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燒紙錢:煙火背后的千年緣起
暮色剛把村口的老樟樹染成墨色,李家阿婆就蹲在院角,用樹枝在地上畫了個半圈——圈口朝著西南,老輩人說這是給故去親人留的“引路標”。她從竹籃里掏出一沓黃紙,指尖劃過紙面上印著的“往生寶鈔”,忽然想起小時候跟著奶奶過中元的模樣,那時候還沒有這般精致的紙錢,奶奶是把錫箔剪成碎塊,裹在粗黃紙里燒,嘴里還念叨:“拿著錢,添件暖衣裳?!?/p>
這燒紙錢的規(guī)矩,往回數(shù)能到千年前。早先古人過中元,只把新收的小米、剛煮好的雞蛋擺到墳前,叫“薦新”,盼著親人能嘗口人間的新鮮??刹恢獜哪某?,有人望著祭品犯了愁:陽間買東西要銅錢,陰間的親人總不能空著手過日子吧?于是就有人把黃紙裁成銅錢大小,中間戳個孔,燒的時候?qū)χ鸲押坝H人的名字,這法子一傳十、十傳百,慢慢成了習(xí)俗。
到了唐朝,紙錢的花樣更熱鬧了。市集上有人賣印著花紋的“冥幣”,還有巧手的婦人會折紙衣、紙鞋,甚至連紙做的小馬車都有——就盼著親人在那邊,能穿得暖、走得順。后來這習(xí)俗順著時光流下來,成了中元夜里最牽腸的儀式。
此刻阿婆點燃的紙錢在火里蜷曲,橘紅色的火苗舔著紙邊,化作一片片輕煙往上飄。旁邊的小孫女攥著幾疊新紙錢,小聲問:“奶奶,太爺爺能收到嗎?”阿婆笑著把孩子往身邊拉了拉,指了指那些飄向月亮的紙灰:“能呢,你看這煙往天上走,就是把咱們的念想,捎給那邊的親人啦?!?/p>
其實中元燒的從來不是紙錢,是后人怕親人在另一個世界受了委屈,是藏在煙火里、扯不斷的牽掛。那點點火光,千年未熄,照的都是人間最深的思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