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母親去醫(yī)院取藥時,聽見前面一位阿姨對護士說:“我家那位昨天又把我種的月季當雜草拔了?!?/strong>
沒等護士回應,她自己先笑起來:“他眼神不好,我就當給他找點事做,省得他總盯著手機。”
這讓我想起最近在公園遇見的一位長者。她坐在石凳上,用樹枝在地上臨摹字帖。
風起時,幾片花瓣落在她的“作品”上,她不僅不惱,反而微笑著說:“你看,這落花的位置,比我寫的字還有韻味。”
這些長者讓我忽然明白:人生六十,所謂好命,不是物質豐盈,而是心境的從容。
一、與往事和解的藝術
家中長輩常在聚會時提起:“當年若是買了那套房子......”這句話成了他多年的心結。
然而上月再見,他坐在窗邊讀書,指著院里的棗樹對我說:“以前總覺得它礙事,如今卻年年盼著它結果。人就像這樹,年輕時只看缺點,年長了才懂欣賞。”
這讓我想起鄰居老先生。他的伴侶離世五年,起初常常對著舊物垂淚。
后來,他開始照顧小區(qū)的流浪貓,用老伴生前最愛的瓷碗盛放貓糧?!叭俗吡耍钕肓糁?,但不能被念想困住?!彼f著,眼角雖有淚光,嘴角卻帶著笑。
放下,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就像揉一團老面,需要時間與耐心。
記得祖母在世時曾說:“別怨我當年沒給你買新衣裳,那時能扯布做鞋,已是盡了全力。”說這話時,她的目光柔軟如春日的陽光。
人生至此,終于懂得:放下不是舍棄,而是將心中的結緩緩舒展。
二、尋常日子里的光
朋友常分享母親的作品:翠綠的炒飯、墨黑的餃子、紫紅的饅頭。配文總是:“母親說,年紀大了更要嘗試,不好吃就當喂了垃圾桶?!?/p>
我去拜訪時,見她正端詳一個新燒制的陶碗?!皠e夸,我知道不周正。”她搶先說道,“可你小時候,不也捧著我做的饅頭說好吃?”
那一刻我忽然領悟:珍惜不是緊盯完美,而是從生活的殘缺中發(fā)現(xiàn)獨特的美。
故鄉(xiāng)一位長輩退休前做的是體力活,如今他的陽臺卻像個小博物館:有缺角的瓷杯種著花草,舊木凳墊著軟布當花架,連當年的工具都成了墻上的裝飾。
“人老了,要學會和舊物相處。”他細心照料著植物,“這杯子盛過幾十年茶水,現(xiàn)在養(yǎng)育生命,不是更有意義?”
母親將我兒時的衣物改給孫女做圍兜。針腳不算工整,顏色也已過時,小孫女卻愛不釋手:“外婆做的,暖和!”
“暖和什么呀,都是以前的舊線頭?!蹦赣H嘴上這么說,眼里卻閃著光,“你小時候就喜歡摸我的毛衣,現(xiàn)在你的衣服穿在孫女身上,這才是傳承?!?/p>
年歲漸長,方才明白:珍惜不是供奉,而是使用。那些被歲月打磨得溫潤的日常物件,比任何嶄新的事物都更有溫度。
三、知足的智慧
同學聚會上,從前最爭強好勝的那位,如今最是云淡風輕。以前是班里的尖子生,現(xiàn)在幫鄰居修理家電、教孩子下棋、給流浪動物搭窩。
“從前總想著出人頭地,現(xiàn)在覺得能曬太陽、聊閑天就是福氣?!彼麏A菜時笑了笑,“你看我這身體,比年輕人還硬朗,知足了?!?/p>
誰也想不到,五年前他還在為家事煩惱。一場大病后,妻子推著他在花園散步,指著玉蘭樹說:“去年凍得只??葜?,今年不照樣開花?”
“我當時就落了淚?!彼f,“妻子只說:咱不跟別人比,今天比昨天多吃半碗飯,就是贏了。”
這讓我想到鄰家的老人。她需要控制飲食,卻總是樂呵呵的:“能吃能走能說笑,還有什么不知足?”孫子給她買點心,她嘗一口就遞給鄰家孩子:“你吃,你吃,甜。”
“人啊,別老想著沒有的。”她撫著孫子的頭,“有家人疼愛,有朋友相伴,還有什么不夠?”
一位獨居的老教授每日清晨練太極,然后去市場買菜。他說:“一個人也很好——晨有鳥鳴,午有飯香,晚有劇看,足夠了?!?/p>
問他是否想念遠方的子女,他搖頭:“他們安好,我安康,兩全其美?!?/p>
走到這個年紀,終于懂得:知足不是放棄,而是清明。不與旁人較得失,只與自己論進退。日子到頭來,舒心與否,不看擁有多少,而看是否懂得“足夠”。
余生皆芳華
傍晚陪母親散步,見一對老人坐在長椅上。老先生端著保溫杯,老太太拿著木梳。
老先生喝口茶:“你頭發(fā)又白了?!崩咸乘谎郏骸澳愕念^發(fā)也沒剩幾根。”兩人相視而笑,夕陽為他們的皺紋鍍上金邊。
忽然明白:人生至秋,最好的光景不是功成名就,而是能夠這樣說說笑笑,把日子過成溫熱的茶,不燙不涼,恰到好處。
就像那位阿姨說的:“年輕時爭強好勝,老了才明白,能與伴侶逗趣,與鄰里閑聊,與花草相伴,就是最大的福氣。”
就像練字的長者說的:“從前總想著要寫多大的字,現(xiàn)在知道,能在地上畫畫字,看看落花,就是真快樂。”
就像母親說的:“人生如熬粥,年輕火急,中年火穩(wěn),老年火慢。慢火才能熬出米油,熬出甜味。”
若你也將至或已過六十,不必焦急。讓心柔軟,讓手放松,讓眉頭舒展。
晨起沐浴陽光,午間與家人共餐,夜晚回味當日歡欣。
你會發(fā)現(xiàn):日子并不艱難,人心也不薄涼,那些曾經(jīng)以為過不去的坎,回首時都已成風景。
生命的醇香,不在某個特定年歲,而在每一個“當下”的沉淀與品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