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格力召開年度股東大會期間,董明珠關于“堅決不聘用海歸人員,堅持本土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表態(tài)在國內引發(fā)廣泛關注。
當時許多輿論認為董明珠年齡偏大,觀念過于保守,難以適應全球化趨勢。
然而,當華為前年薪六百萬元的技術高管張琨事件曝光后,公眾才意識到董明珠的判斷頗具前瞻性。
這位表面上為華為效力的海歸高管,實際上早已加入美國國籍。
更令人震驚的是,他竟利用職務之便盜取核心技術,謀取個人利益!
光鮮履歷下的叛徒
張琨畢業(yè)于北京大學,隨后進入中科院攻讀碩士,并赴美繼續(xù)深造,最終獲得中美兩國碩士學位。
完成學業(yè)后,他被美國高通公司招攬,任職長達五年,期間深度參與Wi-Fi芯片的研發(fā)工作。
憑借這份耀眼的海外經歷,2011年,張琨以海歸精英的身份加入華為海思。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不僅是海歸,更是一名美籍華人。
這一身份,張琨在華為任職期間始終未對外公開,這也為他后來的背叛行為埋下隱患。
在華為的十年里,他主導了Hi110到Hi1105系列芯片的研發(fā)。
這些芯片成為華為眾多設備的核心組件,廣泛應用于各類產品中。
憑借卓越貢獻,張琨晉升為華為21級資深技術總監(jiān),年薪超過六百萬元人民幣。
他還擁有可觀的虛擬股權,業(yè)界更稱其為“Wi-Fi 之王”,可謂風光一時無兩。
然而,這位技術骨干背后卻隱藏著不可告人的計劃。
2020年,對華為而言是極具挑戰(zhàn)的一年。
美國突然對華為實施芯片禁令,直接切斷其供應鏈。
彼時,公司上下正全力以赴應對制裁,力求突破技術封鎖。
然而在這一關鍵時刻,張琨卻選擇另謀出路。
他心中盤算著,自己掌握Wi-Fi6/7的核心專利,若另起爐灶,必定能大賺一筆。
于是,2021年2月,張琨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從華為離職。
作為核心技術人員,他與公司簽署有競業(yè)禁止協(xié)議。
協(xié)議明確指出,離職后一段時間內不得從事與華為存在競爭關系的業(yè)務。
但張琨對此置若罔聞,離職僅一個月后,他便在南京注冊成立尊湃通訊科技公司。
而這家公司主營業(yè)務,正是Wi-Fi芯片設計!
不僅如此,張琨還做出更為惡劣的舉動。
他聯(lián)系了自己在海思的下屬劉某、周某和顧某等人,開出三倍薪資與公司期權的優(yōu)厚條件進行“挖角”。
盡管這些工程師在華為的收入已經十分可觀,但在巨額利益誘惑下,仍有不少人動搖。
最終,張琨成功拉攏了13名華為海思Wi-Fi芯片研發(fā)團隊的核心成員。
但更令人憤怒的是,他要求這些人暫時不要離職。
而是繼續(xù)在華為內部工作,伺機竊取核心技術。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人竟然真的答應了張琨的要求。
白天,他們照常在華為上班,偷偷記錄各種核心代碼、設計文檔和測試數(shù)據。
晚上和周末,則偷偷前往尊湃通訊,將華為的技術資料用于新公司。
短短幾個月內,尊湃通訊的服務器上便堆滿了從華為盜取的底層代碼。
依靠這些非法獲取的技術成果,尊湃通訊迅速在資本圈嶄露頭角。
資本入局
2021年5月,公司成立僅兩個月便完成首輪億元融資。
由高榕資本領投,江北佳康參與投資,公司估值達到五億元。
一年后,尊湃通訊迎來Pre-A輪融資,投資方陣容更加強大。
小米集團通過瀚星創(chuàng)業(yè)投資、湖杉資本、天際資本、嘉御資本、上??苿?chuàng)的海望資本和平治信息等知名企業(yè)紛紛加入。
融資總額超過三億元,公司估值躍升至十五億元。
在資本加持下,尊湃通訊迅速擴張,在南京、上海、深圳、北京、蘇州等地設立分支機構。
同時申請了九項專利、三項著作權,甚至登上Venture50硬科技榜單。
2022年11月,尊湃通訊宣布推出首款Wi-Fi6芯片,并聲稱研發(fā)周期比華為縮短30%。
這一消息一經發(fā)布,立刻引起華為技術團隊的高度警覺。
隨后,華為對尊湃芯片進行詳細比對分析,結果令人震驚。
法律審判
檢測發(fā)現(xiàn),尊湃芯片的核心參數(shù)與華為產品高度相似,甚至在底層代碼中還發(fā)現(xiàn)了華為內部專用標識符!
這顯然不是自主研發(fā),而是赤裸裸的技術剽竊!
面對張琨的侵權行為,華為迅速采取法律手段,于2023年4月正式向上海警方報案。
警方迅速介入調查,現(xiàn)場查獲七臺存有侵權數(shù)據的服務器及大量華為內部技術文檔。
同時凍結尊湃通訊及其相關人員資產,金額高達九千九百六十五萬元。
涉案十四名核心人員,包括張琨在內,全部被依法控制。
經專業(yè)機構鑒定,尊湃芯片與華為產品的技術重合率高達90%。
這已遠超技術借鑒范疇,實為徹頭徹尾的抄襲。
與此同時,美國也發(fā)生一件耐人尋味的事件。
高通突然解散一支技術精銳的Wi-Fi研發(fā)團隊,而該團隊正在推進Wi-Fi6項目。
結合時間線、張琨的美國背景及其曾在高通任職的經歷。
是否意味著張琨在盜用華為代碼的同時,也將技術泄露給了高通?
2025年7月28日,這起持續(xù)多年的技術盜竊案迎來一審判決。
主犯張琨因侵犯商業(yè)秘密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并處三百萬元罰款。
出獄后五年內不得從事芯片行業(yè)相關工作。
其余十三名涉案人員分別被判處一至五年有期徒刑,總罰金高達一千三百五十萬元。
尊湃通訊公司被依法解散,所有技術資料被銷毀。
結語
張琨曾是華為高層,享受優(yōu)厚待遇,卻為私利背棄公司。
此舉不僅嚴重損害華為利益,也徹底斷送自身前途。
他本應運用自身技術,為我國科技發(fā)展貢獻力量。
卻選擇背叛祖國,淪為科技領域的叛徒,如今結局實屬咎由自取。
信息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發(fā)布的圖片、文字等素材來源于網絡,我們尊重所有原創(chuàng)作者的權益,如有侵權、信息有誤或其他異議,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立即修改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