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曾說:
“只有人是不能比較的,上帝并不公平,生命是一場幻覺?!?/p>
確實如此。
上帝是不公平的,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他那一趟不公平的旅行。
俗話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p>
盲目攀比,注定痛苦;學(xué)會知足,才能幸福。
“生活中的許多煩惱都源于我們盲目和別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p>
習(xí)慣性嫉妒,熱衷于攀比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說:
“生活中的許多煩惱都源于我們盲目和別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大多數(shù)人的成長過程中,都經(jīng)歷過有意或者無意地攀比:
打開朋友圈,看到以前毫不起眼的同學(xué),嫁了個富二代過著闊太太的生活,買了你一直舍不得買的名牌,去了你一直向往卻沒有去的地方,嘴里細(xì)嚼著:“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嫁了個有錢人?!?/p>
親戚朋友聚會,別人都在談?wù)撟约旱暮⒆佣嗦犜?,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xué),你一邊違心的奉承著,一邊惡狠狠地盯著自家孩子,暗示說:“你看看別人?!?/p>
大多數(shù)人只看到別人花團(tuán)錦簇,就羨慕甚至嫉妒,于是渴望擁有同樣的生活,卻從不思量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總是覺得“別人比我更好”。
人生80%的煩惱,源于比較
英國作家史密斯在《我們內(nèi)心的“壞東西”》中,記錄了一位律師的故事。
長期以來,這位律師深深執(zhí)著于同別人對比。
別人孩子的成績比自己孩子的好,別人的物質(zhì)條件比自己的優(yōu)越,都會觸動他敏感的神經(jīng)。
有一次,他跟一位老同學(xué)聚會,突然發(fā)現(xiàn)對方現(xiàn)在不僅事業(yè)有成,家庭幸福,發(fā)量還比他多。
這讓他一下子就陷入了深深的失落和挫敗感:
“小時候明明我比他成績好,怎么一轉(zhuǎn)眼間他就超過了我,混得比我成功?”
甚至在覺得自己現(xiàn)在混得不如對方的同時,還暗暗怨恨起了世界不公:
“憑什么別人都能過上幸福滋潤的生活,而我卻過成這樣?”
因為總是和別人對比,一直以來他都過得很不快樂。
凡事都想與別人對比,爭個面子,求個心理平衡,最后只會耗費(fèi)自己的精力,影響自己的心情,擾亂自己的生活。
正如作家朱凌所說:
“將自己的生活沉浸在一個不斷與人比較的困境中,是一種痛苦,更是一種悲哀?!?/p>
多想想自己擁有的東西
有這么一句話:“一個人總是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fā)現(xiàn)自己正被仰望和羨慕著?!?/p>
生活中,我們總是羨慕別人的生活,拿自己跟別人攀比,以為那就是不費(fèi)力換來的人生。
但其實,沒有誰的生活過得特別容易,除了努力的本人,沒有人知道這份羨慕的背后有著怎樣的辛酸。
不要總想著與人相比,多想想自己擁有的東西。
知足才能常樂,知足才會幸福,好的生活真的不需要太多,只需要把你自己想要的留下,不需要的丟掉,那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無非就是三餐和四季,每天山珍海味是生活,豆腐咸菜也是生活。
人生不可能你想要的都會得到,心卻可以知足常樂,并不是要有錢有名有利才有幸福,而是懂得知足,所以收獲幸福。
不去盲目與人攀比,自己就會活得自在些;不把自己的目標(biāo)定得太高,歡喜自然就多一些;不去時時刻刻苛求自己完美,痛苦就會少一些。
人生短短幾十年,沒有人的生活是一帆風(fēng)順的。
不同的是,有的人每天吃著不上進(jìn)的苦,卻在欲望中自哀自憐,有的人則在吃苦中不斷突破欲望的執(zhí)念。
打破欲望的枷鎖,慢慢讓自己獲得新生,逐漸收獲實實在在的幸福。
和千萬媽媽互動分享,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