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的9月,樂高再次用一支廣告短片點燃了人們的童心。短片名為《Never Stop Playing》(永不停止玩),主角是我們熟悉的“荷蘭弟”——Tom Holland。這位在銀幕上飛檐走壁的蜘蛛俠,此刻換上了一個又一個截然不同的身份:發(fā)明家、足球巨星、老園丁、公司 CEO,甚至化身成一枚樂高小人偶。他在短短兩分鐘的時間里完成了跨越身份與年齡的自由切換,只為回答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停止玩?
影片開場,是一個冷峻的科幻場景。屏幕中的荷蘭弟一本正經(jīng)地宣布:“為了生存,我們必須停止玩耍?!痹捯粑绰?,他拿起兩塊積木,猛地合上,搖滾樂響起,鏡頭一轉(zhuǎn),世界立刻沸騰起來。伴隨著 AC/DC 的《High Voltage》,他投入到一場充滿想象力的狂歡:時而在綠茵場上奔跑,時而在實驗室里發(fā)明,時而在花園里俯身照料植物。他的每一次轉(zhuǎn)身,都是對“玩”的一次重新定義。
這不僅是一支廣告,而是一種宣言。樂高想告訴世界:玩耍從來不是年齡的特權(quán),它是創(chuàng)造力的語言,是人類最真實的表達。
明星的加持:荷蘭弟的“游戲推動者”身份
樂高為何選擇 Tom Holland?答案不難理解。作為漫威宇宙的超級英雄,荷蘭弟不僅自帶全球粉絲流量,他本人更擁有一種天然的“玩心”。在幕后采訪中,他直言“作為演員,玩耍一直是我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他回憶童年和兄弟們用樂高搭建恐龍世界、賽車賽道的畫面,興奮依舊。這種真切的回憶與情感,讓廣告里的“Never Stop Playing”并非口號,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同。
細心的觀眾還能發(fā)現(xiàn),他親自為樂高小人偶設(shè)計了“狼眉”,讓玩偶更貼近自己的樣貌。這些小細節(jié)的加入,讓粉絲在社交媒體上津津樂道,也讓廣告有了更多可被二次傳播的“梗點”。
更動人的是,荷蘭弟公開分享了自己成長中面對 ADHD 與閱讀障礙的經(jīng)歷。他說,“玩?!痹撬c世界建立聯(lián)系的重要方式。正因如此,他在片中化身多種角色,不只是娛樂效果的堆砌,更像是一種內(nèi)心的自白:玩樂是一種療愈,是表達自我的途徑。
這次合作并不止于一支短片。樂高的野心顯而易見——他們要把“Never Stop Playing”打造成一個全景式的品牌事件。
短片推出的同時,樂高在全球同步投放不同長度的版本,覆蓋電視、YouTube、Instagram、TikTok 等各大平臺。在 Snapchat 上,用戶還能通過專屬 AR 濾鏡生成屬于自己的角色,甚至進入一款迷你樂高街機游戲中,繼續(xù)完成那句“玩不要?!钡恼賳?。
更具象的體驗也被搬到現(xiàn)實:在丹麥比隆的 LEGO House,片中出現(xiàn)的奇幻積木道具被原樣展出,讓游客能夠近距離感受電影般的想象力。短片、展覽、社交互動構(gòu)成了完整的體驗閉環(huán),讓“Never Stop Playing”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觀眾可以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旅程。
廣告背后的社會回應(yīng)
這支短片之所以能引發(fā)廣泛討論,還在于它擊中了一個真實的社會痛點。樂高在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近一半的孩子覺得自己“被催促長大”,很多人因為“玩具顯得幼稚”而不得不提前放棄玩耍。成長焦慮正成為新一代兒童和家庭無法回避的問題。
樂高沒有用說教的方式去對抗這種焦慮,而是以影像為媒介,用荷蘭弟的“多重角色”告訴大家:玩耍不該被年齡限制,它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能量。換句話說,這是一次“溫柔的抵抗”。品牌在傳遞商業(yè)信息的同時,也回應(yīng)了社會議題。
這正是樂高廣告的高明之處:它既是消費主義的產(chǎn)物,又超越了消費本身。觀眾看到的不只是積木,而是對“保持玩心”的一種倡導(dǎo)。這種將情感、社會意義與品牌內(nèi)核緊密相連的策略,恰好擊中了現(xiàn)代傳播的密碼。
營銷視角下的啟示
從營銷的角度看,這支短片是一次全方位的成功。
首先,樂高通過明星效應(yīng)完成了受眾擴展。Tom Holland 的粉絲群體橫跨兒童、青少年與成年人,正好覆蓋了樂高的潛在消費人群。
其次,多平臺聯(lián)動的傳播策略讓廣告不再是單點爆發(fā),而是形成持續(xù)發(fā)酵的社交話題。從戶外廣告到 Snapchat 濾鏡,每一個觸點都能激發(fā)觀眾參與,轉(zhuǎn)化為內(nèi)容的二次傳播。
第三,廣告本身的娛樂性與敘事感極強。它不是硬廣,而更像是一部短片電影。精美的道具、搖滾配樂、快節(jié)奏的剪輯,讓它天然適合社交媒體的分享邏輯。
最后,也是最關(guān)鍵的,樂高用數(shù)據(jù)和故事回應(yīng)了社會議題。這種“理性背書 + 情感共鳴”的方式,使廣告信息更有力量,也更容易獲得媒體的二次報道和公眾的認同。
《Never Stop Playing》不僅僅是一支廣告,而是一場關(guān)于“玩心”的社會對話。樂高通過荷蘭弟,把“玩”從兒童的專屬行為轉(zhuǎn)化為一種跨越年齡的生活哲學(xué)。它讓成年人重新審視自己被遺忘的童心,也讓孩子們看到:長大并不意味著要放棄想象。
在今天這個注意力分散、傳播碎片化的時代,品牌要想真正觸動人心,必須提供比產(chǎn)品本身更深層次的價值。樂高做到了。它把“玩”升華為一種態(tài)度,一種對抗成長焦慮、擁抱創(chuàng)造力的生活方式。
正如荷蘭弟在幕后所說:“玩樂是我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對樂高而言,這句話何嘗不是他們品牌精神的最佳注腳。
本文首發(fā)于現(xiàn)代廣告 未經(jīng)授權(quán) 不得轉(zhuǎn)載
原創(chuàng)內(nèi)容轉(zhuǎn)載開白可直接在文后留言
或添加新媒體主編微信:aegean1313
請備注來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