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shù)約:4381 字
閱讀時間約:7 分鐘
本文章節(jié):
01、“哥哥”所患的并非傳統(tǒng)認知中的抑郁癥
02、微笑型抑郁癥的2種類型
03、微笑型抑郁癥常伴隨強迫型人格改變
04、如何預(yù)防微笑型抑郁癥患者自殺?
昨天,各大熱搜被一條消息刷屏了——向太曝料說:“哥哥”張國榮不是因抑郁癥自殺!
網(wǎng)友都看懵了!
“哥哥”因為抑郁癥而跳樓自殺,這本來是板上釘釘?shù)氖?。連他的姐姐張綠萍也公開說,弟弟有抑郁癥。
向太怎么突然語出驚人?她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其實,向太說的話,既不對也對。
說她不對,是因為“哥哥”確實被診斷為“抑郁癥”,一度非常努力地接受治療;
說她對,是因為“哥哥”罹患的確實不是一般的、常見的抑郁癥,而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類型。
而且,不管是哪一種抑郁癥,不管是不是抑郁癥,只要患者出現(xiàn)了重度抑郁發(fā)作,他們的自殺風險就會很高!
正好,明天是“世界預(yù)防自殺日”。
借著向太的這個熱點,借著這個節(jié)日,我認為非常有必要結(jié)合精準心理學的高效知識,深挖“哥哥”去世的真正原因,他到底得了什么病?
更關(guān)鍵的是,希望網(wǎng)友們看完以下分析后,能提高自己的認知維度,做好充足的防范措施,避免自殺悲劇發(fā)生在自己或親友的身上,更別發(fā)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01、“哥哥”所患的并非傳統(tǒng)認知中的抑郁癥
向太說,“哥哥”張國榮生前的最后一通電話是打給她的。他在電話里說,“我想你能夠陪我一起,告訴大家我沒有抑郁癥?!?/p>
如果這一說法屬實,那恰恰說明:“哥哥”本人,還有他身邊的人,很可能都沒真正意識到他當時的精神心理狀態(tài)。
客觀來講,“哥哥”所患的確實不是大眾傳統(tǒng)認知中的抑郁癥。
張國榮,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絕大部分人認為,抑郁癥患者是情緒非常低落的,唉聲嘆氣的,甚至是以淚度日的。張國榮和他身邊的人可能也這么認為。
可是,“哥哥”總是顯得陽光、瀟灑,這怎么能跟“抑郁癥”掛鉤?
其實,以上是大眾對抑郁癥的刻板印象。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抑郁癥類型,至少在表面看起來,完全不是大家以為的那樣。
它就是“微笑型抑郁癥”,“哥哥”罹患的就是它。
“微笑型抑郁癥”又叫做“陽光抑郁癥”。顧名思義,就是患者表面看上去積極陽光開朗,總是微笑示人,但心里早就壓抑得要命了。
不過,“微笑型抑郁癥”不是精神科臨床中的規(guī)范診斷,而是大眾對某一類抑郁癥表現(xiàn)的描述。
必須聲明的是,“微笑型抑郁癥”這個概念可不是我們自創(chuàng)的,而是早就存在了,而且,北大六院的專家也公開地科普過它。
據(jù)說,在20世紀90年代,有一位英國精神科醫(yī)生就已經(jīng)使用“Smiling Depression”這個詞,專指那些故意隱藏真實情緒、表面看起來很快樂的抑郁癥患者。
還有,北大六院精神科主治醫(yī)師范滕滕也公開說過:
有一種“隱匿性”抑郁癥,大眾也叫做“微笑型抑郁癥”或者“陽光抑郁癥”,這類患者不是愁眉苦臉、悲傷哭泣,反而表現(xiàn)得樂觀堅強。
但他們的悲傷、抑郁并非無跡可尋,“個人獨處的時候或者私下場合,這類患者很難長時間保持所謂的微笑狀態(tài)?!?/p>
不過,從精準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隱匿性”抑郁癥以軀體化癥狀為主,并非微笑型抑郁癥或陽光抑郁癥。
如果掌握精神心理領(lǐng)域的第一性原理來重新看待的話,所謂“隱匿性”抑郁癥及微笑型抑郁癥是完全兩回事。
不過,直到現(xiàn)在,國內(nèi)外還有很多精神科醫(yī)生、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對“微笑型抑郁癥”認識不足,很容易造成漏診或誤判。
02、微笑型抑郁癥的2種類型
進一步來說,“微笑型抑郁癥”可以分為2種類型:
第一種——患者藏得極深,“演技”極好,連最親近的人都不知道ta很痛苦。
這些患者總是顯得積極、陽光、一切都很好,甚至他們身邊最親的父母、閨蜜、好基友都絲毫沒察覺出其抑郁了。
2021年,成都49中高中生小林突然在校內(nèi)墜樓身亡。學校說是自殺,但父母一開始根本不信,因為他們完全沒發(fā)現(xiàn)兒子有異常。
2022年,高中生胡鑫宇離奇失蹤,各種“陰謀論”在網(wǎng)絡(luò)盛傳。警方找到他的尸體,斷定為自縊身亡,他的父母還是不愿意相信。
今年4月,16歲的“天才少年”于行健,因為競賽成績不理想而自殺身亡。
今年6月,上海一名高三的學霸,因與“清華強基計劃”失之交臂,選擇了自殺。
這些孩子在悲劇發(fā)生前,在外人甚至家人面前幾乎都沒有流露出明顯的異常,身邊的人毫無防備。
直到他們出事了甚至悲劇發(fā)生了,其身邊的親朋好友才錯愕不已,一時之間難以接受。
第二種“微笑型抑郁癥”——親近的家人、朋友其實知道患者罹患抑郁癥了,但患者裝作病情好轉(zhuǎn),最后來個劇情“大反轉(zhuǎn)”,突然自殺!
這些患者本來是積極看病、接受治療的,但嘗試了主流精神科治療或主流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后,發(fā)現(xiàn)效果幾乎沒有,他們非常絕望。
他們表面上乖乖吃藥,但是知道主流的方法對他們沒有用,表面上他們還能堅持上學或者上班,能跟人社交,甚至會安慰家人和朋友,“我沒事的,我好起來了,不是一直吃著藥嗎,你們別擔心!”
他們表面上有可能還會跟家人、朋友暢想未來,描繪自己想做的事。
你面對一個這樣積極樂觀、懂事得體的人,是不是很容易打心底地感到欣慰,以為ta真的好起來了?
這些患者的身邊人就是這樣被麻痹的。當他們以為患者好轉(zhuǎn)了,放松警惕了,悲劇就發(fā)生了。
2024年1月,廣州青年詩人、音樂人牛濤因抑郁癥發(fā)作,突然自殺身亡。他其實早就被診斷抑郁癥,治療多年,他的家人都知道。
“一代天后”李玟也患有抑郁癥,她的姐姐、媽媽都知道,但她自殺離世時,家人還是非常震驚。
李玟,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哥哥”張國榮也屬于這種類型的“微笑型抑郁癥”。他的經(jīng)紀人說,他早就確診了抑郁癥,努力接受了治療一年多,但還是病情失控。
所以,“微笑型抑郁癥”與典型的、傳統(tǒng)認知里的抑郁癥真的很不一樣!
患者和親友很容易產(chǎn)生疑惑:這到底是不是抑郁癥?會不會是“誤診”?
而這正是“微笑型抑郁癥”的兇險之處,在不知不覺中,奪人性命!
02、微笑型抑郁癥常伴隨強迫型人格改變
那么,“微笑型抑郁癥”究竟是怎么來的?
這些患者都那么不開心了、都痛苦得想死了,為啥就是強忍著不說呢?
簡單來說,“微笑型抑郁癥”=傳統(tǒng)抑郁癥 + 強迫型人格改變。
“微笑型抑郁癥”患者有完美主義,特別在意自己的人設(shè),不愿意對外展示自己脆弱、痛苦的一面,習慣于“忍”,把負性情緒壓抑在心里。
這種特質(zhì)不是人人都有,但特別容易出現(xiàn)在這些人身上——明星、成功人士、“別人家的孩子”。
他們反復(fù)被過度夸獎,經(jīng)常被鮮花和掌聲包圍,簡直活在光環(huán)下。
他們也更容易在意外界的評價,承受更大的輿論壓力。
久而久之,他們變得過分在意外界的目光,要求自己必須滿足外界的期待,必須保住自己的美好人設(shè),然后不斷自我施壓。
當他們承受的心理壓力超出了閾值,情緒就會突然崩潰。
此時,他們出現(xiàn)極端的負面情緒,產(chǎn)生嚴重的災(zāi)難化思維,錯誤地認為只有死亡才能結(jié)束痛苦,進而出現(xiàn)強烈的自殺念頭!
有些患者可能還會刨根問底——那為什么這部分患者內(nèi)心非常壓抑?
其實,無論是傳統(tǒng)的抑郁癥,還是“微笑型抑郁癥”,這都屬于“癥狀學診斷”——只看癥狀,不看病因。
這種診斷方式遠遠不如“病因?qū)W診斷”來得深入,更加未觸及精神心理領(lǐng)域的第一性原理。
對精神心理障礙的理解,可以分為4個認知維度
而且,很多被診斷為抑郁癥包括微笑型抑郁癥的人,其實更符合C-PTSD(復(fù)合性創(chuàng)傷后應(yīng)激障礙)的表現(xiàn)。
C-PTSD是2022年新生效的一種精神心理障礙,它就是病因?qū)W診斷。但很多醫(yī)生還不認識它,很容易把C-PTSD患者誤診為抑郁癥。
精神心理問題的“第一性原理”告訴我們,很多精神心理障礙的根源都是病理性記憶,至少包括了疊加性心理創(chuàng)傷、疊加性心理渴求、不良的歸因模式。
就抑郁癥而言,不論是哪種類型,主要病因都是“疊加性心理創(chuàng)傷 + 持續(xù)地自我否定”(即完全內(nèi)歸因模式)。
這才是抑郁癥的真正病因。
04、如何預(yù)防微笑型抑郁癥患者自殺?
既然“微笑型抑郁癥”那么可怕,我們一定要學會識別它。
如果我們身邊有這樣的患者,除了及時識別外,怎么降低他們自殺的風險?
我們從精準心理學角度,至少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幫助患者認清“人性三原色”——趨利避害、僥幸心理、虛榮心,尤其是虛榮心。
很多患者過度在意外界看法,其實就是虛榮心太強了,心理年齡不成熟,還沒建立“寵辱不驚”的良好心態(tài)。
如果能引導(dǎo)患者看透虛榮心的本質(zhì),他們將會更從容、坦然地面對外界的聲音,更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找到真正的自信。
現(xiàn)在是社交媒體日益發(fā)達的時代,很多人會刻意經(jīng)營“人設(shè)”,陷入追求完美的心理狀態(tài),出現(xiàn)強迫型人格改變。
希望這部分網(wǎng)友也要提高自我覺察的意識和能力,避免出現(xiàn)“微笑型抑郁癥”。
此圖為AI生成
第二,引導(dǎo)患者學會“積極努力,順其自然”——享受努力的過程,并坦然接受所有的結(jié)果,比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不過,積極努力不等于盲目地努力,要找到正確的方向,然后持續(xù)地努力,才能收獲更多的成就感。
最后一點,也是最關(guān)鍵的一點: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逆商(AQ),其次是情商(EQ),最后才是智商(IQ)。
很多“微笑型抑郁癥”患者成績優(yōu)秀、工作出色,但逆商不足——一遇挫折,就容易情緒崩潰,在崩潰前習慣于“忍”,而不是“化”。
進入AI時代后,很多人都意識到世界運行的最高法則實際上是“叢林法則”。
我們必須讓自己在某一領(lǐng)域成為強者,才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quán),才能讓善良、正直更有意義。
而真正的強者,離不開一顆強大的內(nèi)心。只有提高逆商,才能直面風雨,活出頑強的、鮮活的生命力。
別再沉默地忍受!
也別再微笑地崩潰!
認清“微笑型抑郁癥”的真相,學會及時求助,懂得塑造越挫越勇的高逆商,才是對“預(yù)防自殺”最好的回應(yī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