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街頭的日本游客突然多了起來,可他們的行程透著股說不出的詭異。
不去故宮長城也不吃烤鴨炸醬面,而是一門心思扎進老藥鋪、潘家園,甚至還專門跑去看日本人開辦的學(xué)校。
明明是旅游,卻半點沒有 “放松” 的樣子,反倒像帶著任務(wù)來的。
放著北京的好山好水好美食不享受,偏偏死磕這些地方,他們到底想干什么?
仔細扒一扒他們的核心行程,越想越不對勁!
第一反常:采購中藥和茶葉
在王府井的同仁堂總店,最近總能看到拎著大紙袋的日本游客。
他們不像普通游客那樣隨便逛逛,而是直奔中藥柜臺,拿著清單跟店員仔細核對,從常用的枸杞、黃芪,到調(diào)理用的阿膠、當歸,甚至連炮制好的三七粉、川貝母都成箱買。
導(dǎo)游老張說:“有個日本客人一次買了近萬元的中藥,還特意讓店員把用法用量寫清楚,說要帶回去給家里老人調(diào)理身體?!?/p>
那為啥日本游客對北京的中醫(yī)藥這么執(zhí)著?
一方面是日本本土雖有漢方醫(yī)藥,但很多藥材依賴進口,價格比北京貴不少;
另一方面,北京老字號藥鋪的炮制工藝和藥材存儲條件,在日本游客眼里是 “金字招牌”。
有位日本游客直言:“在東京買一小盒上等枸杞要三千日元(約 150 元人民幣),這里同樣品質(zhì)的,半斤才兩百多,性價比太高了?!?/p>
除了中藥,茶葉也是他們采購的 “重頭戲”。
導(dǎo)游老張發(fā)現(xiàn),不少日本游客會專門去馬連道茶葉城,一待就是大半天?!?/p>
他們不買那種包裝特別花哨的禮品茶,反而喜歡找老字號茶店,買茉莉花茶、碧螺春這些綠茶。
有個客人說,日本氣候潮,不適合大規(guī)模種茶樹,本土茶葉又貴又少,北京的茶葉口感正,帶回去自己喝或者送朋友都合適?!?/p>
如果說老藥鋪茶葉店是 “剛需采購”,那潘家園古玩市場就是這群日本游客的 “尋寶樂園”。
第二反常:去潘家園 “淘寶”
每天早上潘家園一開門,就能看到不少日本游客背著雙肩包,拿著放大鏡在攤位前蹲守。
從舊書、字畫到陶瓷、玉器,甚至連老北京的鼻煙壺、景泰藍小擺件都成了他們的目標。
跟其他游客 “貨比三家、漫天砍價” 不同,日本游客買東西特別干脆。
攤位老板李姐說:“有個日本客人看中一對民國時期的瓷碗,我開價 800 元,他看了看底款,沒還價直接掃碼付款,還讓我?guī)退鼑缹嶞c,說要帶回日本當裝飾。”
他們來潘家園不是為了買多貴重的古玩,更多是 “撿便宜貨”。
有位日本游客透露:“在日本的古玩店,一件普通的中國老物件可能要幾萬日元,潘家園里幾百塊就能淘到有意思的小玩意,就算不是‘真古董’,擺在家里也有特色。”
而且他們特別喜歡老北京的民俗紀念品,像兔爺、毛猴、剪紙這些,買回去既能當伴手禮,又能感受北京的文化味兒。
比采購更讓人意外的是,不少日本游客還會專程去北京的日本人學(xué)校。
第三反常:專程考察日本學(xué)校
這些學(xué)校大多開設(shè)在望京、三里屯等日本人聚居區(qū),主要招收在華日本人的子女,課程設(shè)置跟日本本土接軌,方便孩子未來回國升學(xué)。
導(dǎo)游老張帶過一對日本夫妻,行程里特意加了 “考察日本人學(xué)?!?的安排。
他們說夫妻倆打算以后來北京定居,也想把孩子接過來上學(xué),就來學(xué)??纯喘h(huán)境。
不光看教學(xué)樓、操場,還跟值班老師打聽課程安排、入學(xué)要求,連學(xué)校周邊的租房情況都問得清清楚楚,跟給孩子選學(xué)區(qū)房似的認真。
這位日本媽媽說:“雖然學(xué)校有官網(wǎng)介紹,但還是自己來看看更踏實,能感受到學(xué)校的氛圍,也能讓孩子提前適應(yīng)一下,免得開學(xué)后不適應(yīng)?!?/p>
日本游客消費效率拉滿
跟普通游客 “走走停停、慢慢悠悠” 的節(jié)奏不同,這群日本游客的消費效率高得驚人。
在老藥鋪選藥材,提前列好清單,對品質(zhì)、數(shù)量心里有數(shù),選好直接結(jié)賬;在潘家園看中商品,只要價格符合預(yù)期,幾乎不還價;
就連考察學(xué)校,也是提前聯(lián)系好,按時間節(jié)點推進,很少耽誤時間。
有攤位老板調(diào)侃:“日本客人買東西像‘趕火車’,看好了就掏錢,不像有些游客磨半天還不一定買。有幾個熟客每次來都按固定路線走。
他們先去同仁堂買中藥,再去潘家園淘古玩,最后去茶葉城掃貨,一天能跑三個地方,比我們還熟悉路線?!?/p>
而且部分經(jīng)常來的日本游客,還跟商販練出了 “默契”——
商販會簡單說幾句日語,比如 “這個好”“便宜給你”,游客也能聽懂基本的價格數(shù)字,不用翻譯就能快速成交。
有位賣茶葉的老板說:“有個日本客人每月都來,每次買兩斤茉莉花茶,來了直接說‘茉莉花茶,兩斤’,我裝好他付款就走,前后不超過五分鐘?!?/p>
說到底,這群日本游客的 “反常行程”,其實都是 “按需行動”。
他們不像傳統(tǒng)游客那樣追求 “打卡式體驗”,而是更注重 “解決實際需求”。
也從側(cè)面反映出北京作為國際城市,在醫(yī)療、文化、教育等方面對日本游客的吸引力。
大家最近在街頭遇到過這樣的日本游客嗎?他們還有哪些有意思的舉動?歡迎在評論區(qū)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