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四行書」關注我 每晚十點伴你入眠
文 | 陳貴 · 主播 | 墨語 · 攝影 | 從看見到發(fā)現(xiàn) · 編輯 | 一白
清晨的風帶著涼意,樹梢上的露珠閃著光芒,陽光明顯沒有那么沖動,夏日的濃烈漸次褪去。今天,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五個節(jié)氣,秋季的第三個節(jié)氣——白露。水汽遇冷凝結成珠,散落在花草樹木上,所以叫白露,這是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
古人觀物候,總藏著對天地的細膩感知。白露三候,竟全與飛鳥相關。
一候鴻雁來。天際掠過的雁陣,是秋日最分明的信使。它們排著“人”字或“一”字,翅尖劃破淡藍的天幕,聲聲雁鳴里,藏著對溫暖的追尋。人生逆旅,何嘗不是如此?為了生計在城市與故鄉(xiāng)間輾轉,行囊里裝著牽掛,腳步里藏著期盼,總在奔波中尋覓一處能安放靈魂的屋檐。
二候玄鳥歸。燕子該啟程了,那些在檐下筑巢的生靈,要回到南方去過冬。燕去鴻歸的時節(jié),荷塘殘葉猶卷著最后綠意,階前衰草已沾滿晨露,天地間的色彩漸漸沉淀為秋的深邃,只剩下對“家”最本真的向往。
三候群鳥養(yǎng)羞。麻雀在枝頭跳躍,啄食著成熟的漿果;喜鵲銜著枯枝加固巢穴,連平日里散漫的斑鳩,也開始在草叢里仔細搜尋谷粒。它們都在為寒冬儲備食糧,這份未雨綢繆,像極了異鄉(xiāng)打拼的我們——省吃儉用攢下的分毫,加班加點完成的點滴,何嘗不是為了年終歲末時,能多幾分面對生活的底氣?
民間有喝白露茶,釀白露酒,食龍眼,采十樣白等習俗。
杜甫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白露離中秋不遠了,天邊的月亮一天天圓起來,清輝里裹著的,是萬家燈火的思念。此刻若撥通遠方的電話,聽聽那熟悉的鄉(xiāng)音,那些藏在心底的牽掛,便有了安放的地方。畢竟,所有的想念都該被聽見,所有的等待都值得被回應。
王勃筆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景致,在白露時節(jié)愈發(fā)清晰。天高了,云淡了,遠山的輪廓在秋陽里格外分明。楓葉開始染上淺紅,銀杏醞釀著金黃,橘子掛在枝頭,從青轉黃,像一個個小燈籠點亮了枝頭。大自然傾其所有,將最豐饒的色彩,潑灑在這初秋的畫卷上。
老人們常說“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秋老虎的余威漸漸散去,清晨與傍晚的風里,涼意一天比一天濃?!鞍茁恫宦渡?,寒露不露腳”的老話,是祖輩傳下的智慧——單衣該換成薄衫,涼鞋也該收進鞋柜了。畢竟,身體是安放一切美好的舟楫,照顧好自己,才能在這漸涼的時節(jié)里,從容感受秋的饋贈。
暮色四合時,庭院里的石桌上凝了一層薄露。遠處的流螢提著微弱的光,在草叢間翩躚,像是誰遺落的星子。站在月下,看月光洗亮夜空,銀河清晰可見,林間傳來落葉簌簌的聲響,浮躁了一夏的心,在這份清寂里漸漸沉靜。
忽然想起那句“有人問你粥可溫,有人與你立黃昏”,這大抵是秋日里最溫暖的畫面。愿每個在初秋里行走的人,都能有一盞燈為自己留著,有一雙手為自己添衣,在微涼的歲月里,感受愛與被愛的幸福。
白露的時節(jié),一半是夏的余溫,一半是秋的清寒;人生亦然,一半是奔波的忙碌,一半是內心的清醒。愿我們都能在這樣的日子里,擁有露水豐盈的清晨,明月清照的夜晚,更擁有一顆平靜安定的心——有人記掛,有人相依,便是這白露時節(jié)最好的光景。
-作者-
陳貴,網(wǎng)名,又傻又笨。湖北浠水人,浠川文學會員,浠水作協(xié)會員。閑暇之余,執(zhí)一支瘦筆,點綴生活豐富情感。本文首發(fā)百草園書店(Bai-Cao-Yuan),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
-主播-
墨語(微信號 tjbh_moyu) 酷愛書法,熱愛朗讀,用聲音傳遞溫馨與快樂。
-攝影-
從看見到發(fā)現(xiàn),插畫師,擅長繪畫小件物品,喜歡用灰色調繪制插畫,微信號:ckjdfx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