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英媒9月15日報道,一份古埃及手稿或許能證實《出埃及記》中記載的《圣經(jīng)》十大災難。這份名為《伊普渥爾手卷》的文獻,是一首被認為出自名叫伊普渥爾的抄寫員之手的哀歌。它講述了古埃及發(fā)生的廣泛災難和社會動蕩,描述了饑荒、大規(guī)模死亡和環(huán)境災難。
根據(jù)《出埃及記》記載,上帝降下了一系列毀滅性的災難,包括將尼羅河變成血水、蝗蟲成災以及三天黑暗,以此說服法老釋放以色列人脫離奴役。
《伊普渥爾手卷》似乎描述了許多相同的事件,其中一句寫道:“到處都是血……看哪,河水是血。”這與《圣經(jīng)》中尼羅河變成血水的描述相呼應(yīng)。
“摩西、亞倫就照耶和華所吩咐的行。亞倫在法老和他的臣仆眼前舉杖擊打河里的水,河里的水都變作血了?!薄冻霭<坝洝?:20如此記載。這份莎草紙還描述了環(huán)境破壞:“看哪,樹木被砍倒,樹枝被剝光”,這可能反映了摧毀莊稼的冰雹災害;“看哪,四處都缺糧食”,則描繪了饑荒肆虐的景象。
雖然《伊普渥爾手卷》現(xiàn)藏于荷蘭國家古物博物館,且早在19世紀初就被發(fā)現(xiàn),但它在社交媒體上再次引發(fā)關(guān)注,用戶們驚嘆于自己從未聽說過這份手稿,并認為它證明了《圣經(jīng)》的真實性。
《圣經(jīng)》記載,上帝降下十大災難于埃及,以說服法老釋放以色列人脫離奴役。第一場災難是將尼羅河變成血水,導致魚死亡,水被污染。
隨后,埃及遭受了青蛙、虱子和蒼蠅成災,牲畜染上致命疾病,人們長出疼痛的膿瘡。一場嚴重的冰雹、蝗蟲成災、三天濃重的黑暗,以及最后所有長子死亡,迫使法老釋放以色列人。
在這一《圣經(jīng)》背景之下,《伊普渥爾手卷》對埃及災難的描述驚人地相似。據(jù)估計,《伊普渥爾手卷》創(chuàng)作于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290年之間。然而,一些學者認為,它可能與《出埃及記》的《圣經(jīng)》時間線,即約公元前1440年相吻合。
《圣經(jīng)》歷史學家邁克爾·萊恩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表示:“沒有確鑿的證據(jù)來確定其創(chuàng)作的具體日期,但由于其寫作風格,它似乎是由一位目擊者所寫。許多學者將其創(chuàng)作時間定在《圣經(jīng)》記載的公元前1440年左右?!?/p>
盡管存在這些引人入勝的相似之處,但學者們警告不要將這份莎草紙直接解讀為《出埃及記》的證據(jù)。
該文本具有詩歌性和片段性,且并未明確提及摩西或以色列人。一些人認為,它可能反映的是埃及獨立于《圣經(jīng)》敘事之外所經(jīng)歷的更廣泛的自然災害和社會動蕩。
這份手稿生動地描繪了社會崩潰的景象,如“哀嘆遍及全國,與哀哭聲交織在一起”,這與《出埃及記》12:30中描述的“沒有一家不死一個人的”哀悼情景相呼應(yīng)。
其中一段寫道:“鳥兒找不到果實和藥草”,這讓人聯(lián)想到《圣經(jīng)》中蝗蟲成災的情景,蝗蟲“遮滿地面,甚至地都黑暗了……埃及遍地,無論是樹木還是田間的菜蔬,連一點青的也沒有剩下”(《出埃及記》10:15)。
文本還呼應(yīng)了《圣經(jīng)》災難中對埃及諸神的攻擊,如血河、青蛙和黑暗,讓人聯(lián)想到哈比(Hapi,尼羅河神)、赫凱特(Heqet,青蛙女神)和拉(Ra,太陽神)。
它提到了奴隸制和財富,指出女奴身上佩戴著貴重金屬和寶石,反映了以色列人的奴役和《出埃及記》中描述的財寶轉(zhuǎn)移。
另一段話:“看哪,許多死者被埋在河里,河流成了墳墓,墳墓變成了河流”,與《圣經(jīng)》中大規(guī)模埋葬的描述相吻合(《民數(shù)記》33:4)。災難的慘狀被簡單而有力地概括為:“一切盡毀。”
這些段落共同描繪了一個處于環(huán)境、社會和精神危機中的社會,與《圣經(jīng)》敘事中層層疊加的災難相呼應(yī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