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蝶科—豎翅弄蝶亞科(下):綠弄蝶
8.綠弄蝶屬
綠弄蝶屬(學(xué)名:Choaspes)是弄蝶科豎翅弄蝶亞科中的一個屬。廣泛物種分布于東洋界和澳新界。包含了8個物種,在中國記錄了4種。雄外生殖器的抱器瓣形狀變化大,在物種的鑒定上很重要。
(1)形態(tài)
成蟲大型,軀體粗壯,呈黑色或褐色。翅膀脈紋黑色,翅面有綠色鱗片,反面多毛。前翅頂角尖,中室與前翅后緣等長,翅面無透明斑;后翅臀角瓣狀突出,呈黃色或橘紅色。觸角長于前翅長二分之一。雄蝶后足脛節(jié)有黑色毛形成的毛簇,置于胸部的窩內(nèi)。
(2)寄主
清風(fēng)藤科:清風(fēng)藤屬、泡花樹屬
含羞草科:含羞草屬
杜鵑花科:金葉子屬
防己科:密花藤屬
百合科:菝葜屬
(3)綠弄蝶
綠弄蝶(學(xué)名:Choaspes benjaminii,英名俗名:Indian Awlking,又名雅綠翅弄蝶、大綠弄蝶、青翅弄蝶)是屬于弄蝶科的一種蝴蝶,是綠弄蝶屬的一種,也是其模式種。廣泛分布于東洋界大陸地區(qū)及大陸性島嶼,模式產(chǎn)地為印度南部之尼爾吉里丘陵。生境為低至中海拔地區(qū)(0-2500米)的常綠闊葉林,活躍于朝夕時分。翅膀呈深藍綠色,后翅臀角有明顯橙紅斑,配有黑斑。
①形態(tài)
a.幼期
卵表面有明顯縱棱及細微橫紋。幼蟲體色及斑紋會隨齡期改變,但頭殼上都有明顯的黑色圓斑。1-3齡幼蟲頭殼黃至橙色,有黑色斑點,體色以黃綠色為主,中間鑲嵌紅棕色橫紋。終齡幼蟲頭殼橙紅色,尾暗紅色,體表有黑黃相間橫帶。蛹白色,前翅黑斑橢圓,鼻狀突粗短、末端較鈍。
b.成蟲
觸角長14.5-15.0毫米,深褐色,棒部逐漸變粗,漸變狹,端突直伸或稍彎曲,頂尖。下唇須第1,第2節(jié)下方披黃色長毛,中間有1縱列黑色毛帶;第2節(jié)粗;第3節(jié)長而細小,呈黑褐色,指狀向前伸。胸部背側(cè)覆藍褐色長毛,腹部腹面有橙黃色斑紋。雌雄翅膀斑紋相似,前翅翅形近三角形,外緣稍微呈弧形。后翅頗圓,臀區(qū)有一葉狀突。
雄蝶前翅長23.0-26.5毫米。前翅正面基部藍綠色,有金屬光澤,向外逐漸加深呈黑色,翅面顏色不一致,無斑紋;腹面前半部綠色,Cu2脈后灰褐色,翅脈黑色。后翅基部淺灰褐色,向外緣逐漸加深呈褐色,臀角沿外緣有橙黃或橋紅色的斑帶,該斑帶在2a室和cu1室間向內(nèi)突出;腹面綠色,翅脈黑色,臀角區(qū)橘紅色,該區(qū)內(nèi)緣有黑色斑紋,黑色斑紋外連有1道不規(guī)則帶紋,cu1室的2個黑斑在Cu1脈與Cu2脈中間。特征在于后翅腹面橘紅色的臀角區(qū)cu2室端的黑斑與2A脈后方的大黑斑被橘紅色翅脈分開。前、后翅外緣毛褐色。
雄外生殖器背兜前端平截,背面觀背兜與鉤形突間有1箭頭形透明區(qū)。鉤形突背面觀錐形,末端鈍。顎形突發(fā)達,彎曲成鉤狀。囊形突短粗。抱器端二瓣型,背瓣與端瓣間有小的三角形凹入,部分重疊,背瓣端部鈍圓,向后伸,端瓣頂端向上伸呈三角形,頂尖,端下緣平截。抱器瓣內(nèi)側(cè)近上緣有1狹片,伸向下方。陽莖短小而直。
雌蝶前翅長23-28毫米,翅面底色較雄蝶暗色,藍綠色長毛與底色的對比較顯著。雌外生殖器肛乳突三角形。后陰片后緣V形凹入,中間有小缺刻。囊導(dǎo)管膜質(zhì),逐漸加粗。交配囊近圓球狀,無囊形突。
②習(xí)性
a.幼期
剛孵化幼蟲會先取食卵殼,然后進食嫩葉。長大后可以吃成熟葉。幼蟲獨居,除進食外,都會躲藏在葉包內(nèi)。剛孵化的幼蟲會在葉緣切下一個與自己體長差不多的橢圓形葉片,并吐絲將葉片卷向葉上表面,幼蟲停棲在切下的葉片。
2齡幼蟲則在葉尖處制作餃子狀蟲巢,蟲巢具有可通行的前門、供尾部排便的后門及讓巢內(nèi)空氣流通的通氣孔(氣窗)。4齡及終齡幼蟲體型頗大,所以會在成熟葉片上筑巢,新蟲巢結(jié)構(gòu)較長,沒有通氣孔,大幼蟲會將蟲巢與葉片連接處的葉片中肋咬傷,使得蟲巢干枯下垂,幼蟲在蟲巢內(nèi)部中肋咬傷處及葉柄上吐絲,加強巢的強度及耐用性。終齡蟲會在蟲巢內(nèi)化蛹,有時則是爬離寄主至地面落葉中找尋化蛹處,冬季以大幼蟲形態(tài)越冬翌年春季吃胖后才化蛹
b.成蟲
一年多代,春夏秋季可見。出沒于森林、林緣、河川平原和山區(qū)闊葉林;在較寒冷地區(qū)見于沼澤地森林,在溫暖地區(qū)亦可見于海岸森。成蝶飛行快速,活動時間偏好晨昏或陰天,陽光較強時會停棲在植物葉片下方。好訪花,但訪花時間短且飛行速度快。雄蝶有在地面吸水和糞便的習(xí)性。雌蝶會把卵散產(chǎn)在寄主嫩葉下面。
③分布范圍
國內(nèi)分布:陜西、河南、浙江、湖北、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香港、云南。
國外分布:越南、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斯里蘭卡。
9.豎翅弄蝶屬
豎翅弄蝶屬(學(xué)名:Coeliades)是弄蝶科豎翅弄蝶亞科中的一個屬。物種分布于埃塞俄比亞界。
模式種:豎翅弄蝶Papilio forestan(Stoll, [1782])。
10.趾弄蝶屬
趾弄蝶屬(學(xué)名:Hasora),是弄蝶科豎翅弄蝶亞科中的一個屬,是該亞科中物種多樣性最高的一個分類,包含了32個物種,在中國記錄了7種。廣泛分布于東洋界和澳新界,由巴基斯坦至太平洋瓦努阿圖一帶。
(1)形態(tài) ①成蟲
成蟲大型,軀體粗壯。前翅頂角尖,中室比前翅后緣短,1A+2A脈基部彎曲,翅正面多暗褐色,雌蝶前翅常有灰白色透明斑紋,雄蝶則不明顯或缺乏。后翅有明顯的臀瓣,呈葉狀。雄蝶后足脛節(jié)無毛束。一些物種的雄性性標(biāo)在前翅正面從2A脈下到Cu1脈有圓盤狀斑痣(如銀針趾弄蝶),一些種則于前翅正面沿2A脈、Cu2脈、Cu1脈與M3脈有發(fā)香鱗帶,含腺條紋(如雙斑趾弄蝶、金帶趾弄蝶、緯帶趾弄蝶)。雄外生殖器鉤形突發(fā)達,顎形突長而粗大,囊形突小。抱器瓣形狀不規(guī)則。陽莖短小。
②幼期
卵呈扁球狀,周圍有10多條縱脊。幼蟲頭部淺黃色或橙黃色,胴部有白色或黃色條紋。蛹頭頂有一小突起。
(2)習(xí)性
成蝶于日間或黃昏活動,訪花性明顯。幼蟲棲于用植物葉片做的巢中。
(3)寄主
蝶形花科:崖豆藤屬、魚藤屬、水黃皮屬、密花豆屬、紅豆樹屬、黃檀屬
蕓香科:黃皮屬
(4)分布
物種分布于東洋區(qū),于巴基斯坦到新赫布里底群島一帶。
(5)三斑趾弄蝶
三斑趾弄蝶(學(xué)名:Hasora badra),是屬于弄蝶科的一種蝴蝶,是趾弄蝶屬的一種,也是其模式種。廣泛分布于東洋界之東南亞至南亞各地,模式產(chǎn)地為印尼爪哇島。
成蝶出沒于低至中海拔地區(qū)之森林及濕地,活躍于朝夕時分,尤其陰天。幼蟲的寄主為豆科植物。
①語源
中文名稱“三斑趾弄蝶”源于雌蝶前翅三枚半透明米黃色斑。
②形態(tài)
a.幼期
卵呈扁球形,直徑約0.8毫米,高約0.5毫米,乳白至淡黃色,有光澤,有13-15條縱脊。
幼蟲共有5個齡期。1至4齡頭部黑色,體色淺黃色,背中央有4條黃白色細縱線,胸部有黑色橫條紋,每個腹節(jié)有幾個橫條紋,第2、第4、第6、第8腹節(jié)兩側(cè)有明顯的黑斑,氣門黑色。第5齡頭部桃紅色,頭前方有3個明顯的黑色大圓點,單眼黑色,體色體部黃褐色。
蛹頭部中央有1發(fā)達的鼻狀突起。體米黃色,頭部后緣中央,中胸前,后緣中央,翅基部有黑色斑點,氣門黑褐色。體表被有霜狀的代謝物?;加诩闹髦参锘蚋浇渌参锶~片所做的巢中。
b.成蟲
前翅長20-24毫米。觸角長14毫米,暗褐色。下唇須第2節(jié)發(fā)達,豎立,下方與前方黃褐色。前翅翅形近于直角三角形,外緣稍微呈弧形。后翅修長,略呈橢圓形,后端有明顯的葉狀突。前后翅外緣毛基部褐色,端部灰白色。雌雄斑紋明顯相異。
雄蝶前翅黑褐色,無斑紋;腹面顏色不均一,從Cu1脈近基部到臀角內(nèi)側(cè)有1大的灰白色斜斑紋,從翅前緣到M3脈有1條黑褐色與外緣平行的模糊寬斑帶,到M3脈后曲折到翅臀角上方,達外緣。后翅正面黑褐色,無斑紋;腹面褐色而泛紫色,中室端有1小白斑,臀角斑明顯黑色,臀角上方有“?”形白紋。
雄外生殖器背兜不發(fā)達,前伸,背面觀前緣稍凹入。鉤形突背面觀端部分為2叉,有發(fā)達的側(cè)突起。顎形突發(fā)達,向后伸過鉤形突中凹。囊形突向上彎曲,端部稍膨大。抱器瓣形狀極不規(guī)則,抱器端二瓣型,端瓣長三角形,頂端指向后下方,背瓣遠短于端瓣,末端向上與向下各伸出1突起。陽莖直,約為抱器瓣下緣長的1/2。
雌蝶前翅正面基部黃深褐色,端部深褐色,亞頂區(qū)有3個白色小斑,中室端,m3室及cu1室各有1大的黃色透明斑;腹面除與正面同樣的斑外,cu2室有黃白色斑紋,后緣黃白色。后翅正面深褐色,無斑紋;腹面中室端有1小白斑,臀角上方有1淡黃色“?”狀紋,有明顯的黑色臀角大斑。后翅臀角瓣突出較雄性的長,呈短尾狀。雄蝶翅面缺乏淺色斑紋,雌蝶則在前翅翅面具有三枚半透明米黃色斑,翅頂附近也有同色小斑紋。
③習(xí)性
一年多代,世代重疊。成蝶出見于海拔0-1000米高之濕地平地、低山地樹林及森林邊緣,沿海森林附近的草地、民居、農(nóng)田周圍的濕地等長有寄主植物的環(huán)境?;钴S于朝夕時份,尤其陰天。成蝶飛行快速,飛行高度一般于視平線以下的草叢之上。好訪花,尤其鬼針草屬植物。停棲時翅膀合起。
雌蝶在寄主剛抽出新芽時就在復(fù)葉間產(chǎn)卵,卵單產(chǎn),以讓幼蟲孵出后能趕上葉片生長的時機,爬到嫩葉中肋把葉緣用絲黏成水餃狀的蟲巢,當(dāng)葉片開始變硬時,幼蟲也長成肥胖的終齡幼蟲,不久幼蟲就把變硬的葉片黏合,自己躲在蟲巢里化蛹。
幼蟲的寄主為豆科植物。
④分布
中國(江西、海南、廣西、云南、香港、臺灣)、日本(西表島)、印度、緬甸、越南、老撾、泰國、斯里蘭卡、菲律賓(巴拉望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11.火冠弄蝶屬
火冠弄蝶屬(學(xué)名:Pyrrhochalcia),是弄蝶科豎翅弄蝶亞科中的一個屬。
火冠弄蝶(學(xué)名:Pyrrhochalcia iphis)是屬于弄蝶科豎翅弄蝶亞科的一種蝴蝶,是火冠弄蝶屬的唯一一種,是一個單型分類。分布于非洲西部,塞拉利昂至剛果一帶的雨林。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