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輩人說七月初六是老天爺“定調(diào)子”的日子。
這一天晴或雨,藏著后面旱澇的苗頭。要是大日頭曬得地皮裂,就得防著往后雨水少。玉米稈子怕卷葉,稻田也得提前蓄水抗曬。
山區(qū)澆地難的地塊,趕緊檢修水窖水渠。萬一飄起毛毛雨,別嫌煩,得留神后面雨多成澇。菜地要提前挖排水溝,免得連陰雨泡壞根。
平原種水稻的鄉(xiāng)親,趁早清淤疏通田邊溝渠。為啥老祖宗單盯著七月初六?這時節(jié)莊稼正長關(guān)鍵期,旱澇影響收成全靠它。
就像水稻拔節(jié)、玉米灌漿,缺水遭淹都要命。老經(jīng)驗是一代代攢下的“土智慧”,咱得看重。
但也不能全靠天,現(xiàn)在有氣象預報幫忙看趨勢。
比如南方往年這時候,雨多的地兒要防澇災突襲。北方旱地多的地方,晴天久了就得盯著墑情。我個人覺得,老經(jīng)驗加新科技,種地才更穩(wěn)當。
您看2023年有地方七月初六晴,后來旱得玉米減產(chǎn)。
提前打井澆水的鄉(xiāng)親,莊稼愣是挺過了旱天。
也有村子那年下雨沒排水,稻田積水爛了根。這些例子都在提醒,提前準備才是硬道理。
未來幾天咋行動?不同地塊有講究。種果樹的,趁這兩天檢查果園排水暢不暢。
大棚種植戶,加固棚架防大風,別等下雨手忙腳亂。
山區(qū)梯田注意邊坡防滑,防止雨水沖垮田埂。
平原灌區(qū)提前和村里協(xié)調(diào),定好用水計劃。具體咋防?不同作物有不同招兒,得細琢磨。
但記住一條,甭管旱澇,早動手總比被動強。
現(xiàn)在趕緊去田里轉(zhuǎn)轉(zhuǎn),看看莊稼啥狀態(tài)。拿不準的地方,問問村里的老把式,多交流經(jīng)驗。也別忘了關(guān)注當?shù)貧庀笳镜念A報,雙保險更安心。
七月初六是個提醒,讓咱種地人心里有根弦。
天氣多變咱管不了,但提前準備能減損。
老話說“人勤地不懶”,咱多操心,收成就穩(wěn)當。往后日子,靠天更靠咱自己,田管跟上才是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