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晚婚。
他們總說,婚姻是一輩子的事兒,寧愿多等幾年,也絕不勉強湊活。
這種對愛情的執(zhí)著,固然沒錯。
但隨著年紀的增長,現(xiàn)實往往會讓人發(fā)現(xiàn):
人生沒有那么多完美、貼合的相遇和選項。
挑挑揀揀到最后,可能反而離自己最初的期待,越來越遠。
尤其是過了35歲之后,再考慮結(jié)婚,那么選擇范圍更會明顯縮小。
到那時,基本上會“躲不開”四種人。
而每一種背后,都藏著現(xiàn)實的無奈。
01.專注于自我成長的人
在35歲后仍單身的群體中,有一類人格外顯眼。
他們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自我成長中。
可能是職場上的“拼命三郎”,一路晉升到了管理層,早已獨當一面。
也可能是沉迷于興趣愛好的“獨行俠”,把生活過得充實又自由。
這類人,一般并非是不想結(jié)婚。
而是多年的單身生活,讓他們形成了極強的“自我節(jié)奏”。
他們習慣了自己做決定、習慣了優(yōu)先考慮自己的需求。
通常情況下,很難切換到“兩個人”的相處模式。
和他們相處,你會發(fā)現(xiàn)對方獨立、理性,但卻“邊界感”過強。
比如周末更愿意去參加行業(yè)論壇,而非家庭聚餐。
遇到問題,第一反應(yīng)是獨立解決,而非尋求依賴。
他們對婚姻的期待,更像是“錦上添花”,而非“相互扶持”。
所以,想要他們?yōu)楦星橥讌f(xié)、改變,往往并沒有那么容易。
就算兩個人一見鐘情,但相互磨合的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非常多的考驗。
02.有過婚姻經(jīng)歷的人
35歲之后,婚戀市場上有過婚姻經(jīng)歷的人,會越來越常見。
他們可能因性格不合、家庭矛盾,或者其它原因,結(jié)束了上一段關(guān)系。
從此,帶著經(jīng)驗和傷痕,以及家庭的催促,重新走入擇偶市場。
和這類人相處,既有優(yōu)勢也有挑戰(zhàn)。
優(yōu)勢在于,他們往往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會像年輕人在感情里反復試錯。
但挑戰(zhàn)也同樣明顯:
他們心里可能藏著對于上一段婚姻的陰影。
比如對信任、金錢或家庭邊界格外敏感。
如果有孩子,可能還得面對“繼父母”的角色難題。
就連家庭關(guān)系,也會被初婚復雜得多。
若是選擇這樣的伴侶,需要更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包容心。
當然,也要做好接納對方“過去”的準備。
而這,恰恰是很多晚婚者,很容易忽視的現(xiàn)實。
尤其是處于熱戀期時,很容易被甜蜜沖昏頭腦,對往后的現(xiàn)實問題視而不見。
到那時,也許等待自己的,就是無盡的磋磨。
03.性格觀念固執(zhí)的人
35歲,往往是一個人性格和觀念的“定型期”。
這個時候,多年的生活閱歷會讓人形成一套固定的思維模式。
尤其是長期單身的人,更容易在日復一日的習慣中,變得固執(zhí)己見。
他們對生活有自己的“標準答案”:
比如堅決不肯和父母同住。
比如,帶有強烈的大男子主義。
再比如,有的女孩,對物質(zhì)有著超出自身實力的追求。
像這些人的固執(zhí),并非是“不講理”。
而是源于多年積累的生活經(jīng)驗,或者原生家庭長久的塑造。
他們在心里,有著自己對于婚姻的看法,也不肯輕易打破自己的原則。
和他們相處,你會發(fā)現(xiàn)改變對方的想法很難。
小到周末去哪里吃飯,大到買車買房的決策,都可能因觀念不同引發(fā)爭執(zhí)。
就像有人說的那樣:
婚姻需要磨合,但和固執(zhí)的人磨合,往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代價。
04.背負巨大家庭責任的人
35歲以后,每個人都不再是“獨立個體”。
而是背負家庭責任的“成年人”。
尤其是在婚戀市場上,你會遇到不少因家庭壓力而“晚婚”的人。
比如,需要獨自贍養(yǎng)患病父母的“頂梁柱”,每月要承擔高額醫(yī)療費。
比如,為兄弟姐妹還債、幫襯家里的“扶弟魔”。
而這些,都會成為感情里的“隱形枷鎖”。
這類人,往往看起來善良、有責任感。
但實際上,背后卻被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和原生家庭所綁縛。
如果和他在一起,那么你們的小家庭很容易被拖入“經(jīng)濟焦慮”或“精力透支”的困境。
比如,本想攢錢買房,卻不得不每月補貼家里。
本想過二人世界,卻要頻繁應(yīng)對親戚的求助。
雖說,愛情可以不計較付出,但婚姻卻需要現(xiàn)實的支撐。
當家庭責任壓過感情本身,再深的愛意,也可能被消磨殆盡。
其實,35歲以后,并非一定尋覓不到幸福,只是需要更清醒的認識現(xiàn)實。
就像網(wǎng)上有人說的那樣:
婚姻的本質(zhì),從來不是找到完美的人,而是和不完美的人一起經(jīng)營生活。
與其在等待中消耗時光,不如在合適的年紀里,帶著對現(xiàn)實的接納去尋找感情。
畢竟,好的婚姻從來不是要“躲開誰”,而是無論遇到誰,都有能力把日子過成想要的樣子。
如果你家里也有崇尚“完美”的兒女,不妨提醒他們:
對愛情有期待是好事,但別讓“等待良緣”,變成“錯過時機”的遺憾。
大家說,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