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總共只有四十回的小說里,主角在前十回幾乎都沒什么戲份,這誰能忍?
金庸的《倚天屠龍記》就是這樣一部作品,直至劇情發(fā)展到原著第十回的時候,張無忌才被扶正為主角,在此前的劇情里,前兩回說的是“郭襄闖少林”,余下八回則是張翠山和殷素素的“冰火島歷險記”和“重歸中原”想故事。
同時后續(xù)的劇情中,張無忌也一直處于“成長中”的狀態(tài),哪怕有四大神功加持,也始終給人一種未達(dá)巔峰之感。
(張無忌、趙敏、周芷若劇照)
所以順著原著劇情讀下去,難免會給人一種“張無忌的故事還沒寫完”的感覺,事實(shí)也是如此,書末的張無忌身懷九陰九陽兩大神功,他的故事如何不值得被續(xù)寫?
金庸為何讓他的故事在巔峰之時戛然而止?
一、九陰九陽
即便是從未讀過金庸小說的人也一定不會對《九陰真經(jīng)》與《九陽真經(jīng)》兩本神功秘籍感到陌生。
當(dāng)年五絕高手為了那本《九陰真經(jīng)》便在華山之巔大戰(zhàn)了七天七夜,甚至縱觀兩代五絕,居然無一例外,都曾染指這本經(jīng)書,可見其中的武功有多精妙。
至于那《九陽真經(jīng)》且不說一定更勝于《九陰真經(jīng)》,至少根據(jù)其作者斗酒僧的自述來看,他是在《九陰真經(jīng)》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作出這本武學(xué)寶典,其精妙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而張無忌是將這兩本秘籍兼得之。
其中九陽真經(jīng)是他在故事初期就從蒼猿肚子里偶的之,而《九陰真經(jīng)》則是趙敏偷來交到他手中。
(九陰真經(jīng)劇照)
他得到那經(jīng)書之后,也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
說是:“張無忌隨手翻閱《九陰真經(jīng)》,讀了幾頁,只覺文義深奧,一時難解,然決非陰毒邪辟的武學(xué),說道:‘這經(jīng)上所載武功,其實(shí)極是精深,依法修煉,一二十年之后,相信成就非同小可,若是只求速成,學(xué)得一些皮毛,那就害人害己了?!?/strong>”
不過他轉(zhuǎn)念一想,那黃衫女子也是修煉《九陰真經(jīng)》才如此強(qiáng)大,看似是找到了讓他接受這經(jīng)書中的武功的理由,若無意外,日后他一定會修煉這經(jīng)書中的武功。
屆時張無忌將成為武林中第一個同時身懷九陽神功與九陰真經(jīng)的高手,如此一位高手的故事,如何不值得展開細(xì)說?
二、重歸中原的理由
除了從武功配置方面考慮,還有另一個因素也決定了張無忌的故事值得被續(xù)寫,那就是他重返中原的理由。
原著結(jié)尾,張無忌是答應(yīng)趙敏,要與趙敏一同歸隱大漠,可那歸隱大漠談何容易?他們是蒙古人的眼中釘,那幫人容得下他們在大漠生活?
其次,金庸在后記中也提到張無忌不是個甘于過平淡 日子的人,他這一生終歸是被那些好妹妹給牽絆住了,因此他的余生也必將與那些好妹妹有關(guān)。
所以金庸提到這么一句:“張無忌最后與趙敏前往蒙古,從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現(xiàn)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趙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為了明教而不得不獨(dú)自回中土辦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離……世事主要是人為的,而張無忌只記得別人對他的好處,于是,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很可愛……”
而當(dāng)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書中也提到他后來是對明教展開了瘋狂的鎮(zhèn)壓,以至于明教逐漸式微。
(張無忌、朱元璋劇照)
除了明教之外,還有一個人可能會被朱元璋抓走,那人就是張無忌掛念的周芷若。
若朱元璋有心拿下周芷若,張無忌就無法視而不見了,他必將出手營救周芷若。
而只要他重歸中原,就勢必要帶領(lǐng)曾經(jīng)的兄弟們與大明對抗。
如此一來,一個新的江湖勢力就此誕生。
三、換了身份的張無忌
什么勢力會因張無忌的回歸而誕生?
很簡單,正是日月神教。
當(dāng)年朱元璋是依托明教的勢力崛起,所以后來他建立的王朝為“明朝”。
(明教劇照)
此時朱元璋卻對昔日的舊友們展開瘋狂的打壓,張無忌率領(lǐng)群雄再以“明教”的旗號來對付大明,就略顯有些不妥了。
于是他靈機(jī)一動,率領(lǐng)舊部們另立門戶,那“明”字拆開,便是“日月”二字,也意在要推翻大明王朝,日月神教就是這么來的。
張無忌也拋棄了“張無忌”這個名字,日后只以“日月神教教主”自居。
有人可能要說了,日月神教是邪派組織,如何會是張無忌建立的。
所以是誰告訴你日月神教從一開始就是邪派組織?
那不過是五岳劍派的偏見,或者說是任我行和東方不敗當(dāng)教主之后才給正道群雄留下的印象。
當(dāng)年黃鐘公等人投身日月神教時,可不是為了作惡去的,他們也是有志之士。
畢竟書中是這么寫的:“黃鐘公轉(zhuǎn)過身來,靠墻而立,說道:‘我四兄弟身入日月神教,本意是在江湖上行俠仗義,好好作一番事業(yè)。但任教主性子暴躁,威福自用,我四兄弟早萌退志。東方教主接任之后,寵信奸佞,鋤除教中老兄弟。我四人更加心灰意懶,討此差使,一來得以遠(yuǎn)離黑木崖,不必與人勾心斗角,二來閑居西湖,琴書遣懷?!?/strong>”
(日月神教劇照)
從這里就不難看出,曾經(jīng)的日月神教也是正道組織。
而接下來的故事,多半就是張無忌率領(lǐng)日月神教與大明王朝對抗了。
但結(jié)局是可想而知的,明朝是歷史上客觀存在的歷史朝代,金庸不可能為了張無忌去改寫歷史,因此他的結(jié)局注定是失敗的。
所以當(dāng)一個故事的結(jié)局注定是悲劇時,金庸又何須再將它寫出來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