜若能清暑解表、利水消腫、解毒療瘡 ?!渡褶r本草經》載其能“溫中,下氣”?!睹t(yī)別錄》稱其可“止痛”?!侗静菥V目》亦收錄,言其主治“風濕、腰痛、蛇傷”?,F(xiàn)代研究則為其傳統(tǒng)功效提供了新的視角:
溫中止痛
其揮發(fā)油成分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緩解胃腸痙攣,對胃寒腹痛、食積脹痛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祛風除濕
杜若能辛散溫通,祛除肌肉筋骨間的風濕之邪,可用于風濕痹痛、腰膝酸軟。
解毒消腫
民間常用其鮮品搗敷,用于蟲蛇咬傷、癰腫瘡毒,能起到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藥用+妙用】
藥用價值
單方應用:取適量杜若鮮品,洗凈搗爛,外敷可輔助治療皮膚瘡瘍腫毒,借助其解毒抗炎之力,緩解紅腫熱痛;若暑濕感冒初起,可取杜若 10 - 15 克,水煎服,輕清解表,幫身體 “驅散” 暑濕濁氣 。
復方配伍:治暑濕困脾、胸悶腹脹,杜若配佩蘭、藿香、蒼術,行氣解暑、化濕和中,像給脾胃 “拂去暑濕陰霾” ;治水腫,杜若搭茯苓、澤瀉、車前子,利水消腫協(xié)同增效,守護水液代謝平衡 。
生活妙用(非藥用)
杜若香包:收集干燥杜若花、葉,制成香包,置于枕邊或衣兜,其淡淡清香可舒緩身心、寧神靜氣,給生活添自然 “香氣氛圍” 。
杜若浴湯:取杜若干品適量,煎水后兌入洗澡水,洗浴時,借助藥性與香氣,能在一定程度上潤澤肌膚、舒緩疲勞,尤其適合暑濕季,給肌膚 “清暑濕、享放松” 體驗 。
注意事項
體質陰虛火旺者,內服需謹慎,辛溫之性易加重 “虛火” ,讓口干、潮熱等問題突顯;
外用時,若皮膚過敏、破潰,別盲目使用,先咨詢專業(yè)人士,防刺激加重不適;
杜若野生資源有限,且有類似植物易混淆,入藥、使用建議選正規(guī)來源、經鑒定的,別隨意采挖野生杜若,守護生態(tài)也保安全 。
杜若,從楚辭香草到中醫(yī)藥材,帶著文學浪漫與藥用價值,靜靜訴說自然饋贈的奇妙。合理運用,它能在健康與生活里,續(xù)寫出獨特 “芬芳篇章” ,但使用時,安全與科學始終是前行 “標尺” ,讓這株香草更好服務身心,而非帶來困擾 。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主管藥師 趙翩
審稿專家:仙桃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主任藥師 張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