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定百年之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奢,忕邪臣計謀為淫亂,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以危其命,殞身亡國。天子觀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諸侯得推恩分子弟國邑,故齊分為七,趙分為六,梁分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為王,王子支庶為侯,百有余焉。吳楚時,前后諸侯或以適削地,是以燕、代無北邊郡,吳、淮南、長沙無南邊郡,齊、趙、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納于漢。諸侯稍微,大國不過十余城,小侯不過數(shù)十里,上足以奉貢職,下足以供養(yǎng)祭祀,以蕃輔京師。而漢郡八九十,形錯諸侯間,犬牙相臨,秉其厄塞地利,強本干,弱枝葉之勢,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矣。
漢朝統(tǒng)治天下的百年之間,被封王的劉姓諸侯之間的血緣關(guān)系越來越淡泊,諸侯也越來越越沉迷于享樂,他們聽從一些心懷不軌大臣的話想要作亂,勢力強大的諸侯起兵反叛朝廷,勢力較小的諸侯也是常常違法,因此這些人都遭到了嚴厲的懲罰,導(dǎo)致他們不僅自己被誅殺,而且封地也被朝廷剝奪。
皇帝考察上古的治理方法,然后給諸侯子弟施行恩惠,讓諸侯的庶出子也可以得到封地,這是在這樣的策略下,齊地被分為了七個諸侯國,趙地被封為了六個諸侯國,梁地被封為了五個諸侯國,淮南被分為了三個諸侯國。
天下的庶子被封為王,諸侯王的庶子被封為侯,這樣的人有一百多位,吳楚之地,因為各地的諸侯王倚仗自己的勢力反抗朝廷,因此封地被不斷削減,因此燕、代之地北方?jīng)]有實力強大的諸侯王,吳、淮南、長沙南邊沒有實力強大的諸侯王,齊、趙、梁、楚管轄范圍內(nèi)的名山大川都被朝廷所統(tǒng)治。
諸侯王的勢力開始衰弱,實力強大的諸侯王也不過占據(jù)十多座城池,實力弱小的諸侯王不過占據(jù)數(shù)十里封地,他們的收益對上可以滿足進貢的需要,對下可以滿足祭祀的需求,他們成為了保衛(wèi)皇帝的屏障。
皇帝統(tǒng)治的郡有八九十之多,這些地方將諸侯的封地阻斷,彼此相互制約,占據(jù)著有利的地勢,中央的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加強,地方勢力得到了巨大的削減,強弱之勢分明之后,做事情才能夠更有效率。
臣遷謹記高祖以來至太初諸侯,譜其下益損之時,令后世得覽,形勢雖強,要之以仁義為本。
臣司馬遷認真的記錄了從高祖以來到當今皇帝統(tǒng)治時期的天下變化,記錄了諸侯間強弱轉(zhuǎn)變的過程,讓后世得人能夠明白了解其中的原因,讓大家知道雖然外在的勢力強大,但是在治理天下的時候,依舊要以仁義為根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