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億!當瑞幸、庫迪還在為9.9元咖啡血拼時,咖啡圈突然甩出一顆超級炸彈——"祖師爺"皮爺咖啡被打包賣掉了!這筆天價交易里沒有瑞幸的影子,也不見蜜雪的蹤跡,買家竟是自家"金主爸爸"JAB控股旗下的KDP集團。別再迷信"低價為王"的神話了,當我們盯著9.9元優(yōu)惠券狂點時,資本大佬早已在咖啡產(chǎn)業(yè)鏈的頂端完成了一場教科書級的"乾坤大挪移"。這不是價格戰(zhàn)的勝利,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資本棋局,而皮爺咖啡,不過是JAB手中那顆最會"悶聲發(fā)財"的棋子。
一、1314億"嫁妝"背后:誰在給咖啡祖師爺"換賽道"?
當"1314億人民幣"這個數(shù)字砸進咖啡圈時,不少人揉了揉眼睛:這夠瑞幸開多少家9.9元門店?答案是——3萬家,相當于瑞幸當前體量的1.5倍。但這筆錢沒有流向瘋狂擴張的新勢力,反而裝進了"精品咖啡祖師爺"皮爺咖啡的口袋。更魔幻的是,買賣雙方竟是"一家人"——德國萊曼家族旗下的JAB控股,左手把JDE Peet's(皮爺母公司)賣給右手的KDP集團。這哪是收購?分明是資本版的"內(nèi)部資源優(yōu)化"。
JAB這波操作,玩得比俄羅斯套娃還溜。2012年它用9.77億美元把皮爺咖啡從納斯達克私有化,2019年塞進JDE Peet's打包上市,如今又以157億歐元的價格"倒手"給KDP。13年間,這家荷蘭移民創(chuàng)辦的小咖啡店,愣是被資本炒成了千億級"咖啡奢侈品"。有人算過賬:JAB當年買下皮爺時,估值不足10億美元,如今光是中國區(qū)268家門店,就撐起了近百億估值——這哪里是賣咖啡?分明是在資本市場"烤咖啡豆",越炒越香。
更絕的是KDP的"分拆劇本"。收購完成后,它要把自己劈成兩半:一半賣北美飲料(七喜、Dr Pepper這些老伙計),一半專攻全球咖啡(Keurig+JDE Peet's)。這招"一魚兩吃"打得精妙:北美飲料市場增長見頂,剝離后讓咖啡業(yè)務單獨上市,既能講"對抗雀巢"的新故事,又能讓華爾街給咖啡資產(chǎn)估出更高溢價。難怪有投行人士調(diào)侃:"JAB賣的不是咖啡,是教你怎么用資本咖啡機,把咖啡豆榨成黃金。"
二、皮爺咖啡的"反卷生存術(shù)":憑什么46元一杯還能悶聲發(fā)財?
在瑞幸"9.9元現(xiàn)磨咖啡"和庫迪"3.8元一杯不限量"的夾擊下,皮爺咖啡活得像個異類。它在中國的客單價高達46元,比星巴克還貴,卻在2024年交出了EBIT增長23.8%的成績單。更氣人的是,人家店員還敢公開說:"9.9元咖啡搶不走我們的顧客。"這話狂不狂?狂!但它還真沒吹牛。
皮爺?shù)?護城河",是一群被咖啡圈稱為"玄學愛好者"的死忠粉。這些人買咖啡前要問產(chǎn)地海拔,喝的時候要品風味輪,加奶不加糖還得精確到毫升。對他們來說,瑞幸的生椰拿鐵是"糖水",庫迪的美式是"刷鍋水",只有皮爺?shù)?小批量手工烘焙"才配叫咖啡。這種"咖啡原教旨主義",讓皮爺在中國筑起了一道"價格防火墻"——就像茅臺從不擔心二鍋頭搶市場,皮爺?shù)挠脩舾静辉?.9元的射程范圍內(nèi)。
但你以為皮爺真的"不食人間煙火"?太天真了。它悄悄搞了個"馬甲"品牌Ora Coffee,主打15-25元價位,促銷時也敢降到9.9元。這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玩得極溜:高端市場用皮爺守住"祖師爺"尊嚴,中端市場用Ora Coffee收割流量,既不丟面子,又能賺錢。2024年Ora首店在北京開業(yè)時,排隊人群里既有穿西裝的投行精英,也有拿著學生證的大學生——資本老手的算盤,從來都打得比咖啡師的奶泡還綿密。
三、JAB控股:那個躲在咖啡杯后的"隱形首富"有多狠?
如果說皮爺咖啡是臺前的"戲骨",那JAB控股就是幕后的"資本導演"。這家德國萊曼家族的投資公司,手里攥著近600億美元資產(chǎn),卻低調(diào)得像杯美式黑咖啡——苦,卻上頭。它的咖啡帝國版圖有多夸張?你喝的綠山膠囊咖啡、吃的億滋餅干(以前叫卡夫)、噴的科蒂香水,背后都站著同一個老板。
JAB的"獵殺法則"堪稱資本教科書:專挑那些"有錢但不會賺"的老牌企業(yè)下手。2012年收購皮爺時,看中的是它"精品咖啡祖師爺"的名頭卻不懂擴張;2015年砸139億美元買綠山咖啡,盯上的是它的膠囊咖啡機專利卻渠道僵化;2018年推動綠山并購Dr Pepper,玩的是"咖啡+軟飲"的生態(tài)捆綁。就像個頂級廚師,把看似不搭界的食材(咖啡、飲料、香水)燉成一鍋"資本佛跳墻",味道好不好另說,價碼絕對炒得高。
更狠的是它的"長期主義"。JAB從不像PE機構(gòu)那樣"快進快出",而是通過控股后優(yōu)化管理、整合供應鏈,讓資產(chǎn)自己"長大"。比如皮爺咖啡被收購后,JAB沒逼它降價,反而砸錢升級烘焙工藝,在中國開店時專挑上海外灘、北京國貿(mào)這種"黃金地段",硬生生把一個區(qū)域品牌熬成了"輕奢咖啡"代名詞。2023年JAB凈利潤109億美元,比很多國家的GDP還高——原來真正的咖啡巨頭,根本不屑于和你打9.9元的價格戰(zhàn),人家玩的是"你賣咖啡我賣公司"的高階游戲。
四、咖啡圈的"三國殺":當資本大佬下場,9.9元玩家該慌嗎?
這波收購案撕開了咖啡市場的"遮羞布":表面上是瑞幸、庫迪、蜜雪在中低端市場"神仙打架",實際上高端市場和產(chǎn)業(yè)鏈上游早已被資本大佬"圈地為王"。JAB通過這次收購,把Keurig的膠囊咖啡、皮爺?shù)木烽T店、JDE的包裝咖啡捏合成"三駕馬車",目標直指雀巢的全球咖啡霸主地位。以后咖啡圈的競爭,可能不是"誰的咖啡更便宜",而是"誰的咖啡機賣得好""誰的咖啡豆供應鏈更牛"。
對消費者來說,這未必是壞事。JAB和雀巢的"巨頭對決",可能會催生出更便宜的膠囊咖啡、更優(yōu)質(zhì)的咖啡豆。但對中小品牌來說,日子要更難了。當資本開始整合烘焙廠、咖啡機工廠、連鎖門店,那些沒有品牌壁壘又玩不起價格戰(zhàn)的小咖啡店,可能會像速溶咖啡一樣被掃進歷史垃圾堆。最近Seesaw從164家店關(guān)到只剩44家,M Stand頻繁被曝拖欠工資,就是最殘酷的信號:咖啡賽道的"淘汰賽",早就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比誰的"金主爸爸"更有錢。
不過別急著為9.9元咖啡扼腕。瑞幸靠數(shù)字化逆襲、蜜雪靠供應鏈下沉殺出一條血路,證明"草根玩家"并非沒有機會。就像當年星巴克靠標準化打敗了小咖啡館,如今新勢力也可能用"科技+低價"顛覆舊秩序。只是這場戰(zhàn)爭的終局,或許早已寫好:要么被資本收編,要么成為資本棋盤上的"棄子"。皮爺咖啡的1314億,既是資本的勝利,也是所有咖啡創(chuàng)業(yè)者的"照妖鏡"——你以為自己在賣咖啡,其實早就成了別人眼中的"獵物"。
結(jié)語:當咖啡變成"金融產(chǎn)品",我們喝的到底是什么?
站在上海陸家嘴的皮爺咖啡門店里,看著墻上"1966年創(chuàng)立于加州伯克利"的復古海報,再想想它剛剛被1314億人民幣"標價出售",突然覺得有些荒誕。那個荷蘭移民阿爾弗雷德·皮特當年吐槽"美國人喝的咖啡太難喝"時,恐怕想不到自己的小咖啡店有一天會變成資本巨頭的"提款機"。
我們這代人見證了咖啡從"奢侈品"變成"快消品",又從"快消品"變成"金融產(chǎn)品"。9.9元的瑞幸喝的是性價比,46元的皮爺喝的是情懷,而JAB和雀巢的資本游戲里,咖啡不過是K線圖上跳動的數(shù)字。或許有一天,當你掏出手機買咖啡時,屏幕上彈出的不是"優(yōu)惠券",而是"收購意向書"——畢竟在資本眼里,連"祖師爺"都能被明碼標價,還有什么不能賣的?
只是別忘了,咖啡的本質(zhì)是一杯飲料。當資本的泡沫褪去,能讓消費者記住的,永遠不是1314億的收購價,而是那口純粹的苦與甜。至于JAB和KDP的"咖啡帝國夢"能不能實現(xiàn),大概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下一個被推上資本拍賣臺的,或許就是你常喝的那個牌子——畢竟在這場游戲里,每個人都可能是觀眾,也可能是"商品"。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nèi)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