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對電子游戲越來越癡迷。
你是讓他玩,還是不讓他玩?
成癮行為的腦機制
有一位教育學家認為:應該讓他玩。因為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戲過程中,會得到很多好的情緒體驗。
這位教育學家還認為:一旦孩子成為游戲成癮者,不應該強制性地讓孩子戒斷網(wǎng)癮。
而應該采取相反的方法鼓勵他們玩,讓他們拼命地玩,使勁地玩,瘋狂地玩,直到他們產(chǎn)生厭惡情緒,他們就會自動戒斷網(wǎng)癮。
我對這位教育學家的理論持有不同的觀點。
請問:酗酒的人能不能酗到厭惡酒精?
嫖娼的人能不能嫖到厭惡嫖娼?
抽煙的人能不能抽到他們不再想抽煙了?
很難!
轉(zhuǎn)移注意力
這位教育學家對成癮行為的腦機制其實不了解,任何一種成癮行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帶來情緒價值,但是這種情緒價值非常短暫,沒有穩(wěn)定性。
這是因為成癮行為在進行的過程中,會誘導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分泌就會引起快感,這就是我們說的會帶來情緒價值。
但是這種情緒價值是非常不穩(wěn)定的,瞬間即逝!
這就會導致你再去通過重復成癮行為,再去誘導多巴胺。
正確的做法是什么?讓孩子學會轉(zhuǎn)移注意力,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對他成長有積極作用的活動當中,從這些活動當中獲得情感價值。
因為這種有難度的、有利于成長的活動也會誘導多巴胺的分泌,但是這種活動誘導的多巴胺分泌是非常穩(wěn)定的,不像成癮行為所誘導的多巴胺分泌是非常不穩(wěn)定的。
所以這位專家的建議是不可取的,哪個家長聽了他的建議很可能會后悔。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作者簡介
王國榮,心理學家,獨立學者,作家,中國整體心理療法的創(chuàng)立者、中國循證心理療法第一人。曾任心理醫(yī)生雜志社首席學術顧問,上海博愛醫(yī)院高級心理治療師,是中國國內(nèi)最有實力與天賦的心理學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專著,其中《學生心理問題突破性治療》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nèi)數(shù)百所大學列為館藏圖書,《50 種心理治療與調(diào)適方法》獲中國高等院校出版社聯(lián)盟最受讀者歡迎圖書獎,《人生最重要的 10 種關系》被中國文化出版社列為心理學大師系列叢書,《與抑郁癥握手言和》榮獲最受讀者歡迎專業(yè)圖書獎。
喜歡本文請點贊分享一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