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王言
“以舊換新”補貼疊加新國標的實施,讓電動自行車掀起一股銷量狂歡。
今年上半年,電動車自行車“一哥”雅迪共賣出879.35萬輛電動自行車,同比增幅達到33.77%。這期間,雅迪一改去年的頹勢,實現營收191.86億元,同比增長33.1%;凈利潤為16.49億元,同比增長59.5%。
來源:雅迪財報
今年來,受“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的驅動,市場換購需求增長。與此同時,9月1日,新版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guī)范》正式實施,電動自行車新國標規(guī)定,新車必須具備嚴格的限速功能,而為了買到可以“跑得快”的電動自行車,很多消費者也抓住這個最后的機會“上車”,一定程度上釋放了市場需求。
但另一方面,在政策紅利消退、新國標帶來的行業(yè)洗牌以及市場容量趨于飽和等因素下,電動自行車巨頭們也無法止步于眼前的增長,如何打破行業(yè)慣性,實現在產品、技術等方面的突破,成為拉開競爭差距的核心。
01
新規(guī)推出,廠家獲益
自去年8月相關部門聯合發(fā)布《推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實施方案》以來,國內多省份已經出臺并實施相關細則,推動市場實現增長。
中國輕工業(yè)聯合會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電動自行車、洗衣機、空調產量分別增長 33.2%、9.4%、5.1%。
而9月初實施的電動自行車新國標,也間接為電動車的市場添了一把火。
新國標明確規(guī)定,新生產的電動車,必須具備“超速斷電”機制,即在車速超過25公里/小時時,電動機必須停止動力輸出。同時,新國標還嚴禁預留電池擴展接口、控制器跳線等可改裝結構,以杜絕非法篡改行為。
此外,根據新國標,9月1日后,所有新生產的電動自行車都必須符合新標準要求,而為了推動符合舊標準的電動自行車充分消化,避免社會資源浪費,新標準額外給予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按照舊標準生產的車輛三個月的銷售過渡期,允許銷售至11月30日。同時,12月1日后,所有銷售的電動自行車產品均必須符合新標準規(guī)定。
在這一背景下,由于消費者擔心未來車速被限制,國內多個城市出現了老款電動自行車的搶購潮,甚至有品牌門店還提高了部分老款產品的價格。
受益于“以舊換新”補貼政策以及新國標實施引發(fā)的市場需求增加,雅迪等國內電動車廠商動銷持續(xù)增加。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電動兩輪車全國內銷量達3232.5萬臺,同比增長29.5%。
前不久集中披露的上半年財報也證明了這一點。除了雅迪之外,包括九號、愛瑪等品牌的營收、凈利潤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愛瑪實現營業(yè)收入130.31億元,同比增長23.04%,凈利潤12.13億元,同比增長27.56%;九號實現營業(yè)收入117.42億元,同比增長76.14%,凈利潤12.42億元,同比增長108.45%。
而到了下半年,這一趨勢還在繼續(xù)。據奧維云網披露,2025年7月,國內電動兩輪車生產747.8萬臺,同比增30.6%;銷售724.1萬臺,同比增24.3%。
02
沖擊高端
而在當前趨勢下,雅迪等廠商的高端化進程也在加速。
2014年,雅迪創(chuàng)始人董經貴曾喊出“雅迪,更高端的電動車”的口號,第二年,雅迪啟動高端化戰(zhàn)略,推出了旗下首個高端產品雅迪Z3。
在此后的幾年,雅迪推出多個高端品牌,價格也逐漸向上走。2020年,雅迪推出中高端車型“冠能”系列;2021年,發(fā)布城市高端品牌“VFLY”,該品牌囊括了從6999元到19800元的產品;2024年,推出冠能星艦S80,其中旗艦版起售價11999元,性能版起價6399元。
除此之外,雅迪還將目光投向女性市場,并在車輛外觀、行駛安全等方面加碼,嘗試吸引細分的高端用戶。
但受制于電動自行車技術改進空間有限、增加附加值難度大,以及消費者對高端電動兩輪車的需求并不強烈等因素,雅迪的高端化之路走得并不順暢。
財報顯示,2022-2024年,雅迪毛利率由18.1%下降至15.2%。同時,雅迪電動自行車與電動踏板車的平均單車收入從2022年的約1568.33元/臺下降到2023年的約1485.95元/臺。
在這期間,雅迪也面臨著一定的庫存壓力,可對其品牌沖高造成一定的擠壓。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雅迪存貨金額為12.79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33.91%;平均存貨周轉日數也從2023年的15.04日增至2024年的17.03日。
高庫存和降價趨勢疊加,品牌力提升周期不斷被拉長。不過,從今年開始,雅迪高端化業(yè)務似乎終于有了起色。
在2025年上半年財報中,雅迪稱,產品組合擴大及優(yōu)化,加上公司驅使其產品價格上升的能力,使毛利率由截至2024年上半年的18.0%上升至2025年同期的19.6%。
雅迪的存貨增長幅度也有所控制。今年上半年,雅迪的存貨12.99億元,同比增長1.57%。
來源:雅迪財報
交銀國際表示,今年上半年,雅迪毛利率等數據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在于產品結構改善顯著(期內3000元以上產品占比升至56.5%,而去年同期為48.4%)及平臺化技術降本。
03
紅利退去
但需要指出的是,隨著新國標實施以及補貼紅利的消退,電動自行車市場在未來能否持續(xù)保持增長勢頭,仍存在不確定性。
據了解,此次新國標強化了非金屬材料防火阻燃要求,并對車上的塑料等材料用量進行了嚴格限制。有觀點稱,隨著新國標的事實上,電動車的生產成本很可能上升,車價自然會有所增長。
另一方面,在過去一年時間的補貼紅利下,消費者逐漸形成了對補貼的依賴,將政策讓利帶來的高性價比默認為市場常態(tài)。而補貼一旦退坡,疊加新國標對車輛安全、材料等方面的硬性要求,合規(guī)新車的制造成本顯著上升。
這種雙重變化,可以能導致市場對高價新標車的接受度不足,部分消費者甚至選擇觀望,等待新一輪優(yōu)惠政策,給行業(yè)需求端的平穩(wěn)過渡帶來不小的阻力。
長期以來,電動車自行車廠商的慣性策略都是依靠規(guī)模優(yōu)勢打價格戰(zhàn),而為了實現長期增長,持續(xù)進行智能化等產品創(chuàng)新,提升附加值實現高端化,成為行業(yè)的普遍做法。
對于雅迪來說,其目前正在推行訂閱制、OTA等服務,嘗試以此增加賣點。另外,據媒體報道,雅迪開始組建高端品牌團隊,以全面擁抱互聯網和AI技術。
但智能化并非是雅迪的固有標簽,很多新勢力品牌早就借助這一優(yōu)勢對頭部勢力緊追不舍。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雅迪以26.3%的市場份額位居榜首,愛瑪緊隨其后,占比達到20.0%;臺鈴以12.6%的份額位列第三。
此外,作為年輕化和智能化品牌,九號則今年上半年以7.3%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綠源、新日,上升至行業(yè)第四;小牛的市場份額也增長至1.5%。
也是因此,盡管銷售規(guī)模不及雅迪、愛瑪,但九號、小牛產品的平均出廠價卻一直保持在高位。以2024年的數據為例,這一年,九號與小牛均超過2000元/輛,而雅迪等傳統(tǒng)品牌的平均單價則在1500元/輛上下。
如今,對于雅迪這樣的傳統(tǒng)龍頭來說,借助補貼紅利和新國標實現的銷量增長,更像是在存量市場之下的臨時“止渴” ——前者依賴政策刺激釋放的階段性需求,后者則是舊標車清庫存與合規(guī)車替換的被動增長。
在行業(yè)容量飽和的長期瓶頸之下,如何通過智能化、高端化等策略找到新的增長曲線,才是其突破行業(yè)困局的關鍵。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