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江蘇一則消息讓無數(shù)人揪心——38歲的李娟(化名)選擇用極端方式告別世界。她不是被絕癥打敗,而是被家里日復一日的冷漠與壓抑,一點點磨掉了活下去的力氣。
熟悉李娟的人都說,她走之前的三年,活得像個“被堵住嘴的陀螺”。白天圍著叛逆的兒子轉,晚上要應付丈夫的冷臉,心里的苦沒處說,最后都憋成了一身病。
她的兒子正處在青春期,叛逆得讓人頭疼。逃學、跟同學吵架是常事,有時候還會跟李娟對著干,把她氣得手腳發(fā)抖、胸口發(fā)悶。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李娟都想找丈夫商量,可丈夫要么抱著手機假裝沒聽見,要么皺著眉甩一句“孩子的事你自己管,別來煩我”。
有一次,兒子在學校跟人打架,老師把李娟叫到學校。她一路慌慌張張趕過去,回來又忙著跟對方家長道歉、賠醫(yī)藥費,忙到半夜才歇下來。她想跟丈夫說說心里的委屈,丈夫卻翻了個身,不耐煩地說“多大點事,明天再說”。那一刻,李娟坐在床邊,看著窗外的夜色,突然覺得特別孤單。
日子久了,李娟的身體開始出問題。她常常失眠,好不容易睡著也會突然驚醒;胸口發(fā)悶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去醫(yī)院檢查,醫(yī)生說她有心律失常,還患上了重度抑郁,這些都是長期壓抑導致的軀體化癥狀??杉幢氵@樣,家里也沒人真正在意她。丈夫覺得她是“矯情”,兒子更是只顧著自己玩,從沒想過媽媽為什么總是看起來沒精神。
一千多個日夜,李娟就這么一個人扛著。她試著跟朋友傾訴,可每次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怕別人覺得自己小題大做,也怕給別人添麻煩。她也想過要開心一點,可看著叛逆的兒子、冷漠的丈夫,再想想家里解不開的疙瘩,她實在找不到開心的理由。
直到那天,李娟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齊齊,給兒子洗好了換洗衣物,又給丈夫留了張字條,最后選擇了離開。她走后,網(wǎng)友們才從零星的描述里,拼湊出她生前的艱難。有人說“她不是想走,是實在撐不下去了”,也有人說“如果丈夫能多關心她一點,哪怕只是聽她多說幾句話,也許結果就不一樣了”。
其實,人活著哪需要那么多錢,也不用多會打扮,最重要的是能有人懂、有人陪,能痛痛快快地把心里的委屈說出來。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叛逆也不是非要對著干才能解決;家人之間,最該有的是理解和支撐,而不是冷暴力和不管不顧。
李娟的故事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很多家庭里被忽略的問題。希望更多人能明白:別讓沉默的委屈越積越多,也別等失去了才后悔。畢竟,我們來人間走一趟,是為了好好生活,不是為了獨自扛著所有苦。多給身邊人一點關心,多聽他們說說話,也許就能接住那些快要崩塌的瞬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