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今多數(shù)澳人日常飲食都高度關(guān)注碳水和蛋白質(zhì),但關(guān)于“鹽”或鈉的攝入,卻常常被遺忘。
事實上,攝入過多食鹽對身體并不友好,它會導致高血壓,并顯著增加中風風險。
(圖片來源:《悉尼晨鋒報》)
根據(jù)目前的公共健康指南建議,澳洲人每日鹽攝入量應不超過2000毫克(約等于5克或1平茶匙)。
但數(shù)據(jù)顯示,澳洲人平均每天攝入高達9克的鹽(相當于約3600毫克鈉),幾乎是建議攝入量的兩倍。
換句話說,你已經(jīng)吃得“太咸”了。
大家普遍知道快餐含鹽高,但其實日常廚房里的許多常規(guī)食品,也悄悄“鈉含量炸表”。
以下是一些容易“踩雷”的常見食品類型,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1、泡面
泡面方便又便宜,深受各個年齡層歡迎。
但只要你把那一小包調(diào)味包倒進去,一碗面就輕松添加了1500到2000毫克鈉,再加上滿滿的味精(MSG)。
2、即食粉湯或濃湯包
預包裝湯的鈉含量差異很大,大多數(shù)每份在600-800毫克之間。
但某些亞洲風味湯包每份鈉含量可能高達1800毫克。
3、醬油
1湯匙普通醬油約含1200毫克鈉,如果你做餐時還加入了魚露、蠔油、海鮮醬等,難怪一頓亞洲菜吃完就覺得“渴到爆”。
4、即用料理醬(炒醬、咖喱醬等)
想炒菜或做咖喱,預制醬包確實方便。但多數(shù)品牌的鈉含量直接突破全天上限。
雖然產(chǎn)品標示“可供四人食用”,但實際佐料使用量往往不低。
5、高湯/濃湯底
市場上的高湯產(chǎn)品鈉含量差異非常大,有些主打“精品”無鹽添加,但也有些每份含800-1000毫克鈉。
6、咖喱醬/咖喱膏
50g的一小包咖喱膏就可能含鈉1000mg以上,還不包括炒菜時加的其他醬料。
7、罐裝意大利面(番茄醬意粉)
罐頭食品為延長保存期,普遍含鹽。尤其是番茄醬意粉,每半杯就可能含鈉高達600mg。
8、口味面包糠與調(diào)味粉(比如燒烤風味、蒜香味)
如今超市里充斥著各種“風味面包糠”,但它們每小茶匙竟可含多達500mg的鈉。
小結(jié):如何控制攝鹽?
看營養(yǎng)標示,所有包裝食品都要養(yǎng)成閱讀標簽的習慣,特別是鈉含量。
一般來說,每100g食品中鈉含量低于120mg可視為“低鈉”選項。多選擇“低鹽”或“無添加鹽”產(chǎn)品,自制調(diào)味,少用預制醬。
別光看熱量和糖,“咸”同樣不可忽視!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更多新聞熱點追蹤
請點下方關(guān)注獲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