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上,小度已經(jīng)響起了23:30的報時,我看著女兒作業(yè)本上只寫了兩行的生字,還是沒忍住想哭,盯孩子寫作業(yè)實在是太難了。
從晚上7點坐下寫作業(yè),她一會去摳摳自己的橡皮擦,一會拼一下她的七巧板,一會又去喝口水,接近5小時過去了,愣是沒完成作業(yè)的一半。
- 我忍不住問她:這作業(yè)還要做嗎?能不能先完成好老師布置的任務。
- 她也紅了眼:媽媽,我要完成任務的,但是這手就是不聽我的使喚... ...
那一刻感覺有點無力,明明是很簡單的作業(yè),半小時就能完成,卻總能磨蹭到半夜。以前的我總以為是孩子故意磨蹭,直到跟我的恩師聊天,才改變了這種想法。
她說:孩子不專注,她們也不是故意的,我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會用一些自認為是好的管教方法,實際上沒效果還傷感情。
這些管教方法,無用還傷感情
面對孩子專注力差的這個情況,我和很多家長一樣,嘗試了各種各樣的“管教方法”:
- 每天陪著寫作業(yè)的時候,不斷的跟她強調(diào)“快點寫”
- 看到她走神的時候,忍不住提高音量去批評
- 沒收她的玩具,縮短甚至取消她的娛樂時間
可最后的結果就是,孩子愈發(fā)抵觸寫作業(yè),親子關系也變得很緊張。
實際上,查閱各類書籍,我才發(fā)現(xiàn),孩子這種專注力差,其實不是他們在“故意搗亂”。低齡孩子的大腦前額葉發(fā)育其實并不完善,所以這種專注時長短的情況是天生的,也是必然的。
外界的一點點干擾,例如客廳里電視的聲音,父母手機上刷視頻的聲音,桌子上的玩具,甚至是你的低聲催促,都會輕易打斷他們的注意力。
這種情況下,盲目的催促、低吼或者是批評,不僅不會解決問題,還會讓他們產(chǎn)生“我就是做不好”的自我否定,這樣要集中注意力更是難上加難。
“找愿意”到“練專注”,6步走讓我豁然開朗
既然這種情況是必然存在的,那我應該怎么做,這才是我跟恩師聊天最想要解決的問題,作為特級教師的她告訴我,解決專注力的方法,其實只有6步。
第1??步:找原因
要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先要找對原因,孩子專注力分成3種類型,我們只要對照判斷就行:
- 沒興趣型:不是不能專注,而是覺得作業(yè)枯燥沒興趣,自然就容易分心
- 能力不足型:年齡小所以專注時間少,6歲的孩子的專注時長可能也就15分鐘左右,強行專注一個小時本就不是現(xiàn)實的
- 環(huán)境干擾型:周圍的環(huán)境有太多的誘惑,桌面的玩具,家人刷手機的聲音,都會影響他們,讓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
妞妞就是第三種,寫作業(yè)的時候,桌面除了書本,還有各種的玩具,甚至教具也會成為她的干擾物,難怪總會走神。
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那么調(diào)整就有了很明確的方向。
第2??步:定目標
孩子磨蹭和沒有“時間概念”有關系,我們經(jīng)常都會叫孩子“快點做”,這種籠統(tǒng)的說法,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家長應該要給任務設定具體的時長和獎勵。
例如,寫數(shù)學作業(yè)前,和她說“我們今天20分鐘內(nèi)完成這10道題目,如果能夠完成,可以獎勵看10分鐘的繪本,如果是15分鐘完成,那就可以看15分鐘繪本?!?/p>
對比起抽象的“快點”,具體時間和具體獎勵,會讓孩子更有目標感。
第3??步:單一任務設定
成年人的世界總喜歡“一心二用”,聽著故事吃飯,寫著作業(yè)聽歌,這種對于成年人而言,那叫“一心二用”,但對于孩子而言,只會破壞他們的專注力,讓他們無法深度投入一件事。
現(xiàn)在我給妞妞訂的規(guī)則,吃飯的時候就只能吃飯,其他東西都暫時不能做,寫作業(yè)的時候桌面上只留你寫作業(yè)對應科目的課本、作業(yè)本和筆,其他東西全部收起來,堅持一段時間,會發(fā)現(xiàn)孩子專注力提升了不少。
第4??步:打造專屬角落
孩子專注力最容易被環(huán)境破壞,這里就不得不說一個詞句——專注空間,這個空間是讓孩子知道,在這里,不論你做什么,都要認真做。
我在妞妞房間的角落里面,放了一個小書桌,并且用紙打印了一個“學習角”的標簽在上面,寫作業(yè)的時候,這張桌子只能放和作業(yè)相關的東西,讀繪本時也只能放和繪本相關的東西。
第5??步:杜絕電子產(chǎn)品的誘惑
手機、平板這類型的電子產(chǎn)品對孩子來說,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只要是看到了,就算他們沒用,也很難讓他們專注做事。所以書里面也講到,做事前,提前收走他們的電子產(chǎn)品。
每天孩子回家,將手機、平板放回到自己的房間,不讓她看見,并且約定“完成作業(yè),可以玩10分鐘平板”,這種“延遲滿足”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抵制誘惑。
但家長也要記住,要以身作則,如果你在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在旁邊刷手機,那孩子肯定會覺得不公平,要他們專注就更難。
第6??步:不打擾
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在孩子專注做事的時候,忍不住的“關心”,問問他們渴不渴,問問他們要不要吃東西,這其實是打斷孩子專注力的行為,會讓他們很難再重新投入。
大家要記住:只要孩子沒有危險,就別輕易打擾。
換言之,孩子在專注寫作業(yè)、拼圖甚至是讀繪本的時候,家長不要輕易去“關心”,除非孩子主動喊你,尋求幫助。
這幾個方法,我現(xiàn)在用了一周的時間,以前的陪寫作業(yè)就跟“打仗一樣”,現(xiàn)在孩子不用催、不用吼,親子關系也好了很多。
他現(xiàn)在可以主動安排自己的任務,專注時間也越來越長,這些改變,這6個實用的步驟。
其實沒有哪個孩子是有天生的專注力的,不同發(fā)育階段,肯定會有所區(qū)別,關鍵是家長要找對方法,要用科學的方法引導,3~12是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時期,錯過以后,很難彌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