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張穎 鄒杰
“醫(yī)生,我爸媽都得過癌癥,我是不是也容易得?”“體檢報告里腫瘤標志物高了,是不是就確診癌癥了?”近日,在日照華洋白求恩醫(yī)院腫瘤科診室,副主任馬曉晶正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作為深耕腫瘤臨床多年的專家,她不僅擅長立體定向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綜合診療技術,更注重通過科普幫助患者走出認知誤區(qū)。圍繞“癌癥可防可治”“科學選擇治療方案”“做好疼痛管理”三大核心話題,馬曉晶結合臨床經驗,為市民帶來權威解讀。
誤區(qū)破解:1/3癌癥可預防,早篩是關鍵
“很多人覺得癌癥是‘不治之癥’,家里有人確診就慌了神,其實這是最大的誤區(qū)。”面對現場患者的焦慮,馬曉晶首先拋出一組關鍵數據:“1/3的癌癥可以通過預防避免,1/3的癌癥在早期發(fā)現后能治愈,還有1/3的癌癥能通過治療減輕痛苦、延長生命。”她強調,癌癥的“可怕”往往源于發(fā)現太晚——早期腫瘤體積小、不影響器官功能,大多無癥狀,等到出現持續(xù)性咳嗽、血便、體重驟降等信號時,往往已進入晚期。
針對“父母患癌,子女是否更危險”的疑問,馬曉晶給出肯定答復:“有腫瘤家族史的人群,患癌風險會比普通人群高,這類人更需要定期做防癌體檢?!钡瑫r提醒,防癌體檢≠常規(guī)體檢,需根據個人情況“量身定制”:50歲以上人群、有慢性病史者、長期吸煙飲酒或接觸致癌物的高危職業(yè)人群,應重點篩查肺癌、胃癌、結直腸癌等高發(fā)癌癥。比如有乙肝病史的人,需定期做肝癌相關篩查;有HPV感染史的女性,要加強宮頸癌篩查。
對于市民關心的“腫瘤標志物升高是否等于患癌”,馬曉晶明確澄清:“腫瘤標志物陽性不一定是癌癥,一些炎癥、潰瘍也可能導致指標升高;反之,腫瘤標志物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癌癥。”她舉例說明,臨床中曾有患者因CA153(乳腺癌相關標志物)輕度升高而焦慮不已,進一步做乳腺B超和鉬靶檢查后,發(fā)現只是乳腺增生?!澳[瘤標志物更適合用于癌癥治療后的療效監(jiān)測和復發(fā)預警,不能單獨作為確診依據?!?/p>
治療選擇:多學科會診定方案,立體定向放療成“不開刀手術刀”
“查出癌癥后,到底該選手術、放療還是化療?”這是患者及家屬最糾結的問題。馬曉晶介紹,日照華洋白求恩醫(yī)院腫瘤科作為重點學科,已形成“立體定向放療、化療、靶向、免疫、中醫(yī)藥”等多手段結合的綜合診療體系,會通過多學科會診(MDT)為患者制定個性化方案。
“手術是早期腫瘤的有效治療方式,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適合?!瘪R曉晶解釋,若腫瘤長在腦干等重要部位,或患者體質虛弱無法耐受手術,就需要其他治療手段。此時,立體定向放療成為重要選擇——這項技術被稱為“不開刀的手術刀”,能精準定位腫瘤,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尤其適合年老體弱、無法手術的患者。“我們曾接診過一位78歲的肺癌患者,腫瘤靠近大血管,手術風險極高,最終通過立體定向放療,腫瘤體積縮小了80%,患者生活質量也沒受太大影響?!?/p>
對于大眾“談化療色變”的現象,馬曉晶直言:“‘化療化療,一化就了’的說法是夸大其詞?!彼硎荆熾m有惡心、嘔吐等副作用,但如今有多種輔助藥物可緩解,且化療能有效殺滅全身癌細胞、預防轉移,仍是重要的治療手段。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出現,更是為患者帶來新希望:靶向治療針對腫瘤突變基因“精準打擊”,副作用遠小于化療;免疫治療則通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tǒng)清除癌細胞,是目前最具前景的治療方向之一。
“不過,并非所有患者都適合靶向治療?!瘪R曉晶強調,是否需要基因檢測、選擇哪種藥物,需結合病理診斷和基因檢測結果?!氨热绶伟┗颊呷舸嬖贓GFR基因突變,用對應的靶向藥效果就很好;但如果沒有明確靶點,盲目使用靶向藥不僅無效,還會增加經濟負擔?!?/p>
全程關懷:止痛遵循“三階梯原則”,生活方式影響抗癌效果
“疼得睡不著覺,還不敢多吃藥,怕上癮……”在腫瘤患者中,疼痛是常見困擾。馬曉晶指出,疼痛已被列為“人類第五大生命體征”,只有有效控制疼痛,患者才能更好地接受抗腫瘤治療、提高生活質量。
她重點講解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三階梯止痛治療原則”:一是“按時給藥”,根據藥物半衰期規(guī)律服藥,而非疼了才吃;二是“按階梯給藥”,根據疼痛程度選擇對應藥物,輕度疼痛用非甾體類藥物,中度疼痛用弱阿片類藥物,重度疼痛用強阿片類藥物;三是“用藥個體化”,根據患者體質調整劑量,最大限度減輕痛苦。“很多家屬擔心止痛藥上癮,其實只要遵醫(yī)囑規(guī)范使用,成癮風險很低。臨床中,不少患者因‘忍痛’延誤了治療,反而得不償失?!?/p>
除了治療,生活方式對癌癥預防和康復也至關重要。馬曉晶建議,市民應堅持“管住嘴、邁開腿、睡好覺”:少吃油炸、腌制、霉變食品,多吃新鮮蔬果;每周進行3-5次適度運動,控制體重;保證7-8小時睡眠,避免熬夜。“長期吸煙、飲酒、焦慮抑郁,都會增加患癌風險。比如長期吸煙會增加肺癌、胃癌風險,經常吃腌制食品可能誘發(fā)食管癌、胃癌?!彼貏e提醒,有乙肝、HPV感染等特殊病史的人群,要積極治療原發(fā)病,降低癌癥發(fā)生概率。
“癌癥不是‘孤軍奮戰(zhàn)’,患者、家屬和醫(yī)院要形成合力?!瘪R曉晶表示,日照華洋白求恩醫(yī)院腫瘤科將持續(xù)優(yōu)化診療技術,開展健康科普活動,讓更多市民了解“癌癥可防可治”,幫助腫瘤患者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