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剛掛斷中方電話,臺海就迎來了兩位不速之客,這一次,解放軍不再警告,而是直接用行動亮明態(tài)度。那么,這兩位“不速之客”是誰?解放軍又采取了怎樣的舉動?
9月9日晚,中國國防部長董軍應約同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進行視頻通話。次日,中國外長王毅又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通電話。短短幾個小時內,中美先后在軍事和外交層面展開直接溝通。這在當下并不常見,因為中美關系正處在一個敏感期,既有合作的需要,也有對抗的現(xiàn)實。
王毅在通話中明確表態(tài),美方近來的消極言行損害了中方的正當權益,干涉了中國內政,尤其在臺灣問題上必須謹言慎行。董軍則直接強調,中國的完全統(tǒng)一是無法阻擋的歷史趨勢,任何“以武助獨”或者“以臺制華”的圖謀都注定失敗。
這兩場通話釋放的信息很清晰:中方希望通過溝通來減少誤判,但底線問題不能碰,特別是臺灣。然而,積極氛圍還沒持續(xù)多久,新的摩擦就出現(xiàn)了。9月12日,解放軍東部戰(zhàn)區(qū)發(fā)布消息,美軍“希金斯”號驅逐艦和英國“里士滿”號護衛(wèi)艦兩位“不速之客”過航臺灣海峽,并伴隨滋擾挑釁。
對此,解放軍全程監(jiān)控處置,直接用“堅決捍衛(wèi)國家主權安全和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來回應。與此前的警告不同,這次東部戰(zhàn)區(qū)的表態(tài)更直接,強調的是“有效應對處置”,而不是單純的喊話。換句話說,解放軍已經進入常態(tài)化應對模式,不再僅僅停留在口頭層面。
那么,為何美方前腳在通話中強調避免沖突,后腳就派軍艦過航臺海呢?答案其實很現(xiàn)實。美國在通話中雖然口頭表示“不尋求沖突”,但又強調自己在亞太地區(qū)有重大利益,并將堅決維護這些利益。這種表態(tài)本身就是矛盾的。一方面想管控風險,另一方面卻在挑動敏感神經。英國這次“陪跑”,更多是政治姿態(tài),表明對美國的支持,也在為自己增加存在感。
臺海問題的復雜之處就在于此。中美之間存在一定的溝通空間,但涉及核心利益時,美國總是“說一套做一套”。當然,目前情況也還沒有到完全失控的地步。因為雙方都清楚,一旦沖突爆發(fā),代價會非常大。美國在貿易、供應鏈、全球事務上都離不開中國,而中國也需要一個穩(wěn)定的外部環(huán)境專注發(fā)展。所以,中美之間仍然存在合作的動力。上海美國商會的調查顯示,幾乎一半的美企希望取消所有對華關稅,美國民間也有不少人呼吁保持正常接觸,這些因素都會對美國政府形成壓力。
不過,不能忽視的是,美國國會依然是反華議案的主要來源。各種所謂“援臺”法案不斷出臺,民進黨當局則借此擴大政治表演空間。臺所謂陸委會主委邱垂正竄美時甚至說“把臺灣未來寄托在大陸善意上最危險”,這類言論本身就是在煽動對抗。國臺辦發(fā)言人回應得很直白:臺灣的前途和安全在于國家統(tǒng)一,而不是依賴外部勢力。美國在背后縱容這些動作,就是在給臺海局勢制造風險。
這也是為什么解放軍的應對越來越直接。東部戰(zhàn)區(qū)全程監(jiān)控美英軍艦行動,已經不是簡單的軍事演練,而是實打實的反制。信息傳遞得很清楚:中方不懼挑釁,但會用行動守住底線。相比之前的“口頭警告”,現(xiàn)在更像是進入“隨時反制”的常態(tài)。這種變化,說明中國大陸在臺海問題上的戰(zhàn)略更堅定,也更加自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