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
電動自行車超速行駛
也會被“電子警察”抓拍了
社交媒體上
有網友曬出自己上班路上被抓拍的經歷
“沒想到上班的必經之路上安排了個電子眼”
有網友溫馨提醒車友
“不要超速行駛”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
雖然新國標要求電動自行車
設計時速不超過25公里
但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定
電動自行車在非機動車道內
騎行時速不得超過15公里
8月28日,記者從上海市公安局交管總隊獲悉,為保障道路通行安全,上海公安交管部門已在全市多處事故和超速違法行為高發(fā)的路段試點開展“區(qū)間測速”,加大對電動自行車超速違法行為的治理,后續(xù)將根據試點情況逐步推廣。(此前報道)
“違法地點:志丹路(滬太路—平利路)”“違法地點:漕寶路虹莘路西約10米(西向東)”……近期,社交平臺上,已有網友發(fā)布了收到的手機短信及“隨申辦”App上的罰單,罰單顯示罰款50元。根據被“電子警察”抓拍畫面顯示,部分非機動車駕駛人在區(qū)間距離的時速超過了50km。
新民晚報記者走訪發(fā)現,在市區(qū)部分路段,非機動車道旁已有明顯的“違法抓拍”“區(qū)間測速起點”提示標識。公安交管部門均使用“區(qū)間測速”判定電動自行車超速與否,一旦被發(fā)現違法行為,就會面臨罰款。
“上海新聞廣播”微信公眾號 圖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成為市民日常生產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電動自行車由于自身結構原因,一旦超速行駛,易導致失衡,特別在遇到險情采取制動措施的過程中極易導致失控引發(fā)事故。
目前,上海已在重點區(qū)域啟用“電子警察”抓拍,全市公安交管部門已在900余個路口、路段布設了RFID外場采集設備,通過捕獲車輛行駛軌跡,即時記錄闖紅燈、逆行、違反禁令標志指示、不在非機動車道行駛等違法行為。今年以來,全市利用RFID設備共查獲違法行為超33萬起。借助電子警察與科技賦能,執(zhí)法管理實現了24小時全覆蓋。
“在實際生活中,電動自行車超速違法行為時有發(fā)生,有的達到了最大設計時速,甚至還有的通過改裝電機、拆除限速器等方式提高車速,這是引發(fā)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p>
市公安交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涉電動自行車亡人事故中,有超速行為的占比超過四成。加大對非機動車超速行為的治理力度正是為了減少相關事故的發(fā)生,盡可能消除道路安全隱患。
超速的安全隱患不言而喻
上海警方此前披露了
電動自行車超速
發(fā)生事故導致駕駛人死亡的案例
2024年4月2日,在浦東新區(qū)康新公路秀沿路路口,徐某駕駛電動自行車沿康新公路由北向南行駛,在行進方向為紅燈時仍駛入路口,與沿秀沿路由西向東正常行駛的大客車發(fā)生碰撞,徐某倒地受傷,經醫(yī)院搶救無效于當日死亡。后經調查鑒定,徐某當時以22km/h(超過法律規(guī)定15km/h)的速度行駛,且其駕駛的電動自行車前輪制動不符合安全技術標準。浦東警方認定,徐某上述的多項違法行為是造成事故的原因,徐某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
今年以來,上海涉非機動車亡人事故在所有亡人事故中占比達69.3%。從肇事違法主因來看,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違反交通信號通行(占29.1%)、未按規(guī)定讓行(占13.4%)和超速(占9.6%)。騎行者千萬不要懷有僥幸心理闖紅燈,注意控制車速,轉彎時要注意觀察、避讓,更要避免“鬼探頭”現象發(fā)生。
上海市公安交管部門日前還啟動了針對電動自行車加裝改裝遠光燈的專項整治,近兩周來,全市共查處電動自行車加裝改裝遠光燈違法行為1500余起,移交市場監(jiān)管部門相關線索61條。
外賣平臺宣布取消騎手超時罰款
美團近日宣布在2025年底前全面取消騎手超時罰款,這一決定無疑讓廣大騎手群體松了一口氣,也引發(fā)了各方面的關注和熱議。
行業(yè)發(fā)展初期,追求配送效率帶來了市場發(fā)展和騎手就業(yè),往往忽視了騎手的權益保障和超速的安全隱患,引發(fā)騎手和公眾擔憂?!耙郧俺瑫r一次罰20%,遇上特殊情況,連續(xù)幾單超時都有可能?!庇序T手坦言,超時罰款曾是他最擔心的。
取消超時罰款絕非簡單的政策調整,而是一場關乎技術倫理與社會公平的深刻變革,本質上是對效率與人性化如何共存的探索。“當算法開始計算人的尊嚴,這才是真正的數字文明?!?/strong>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通過溫和的管理方式和正向激勵,外賣行業(yè)從“卷價格、卷時間、卷騎手”,最終回歸到“卷科技、卷效率、卷保障”。
警方呼吁
近年來,隨著本市機動車通行秩序的持續(xù)向好,非機動車亂騎行引發(fā)的安全隱患日益凸顯。部分市民可能認為,非機動車違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殊不知一次“僥幸”闖燈或“任性”行駛,都可能釀成慘痛后果。
警方呼吁廣大交通參與者,特別是非機動車騎行者,亂騎行危害大,遵法守規(guī),才能確保安全。
新民晚報(記者 楊潔),綜合澎湃新聞、光明網、上觀新聞
編輯:李爭
編審:何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