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法國旅游的人,大概都聽過一句“提醒”:別把包背身后,地鐵里掏手機都得留神。
這兩年法國的偷盜實在太出名——埃菲爾鐵塔下總有人圍上來“遞小卡片”,趁你分神摸口袋;盧浮宮里假裝拍照的,可能正盯著你的相機包;連火車站的儲物柜都不安全,有游客說“鎖被撬了,行李少了一半”。
終于,法國似乎“看不下去了”。最近去巴黎的人發(fā)現(xiàn),地鐵里穿制服的警察多了,景區(qū)入口處有巡邏隊來回走,連蒙馬特高地那些常年“兜售紀念品”的小攤旁,都站著穿反光背心的工作人員。
官方說這是“專項整頓”,重點盯地鐵、景區(qū)、火車站這些“重災區(qū)”,要給游客和本地人一個“能安心走路”的環(huán)境。
其實法國早就關注到頻頻發(fā)生的各類盜竊案,實在是再不管的話民眾的投訴快把警局淹沒了——偷快遞的你可能見過,但你見過‘整車快遞都被盜’的情況嗎?連箱子帶貨全沒了那種。
還有人反映:“去年在戴高樂機場,剛取的行李轉身就被拉開拉鏈,護照差點丟了”“在塞納河游船里,鄰座阿姨的錢包直接從包里消失,都沒看清是誰拿的”。
說起來,法國的偷盜早不是“小打小鬧”。當?shù)鼐诫m然沒有具體數(shù)據(jù),但游客吐槽從沒斷過:地鐵1號線、2號線是“重災區(qū)”,尤其早晚高峰,人擠人的時候,口袋里的手機可能“秒沒”;景區(qū)更是“套路”滿滿,有人假裝問路擋你視線,同伙趁機下手,等反應過來,人早混進人群里了。之前還有媒體曝料,有些團伙專盯中國游客——知道大家愛帶現(xiàn)金,又不太熟環(huán)境,跟著走一段就找機會下手。
現(xiàn)在法國加派警察巡邏,按說該讓人安心點??扇ミ^的人心里仍打鼓:警察總不能盯著每個人的包吧?有游客說,上周在凱旋門附近,看見警察盤問幾個“可疑人員”,可轉個彎,又遇到有人舉著“免費手鏈”往游客手腕上套——這是老套路了,套上就要錢,不給就拽著不讓走,本質還是“變相騷擾+趁亂偷東西”。
為啥整頓了還這么難?不少人聊到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非法移民和難民。
外界總說,巴黎郊區(qū)有些聚居區(qū)管理松散,不少人沒正經(jīng)工作,就靠“街頭小伎倆”討生活;還有些團伙專找“短期停留”的游客下手,知道就算丟了東西,游客大概率沒時間耗著報警追查,抓現(xiàn)行難,事后找更難。之前法國警方搗毀過一個偷盜團伙,里頭多是沒身份的外來人員,偷來的手機當天就轉手賣往其他國家,追查鏈條長得很。
當然,也有人覺得“不能一竿子打死”。在巴黎住了五年的華人陳姐說:“不是所有問題都賴移民,本地也有小偷,只是這兩年游客多了,矛盾更顯眼。”她覺得警察加派巡邏還是有用的,“至少地鐵里敢把手機拿在手上了,之前總攥著怕被搶”。
現(xiàn)在大家最關心的是:這波整頓能“扛多久”?畢竟游客要的不只是“警察多幾天”,而是真能放下戒心——不用逛景區(qū)時總回頭摸包,不用坐地鐵時把錢包塞在內衣袋,不用寄個快遞還得祈禱“別被偷”。
有人在網(wǎng)上問:“要是法國治安真變好了,你還會去嗎?”底下有人說“當然去,盧浮宮的畫還沒看夠”,也有人猶豫:“得等真聽到‘沒人丟東西’的消息,才敢訂票?!?br/>說到底,整頓是第一步,但要讓“法國旅游”和“安心”畫等號,恐怕不只是多派幾個警察那么簡單。畢竟,連整車快遞都能被盜的地方,要讓人徹底放心,法國官方能做的還有很多——不管是誰,偷了東西就得受罰,不管在哪,想安心走路不用“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才是大家真正敢放心前往的旅游目的地。
(據(jù)網(wǎng)友分享及法國網(wǎng)友熱議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