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案的司法進程持續(xù)引發(fā)臺灣社會關注,臺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41.6% 的民眾認同柯案屬 “冤獄”,該比例引發(fā)媒體人謝寒冰關注,他直言 “這比賴清德現(xiàn)在的民調還高”,暗指司法行動已引發(fā)民眾不滿。
柯文哲 8 日以 7000 萬元新臺幣交保獲釋,此前其因京華城案被羈押 363 天;但臺北地檢署隨即以 “接觸證人、可能串證” 等理由提抗告,高等法院 12 日撤銷原交保裁定,發(fā)回臺北地院更裁,案件司法爭議仍在發(fā)酵。在此背景下,臺灣民意基金會于 9 月 8 日至 10 日開展民調,針對全臺 20 歲以上成年人進行訪問,結果顯示除 41.6% 民眾認柯案為冤獄外,38.2% 民眾 “不太同意”,13.8% 無意見,6.4% 表示不知道或拒答。該民調由臺灣民意基金會游盈隆教授主導設計與解讀,山水民意研究公司負責執(zhí)行抽樣與統(tǒng)計。
13 日,媒體人謝寒冰在《中天辣晚報》節(jié)目中解讀該民調時指出,賴清德當前民調已低于 41.6%,“甚至可能比柯文哲案被認作冤獄的比例還低”,他直言賴清德需反思 “此事已做過頭”——“認為柯文哲是冤獄的人,或許比賴清德當選時的票數還高”。
謝寒冰進一步分析,認同 “冤獄” 的 4 成民眾中,未必都認為柯文哲完全無罪,多數人或難厘清法律層面的 “有罪與否”,但社會對柯文哲的同情聲浪升溫,核心原因是 “司法行動過當”。他質疑,檢方既已起訴柯文哲,表明其認為 “證據足夠”,卻仍以 “證人未交叉詰問” 為由持續(xù)羈押,“邏輯莫名其妙,檢察官卻緊抓不放”。
針對司法系統(tǒng)的回應,謝寒冰也提出批評。他提到,柯文交保后通過臉書批評司法,竟引發(fā)司法方反應,“連小編寫臉書都被盯上”,此前有法官稱 “司法脆弱,勿再傷害”,但謝寒冰反駁 “司法從不脆弱,是有些法官在傷害司法”,認為司法系統(tǒng)不應因輿論批評就過度敏感,反而應審視自身程序是否合理。
目前,臺北地院尚未就柯文哲案更裁時間給出明確消息,而民調反映的民眾態(tài)度,已成為觀察臺灣社會對司法公信力認知的重要信號。謝寒冰強調,持續(xù)的司法爭議與民眾不滿情緒疊加,恐對臺灣政治與社會氛圍產生進一步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