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雷峰塔|不止白娘子,藏著《金剛經(jīng)》與吳越佛緣
提到雷峰塔,大多數(shù)人第一反應(yīng)是“白娘子被壓的塔”,我之前也是這樣,可 8 月底真去了才知道,這座塔的故事,比傳說更厚重 —— 它藏著吳越國的佛教文化,也寫著中國人的 “信仰與傳承”。
先說塔的歷史。雷峰塔是吳越國王錢镠的兒子錢俶建的,當(dāng)時叫“皇妃塔”,是為了供奉佛螺髻發(fā)舍利。錢镠家族信奉佛教,在杭州建了很多寺廟,比如靈隱寺、凈慈寺,雷峰塔就是其中之一。
雷峰塔在歷史上經(jīng)歷過很多磨難,明朝時被火燒過,清朝時又倒塌過,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塔,是2002 年重建的。但重建不是 “復(fù)制”,而是 “傳承”—— 塔的外形是仿宋代的,里面卻用了鋼筋混凝土,既保留了古塔的韻味,又能抵御風(fēng)雨。我在塔的走廊里,看到了很多老照片,記錄了雷峰塔從倒塌到重建的過程,其中有一張是 1924 年塔倒時的場景,老百姓都圍著看,臉上滿是惋惜。這讓我想起《禮記》里 “慎終追遠(yuǎn)” 的道理 —— 對歷史的尊重,就是對文化的傳承。
再說白娘子的傳說。雖然這是民間故事,但在雷峰塔的展廳里,有很多關(guān)于這個傳說的展品,比如連環(huán)畫、剪紙、雕塑。講解員說:“白娘子的故事之所以能傳這么久,是因為它講的是‘真愛’和‘反抗’,符合中國人的情感?!?我在塔上的觀景臺看西湖,剛好能看到斷橋,突然覺得:傳說和現(xiàn)實(shí)其實(shí)是相通的 —— 雷峰塔是 “信仰” 的象征,白娘子是 “情感” 的代表,兩者結(jié)合,才讓這座塔有了溫度。
雷峰塔的“人文” 還藏在細(xì)節(jié)里。塔的每層都有壁畫,畫的是佛教故事,比如 “釋迦牟尼成佛”“菩薩救苦救難”,畫得特別精細(xì),是杭州本地的畫家畫的。塔的頂層有個 “金頂”,用了 24K 金,陽光下特別亮,講解員說:“這金頂是為了呼應(yīng)古代的‘金剎’,象征佛光普照?!?/p>
我在雷峰塔逛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老奶奶,她帶著孫子來,指著塔說:“奶奶小時候就聽你太奶奶講白娘子的故事,現(xiàn)在帶你來看真的塔?!?這種 “代代相傳” 的故事,不就是文化傳承嗎?就像《金剛經(jīng)》里說的 “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塔會老、人會走,但故事和信仰會一直傳下去。
要是你帶孩子去雷峰塔,別只講白娘子的故事,也講講錢镠建塔的歷史,讓孩子知道,這座塔不只是“童話里的塔”,更是中國佛教文化和歷史的見證。逛完塔,還可以去旁邊的凈慈寺,聽聽 “南屏晚鐘”,感受一下杭州的 “佛國氛圍”,這樣才算真正讀懂了雷峰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