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名將輩出,但是大多數(shù)名將不是擅長一對一決斗,就是擅長調兵遣將運籌帷幄。真正能做到以一敵百的猛將確實少之又少。
但是少不表示沒有,那么多名將之中,還是有四個人能做到以一敵百的。
讓人意外的是,三國之中實力最弱的蜀漢竟然有擁有兩個人,這令人不得不懷疑:蜀漢難道走的是精銳路線?要和曹魏、東吳比質量?
這四人到底是誰?又為何能被稱作以一敵百呢?咱們也不廢話了,直入正題。
“忠義無雙”的關羽
提起三國時期的猛將,就繞不開關羽關二爺。無他,關二爺就是三國時期的武將天花板。
什么“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別看呂布被吹得神乎其神,好像天下無敵一樣。那是關二爺當時聲名不顯,人們不知道他的厲害罷了。
說呂布天下無敵,頗有點“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感覺。
但是曹操慧眼如炬,一眼就看出關羽乃是世所罕見的人才,于是極力籠絡。
而關羽一共做了兩件堪稱以一敵百的事情,放眼整個三國時期,這兩件事除了他,沒人做得到。
這第一件事自然是“斬顏良”了。
這“斬顏良”可謂是關羽的成名作。
當時劉備和曹操決裂,劉備投奔袁紹,而關羽為了給劉備墊后,成了曹操的階下囚。
由于曹操一直想要籠絡關羽,因此關羽在曹操這邊不僅沒有遭到刁難,反而得到曹操的厚待。
關羽義薄云天,欠了人情自然要還的。于是和曹操約定,立下戰(zhàn)功來償還人情。
恰好曹操當時和袁紹已經(jīng)徹底撕破臉了,袁紹的大軍傾囊而出。其中袁紹的大將顏良率領上萬人馬攻打白馬,白馬告急。
為了提振士氣,曹操派出關羽和張遼攻顏良。
張遼率領數(shù)千人馬掩殺而來,成功吸引了顏良軍的注意力。其實此戰(zhàn)張遼是打輔助的,真正的主角是關羽。
只見關二爺手握長刀,策馬而來,目標直指顏良。
沿途顏良軍的士卒見狀,紛紛圍攏上來,想要阻攔關羽。但是關羽是什么人,他武藝高超,力氣過人。一柄長刀在他手中被耍得出神入化,沿途的敵人全都被其斬殺,如入無人之境。
顏良見狀,知道來者不簡單,于是也策馬迎了上去。
顏良畢竟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大將,他自恃身份,于是高喝道:“吾乃袁公麾下大將顏良,來者何人,還不報上名來。吾可不斬無名之輩。”
結果關二爺懶得和他廢話,就在顏良自顧自說話的時候,他手起刀落,顏良的首級就掉到了地上。他嫻熟地用長刀將其首級挑了起來,拿著首級,立刻調轉馬頭揚長而去。
等他走遠了,周圍那些顏良軍的士卒才反應過來??墒菦]人敢去阻攔關羽。開玩笑,不說他秒殺自家主帥,單單剛才阻攔他的人就有上百人,結果無一生還。明擺著阻攔他和找死無異,自然沒人敢阻攔關羽。
關羽一戰(zhàn)成名,人們這才知道有這么一個猛人,硬是于上萬敵人面前陣斬地方大將。說關羽以一敵百都是謙虛了,他的實力足以堪稱“以一敵萬”了。
而關羽第二次展現(xiàn)以一敵百的實力,則是敗走麥城的時候。
是的,你沒聽錯,就是關羽這輩子最大的一次敗仗。
就在漢中之戰(zhàn)剛剛結束不久,遠在荊州的關羽就發(fā)動了樊城之戰(zhàn)。此戰(zhàn)前期十分順利,關羽憑借“水淹七軍”得以“威震華夏”。就連曹操都被嚇破了膽,一個勁地囔囔著要遷都。
只可惜曹操被司馬懿給好說歹說勸住了,于是轉而聯(lián)合東吳,一起出兵夾擊關羽。
世人只知道關羽敗走麥城的狼狽,卻鮮有人知為了讓關羽狼狽,曹魏和東吳到底派出了多少人馬。
曹魏這邊,領軍的便是徐晃、張遼,此外還有殷署、朱蓋、徐商等人。徐晃和張遼就不必多說了,都是一流武將。而后面三人,雖然不出名,但是能跟隨徐晃、張遼一起圍攻關羽,而且名字被記載到史書中,足以說明不是等閑之輩。
而東吳這邊為首的則是呂蒙、陸遜。赫赫有名的“江東十二虎臣”也來了好幾個,比如韓當、蔣欽、周泰、丁奉、徐盛、潘璋。
“江東十二虎臣”可是與“五虎上將”“五子良將”齊名的存在,雖然知名度要略遜于后者,但是實力還是有的,大多擁有一流、準一流武將的實力。
被這么多名將、猛將外加數(shù)萬大軍圍攻,關羽還能一次次突圍成功,逃出生天,就足以看出其強大。
關羽最后實際上是孤立無援,覺得愧對兄長劉備,才主動出城迎戰(zhàn),選擇戰(zhàn)死沙場的。關羽雖然身死,但是他斬殺的敵人前前后后加起來少說也有數(shù)百人。甚至可能有上千人。
如此戰(zhàn)績,縱觀整個三國時期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了。
“七進七出”的趙云
和關羽一樣,趙云之所以被稱作以一敵百,也是因為兩件事情。
這第一件自然是赫赫有名的“單騎救主”了。
這也是趙云被人們最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情。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揮師南下,目標直指荊州。當時劉表剛剛病逝,其子劉琮繼任荊州二代牧,選擇舉荊州以降。
劉備早就和曹操決裂,二人已是不死不休的地步。劉琮這人不地道,你說他投降吧,好歹知會下劉備,劉備也好提前跑路。
結果直到曹操的大軍入主荊州,劉備才得到消息,趕緊收拾東西開溜。
可惜為時已晚,劉備很快被曹操的大軍給追上了。劉備君臣只得分頭突圍。等大家后來再次集合的時候,發(fā)現(xiàn)趙云不見了。
有人說看到趙云往曹營方向去了,張飛聞言,高呼:“我早就看那廝不順眼了,不就是長得比我?guī)?,果然不是什么好人?!苯又烷_始對趙云及其家人展開了“熱情”的“問候”。
這時候劉備站出來替趙云說話了:“休要亂說,子龍與我相識多年,知根知底,他不是這樣的人。”
結果不久之后趙云抱著阿斗回來了。
原來他見劉備的妻兒陷入曹操大軍的圍困,于是返回救人去了。
當時劉備妻兒的處境十分危急,四周都是曹操的人馬,趙云就這么不管不顧,單槍匹馬地沖了進去。
不得不說,趙云能位列“五虎上將”,與關羽、張飛、馬超齊名,本領自然高強。只見他將一桿銀槍耍得行云流水,好似千桿長槍飛舞,周圍的士卒都無法近身。
就這樣左突右沖,他來到了劉備的妻兒身邊。
但是周圍的士卒太多了,他最后只救下了阿斗。趙云抱著阿斗,殺出重圍。但是沿途又遇到多股曹軍,他只能一次次沖了過去。硬是殺了個“七進七出”。
等他徹底沖出曹軍的包圍,只留下了上百尸骸,身上帶傷者更是成百上千。
這第二件事則發(fā)生在漢中之戰(zhàn)時期。
當時黃忠已經(jīng)陣斬魏軍主帥侯淵,曹軍士氣低迷,只能勉強招架而已。曹操只得親率大軍趕往漢中。
為了穩(wěn)定軍心,曹操先行派遣一支軍隊往漢中運送糧草。
黃忠主動請纓要去劫糧道。結果黃忠去了數(shù)日未歸,趙云擔心這位老將軍出了啥變故,于是帶了數(shù)十騎去搜尋其下落。
結果好巧不巧的,他連黃忠的人影都沒見到,卻遇到了曹軍前鋒主力。
這下玩笑可開大了,趙云見勢不妙,立刻率領手下撤退。但是還沒退多遠,就陷入了曹軍的層層包圍之中。
但是趙云硬是左突右沖,帶著手下沖了出來。沿途的曹軍不是死了就是重傷,竟然無人可以阻攔趙云。
趙云更厲害的地方在于,他明明沖出重圍了,結果發(fā)現(xiàn)部將張著身負重傷,陷入曹軍的圍困之中。他干脆調轉馬頭,再次殺了回去。硬是帶著張著一起返回營地。
曹軍被趙云這點人馬大殺四方,自然面子上過不去,于是攻了過來。趙云采用疑兵之計,配合他沖鋒陷陣,硬是擊退了曹操的大軍。
劉備得到消息,接連稱贊道:“子龍一身是膽呀!”
從上面兩件事可以看出,趙云之勇猛不輸關羽。說他以一敵百那都是謙虛了,趙云明顯也有萬夫莫當之勇。
“孫權噩夢”張遼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孫權就得了一種“怪病”:當著他的面絕對不能提“十萬”二字。
誰敢在他面前提“十萬”,甭管多好的關系,他都要和對方急。
既然是“病”,那自然有“病根”,而孫權的病根就是張遼。
這一切還得從建安二十年說起。當時赤壁之戰(zhàn)已經(jīng)過去了七八年,劉備已經(jīng)拿下了益州,并且在漢中與曹操開戰(zhàn)打得火熱。
孫權一看,劉備已經(jīng)有了“做大做強”的跡象,而曹操原本就實力強勁,現(xiàn)在還在忙著攻城略地。好像就自己這邊沒啥動靜。
雖說好不容易收回了荊州三郡,可這荊州本來就是他的,只是借給劉備罷了。
也就是說,自從赤壁之戰(zhàn)后,曹、劉、孫三家,只有他孫權一直止步不前。
孫權這人是很好面子的,他爹孫堅、他哥孫策,那都是響當當?shù)娜宋铮瑧?zhàn)績無數(shù),可是孫家到了他手里,就沒啥拿得出手的戰(zhàn)績。這讓孫權面上無光,于是他決定親自領軍,打一場大勝仗,來給自己撐撐門面。
思來想去,他決定攻打合肥。
之所以選擇合肥,也是有說法的。早在赤壁之戰(zhàn)剛結束那會,孫權就曾經(jīng)親率大軍攻打合肥,但是因為各種原因,他最終無功而返。
孫權覺得挺沒面子的,于是時隔多年,再次劍指合肥。這次,他帶了十萬大軍,打算來個“一力破萬法”,平推合肥。不承想,他卻成就了張遼的赫赫威名。
不得不說,孫權選擇的時機是不錯的。不久之前,曹操在趕往漢中的途中,帶走了合肥的大部分兵力和輜重,導致合肥僅有七千兵馬。
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孫權的兵力是合肥守軍的十幾倍,這仗還不是他想怎么來就怎么來?
孫權這邊因為人太多,地方又擁擠,安營扎寨花了不少時間。結果就在這個時候,張遼率領800精騎沖了出來,目標直指孫權的中軍大營。
東吳這邊壓根沒想到對方有這膽量出城,所以毫無防備。加上當時忙著安營扎寨,場面混亂,無法迅速集結部隊。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
結果張遼一路殺過來,差點近了孫權的身。不過東吳這邊畢竟人多勢眾,張遼后來還是被包了餃子。
但是讓孫權郁悶的是,打了大半天,竟然還沒能滅掉這幾百魏軍,自己這邊反倒是折損了上千人。光死在張遼手中的就有上百人。
最后竟然讓張遼帶著數(shù)百手下全身而退。
此時吳軍士氣大落,攻城是沒戲了。而且駐守合肥的曹軍之勇猛,遠超孫權的預料。他畢竟沒有什么戰(zhàn)陣經(jīng)驗的,心里很虛,猶豫再三,選擇了退兵。
結果就在他退兵途中,張遼又來了。張遼實在是太猛了,加上吳軍當時一心回去,無心應戰(zhàn),竟然被張遼及其麾下斬殺數(shù)千人,更有數(shù)萬人因為踩踏、墜河死傷慘重。
就連孫權都差點成了張遼的階下囚,要不是呂蒙等將士一心護主,孫權怕是要交代在合肥了。
自此以后,孫權便落下了不能提“十萬”的毛病。一提起“十萬”,他就心疼他的十萬大軍,想起那一段噩夢。
而憑著在此戰(zhàn)的表現(xiàn),說張遼以一敵百,毫無爭議。
“膽大妄為”的甘寧
甘寧之勇猛在合肥之戰(zhàn)中已經(jīng)有所展現(xiàn)。當時他和張遼你來我往不相上下,這才為孫權的全身而退制造了機會。
但是這對于甘寧來說根本算不上什么,因為他這輩子做的事情,比這驚險的情況多了去了。
甘寧這人是出了名的膽子大,和他熟悉的人經(jīng)常稱呼他“甘大膽”。
他曾經(jīng)固守夷陵,面對十倍的敵人,卻不為所動,談笑風生。輕輕松松就擊退了來犯之敵。
不過真正讓他出名的,還是他夜襲曹營的事跡。
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在合肥之戰(zhàn)發(fā)生的兩年前,曹操為了一雪前恥,率領40萬大軍,打算攻打東吳。
孫權得到消息后,大為震怒,于是點起大軍打算和曹操來一場大戰(zhàn)。
當時雙方實力相差懸殊,為了鼓舞士氣,孫權找來以“膽大妄為”而聞名軍中的甘寧,希望他能夜襲曹營。
甘寧聞言,一口答應下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主公平日待我不薄,現(xiàn)在我理應舍命報答主公的恩情。”
于是他回到營中,找來上百個悍不畏死的勇士,組成“敢死隊”,與自己一同夜襲曹營。
曹操那邊仗著兵多將廣,根本沒把東吳這邊放在眼里。因此防備十分稀疏。尤其是到了凌晨,更是連巡邏的人都沒幾個。
于是甘寧帶著手下輕而易舉地貓進了曹營。
頓時,曹營火光四起,甘寧帶著手下四處點火。見人就來上一刀。一時間,曹操的大營火光四起,喊殺連天。
在斬殺了數(shù)百人后,甘寧帶著手下全須全尾地跑了回來。包括孫權在內的眾人連連稱奇。
后面,甘寧又來了幾次夜襲。雖然帶來的損傷對于曹操來說連個零頭都算不上,但是弄得手下人馬整天緊張兮兮的,晚上也不敢睡覺。
時間拖久了,曹操也知道這仗沒法打了,最后只得撤兵。
甘寧僅憑上百人,就逼退曹操的幾十萬大軍,堪稱戰(zhàn)場神話。而他僅憑百余人,就敢在曹操的大營肆意出入、大殺四方,其本事可見一斑。再加上他在合肥之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他絕對有以一敵百的本事。
參考資料:
《三國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