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找龍師妹聊天,她現(xiàn)在在對沖基金工作,也一度遇到所有職場人的壓力抑郁崩潰。
她說不羨慕那些超級富豪,中學就來新加坡了,一直在精英圈層認識太多的富豪二代,幾乎沒有快樂的。
她問我這兩年上NLP,圓桌的感受,我說變化還是挺明顯的,至少過去三個半月我堅持健身減26斤是一個可衡量的成績吧。
但其實人的生命改變并不是追求這種可衡量的標準,而是自己的生命自己清楚,到底該怎么拾遺補缺,到底如何明心見性,是需要自己的探索和實踐。
這次來新加坡,我是為了給南師弟當圓桌課程的推薦人。
之前我文章寫過,他搞了一個獨角獸,但過去二十多年乃至更長的一段時間,他其實都是為他人而活,小時候滿足家人的期待,之后搞公司,要滿足投資人的期待。
在今天的課程溝通會上,他說其實很長一段時間他都不知道什么叫愛自己,為自己而活到底是什么意思?這個自己在哪里?
昨晚我曾經(jīng)跟他溝通過,也是了解到他父母對他成長的嚴厲教育,我也是感同身受,因為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可能大部分中國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背負著他人的期待,又把自己的期待重壓到下一代身上。
課程溝通會上,我們圓桌一對學長夫妻分享了他們的心理歷程。
他曾經(jīng)是上海的奧數(shù)隊的,是父母心中絕對的驕傲,后來事業(yè)也是大殺四方,搞過兩個上市公司。
他每天都是生意生意生意,沒有時間在家庭中。他的大女兒是丈母娘帶大的,后來接回來時,大女兒就抑郁不說話。
甚至只要看到妹妹和父母撒嬌親昵,大女兒就把門重重的關上,一個人躲在房間生氣。大女兒會不自覺想起自己成長中沒有父母。
他們夫妻一度很焦慮,不知道怎么辦。他對孩子也有各種期待,比如他既然當年數(shù)學那么好,智商那么高,孩子讀書必須也要好。
他說外人看我們這個家庭好像很好很幸福,物質什么的都不缺。但用我女兒的話,一地雞毛。他開玩笑說,我跟女兒都是屬雞的。
一直到他上了課之后,決定改變。他決定完全退出自己的生意。
他們一家組織了一場親子旅行,在旅行中他和女兒第一次珍重說了對不起。結果女兒大哭,全家抱頭痛哭,所有的心結就解開了。
他太太說后來才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需要的很少,孩子只是想聽到這句對不起就釋懷了?,F(xiàn)在孩子已經(jīng)完全接納了,全家的關系也就其樂融融了。
我坐在對面,我的眼眶也濕潤了。我問自己我成長過程中,為什么我沒有過那么大的極端情緒和心理問題。
我突然想起來,原來在我12歲考上南外那一年,我爸陪著我在小區(qū)里走陪我聊天時,大概表達過兩層意思,一個大概也是對過去的嚴厲甚至體罰道歉,第二個就是我已經(jīng)足夠證明自己努力,他以后不再細節(jié)上控制我了,自然也就不會有任何體罰了。
我明白了原來我是幸運的,我更早的在這方面有所療愈。
但人生的吊詭在于,如果不經(jīng)歷這樣的一個過程,無法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我最近在看心理學,科胡特的自體客體理論認為,兒童的自體缺陷,是需要通過補償結構來建立健康的自體。
他發(fā)現(xiàn)最有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力的人往往都是補償性結構占主導,用大白話來說就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如果被照顧的太好,什么都不缺,那也容易安于現(xiàn)狀。
后來我就分享,其實上各類課也好,學心理學的目的不是為了當完美的父母,完美的孩子,完美的朋友。
其實沒有所謂的完美,努力盡責任的同時就是做最真實的自己,然后在這過程中逐漸讓自己更有彈性,擁抱一切可能性即可。
雞娃或者不雞娃都沒錯,怎么選都是自己決定的,選了就不要后悔,也不要埋怨每種選擇的負面。
因此人生的修煉,用科胡特心理學,是修復受損的自體,用東方的智慧,就是最終諸事圓滿。
用金庸的話,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全文完)
中鎢高新周五大漲5%,恭喜大家賺錢!歡迎加入靈哥星球,不錯過好公司+好邏輯+好時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