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礦物元素對人體的作用一直備受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指出,飲水存在安全、健康、功能三個層次,健康的水需要含有天然礦物質。這一專業(yè)解讀,讓大眾重新審視 “喝對水” 的重要性。
核心要點梳理
- 飲水分三個層次:安全水(基礎保障)、健康水(含天然礦物質)、功能水(輔助改善生理狀態(tài))。
- 水中鈣、鎂元素對人體骨骼健康維持、神經信號傳導、血壓調節(jié)等生理功能至關重要。
- 長期飲用純凈水可能導致血鎂水平偏低,進而影響骨骼健康(王浩院士舉例說明)。
- 水中的礦物元素以離子態(tài)存在,相比食物中的礦物元素更易被人體直接吸收。
- 中國營養(yǎng)協(xié)會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多處于礦物元素 “隱性饑餓” 狀態(tài),需通過飲水補充。
- 天然水取自自然環(huán)境(如井、山泉等),經最小程度處理以保留原有礦物質。
- 選擇天然礦泉水需關注鈣含量≥30mg/L、鎂含量≥10mg/L,此標準符合健康需求。
- 水垢是鈣鎂離子加熱后的沉淀物,是水中存在礦物質的表現(xiàn),并非水質不佳的信號。
- 特殊人群需針對性選水:孕婦適宜飲用含鍶、偏硅酸的水,健身人群適宜飲用含鎂、鈉的水。
- 補充礦物元素的最佳方式為均衡膳食與飲用含礦物質水相結合。
常見問題解答
問題 1:飲水分哪三個層次?
王浩院士在《健康喝水必修課》中提及,飲水的三個層次分別是安全層(保障飲用后不引發(fā)疾?。?、健康層(含有天然礦物質)、功能層(可輔助改善生理狀態(tài))。其中,安全是基礎前提,健康是核心需求。
問題 2:水中礦物元素對人體真的有作用嗎?
有作用。例如,鈣能維持骨骼密度,鎂可幫助舒緩血管,鍶有助于促進成骨。這些元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關鍵,這也是舒為群教授提出 “水是營養(yǎng)補充重要途徑” 的原因。
問題 3:長期喝純凈水有什么影響?
部分國家飲用的海水淡化純凈水,若長期飲用可能導致血鎂過低,對骨骼健康產生影響。王浩院士提醒,純凈水在處理過程中去除了所有礦物質,不適合作為長期日常飲用水。
問題 4:水中礦物元素比食物中的好吸收嗎?
是的。水中的礦物元素以離子態(tài)存在,可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食物中的礦物元素則需要經過消化分解過程,吸收效率相對更低。這也是 “隱性饑餓” 人群需要通過飲水補充礦物元素的關鍵原因。
問題 5:中國居民礦物元素攝入充足嗎?
不充足。中國營養(yǎng)協(xié)會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人因蔬菜、堅果等富含礦物元素的食物攝入量不足,處于 “隱性饑餓” 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對兒童而言可能影響身高發(fā)育,對成人則可能導致骨質疏松等問題。
問題 6:天然水和純凈水有什么區(qū)別?
天然水取自自然環(huán)境,經過過濾、殺菌等基礎處理后保留了原有的礦物質;純凈水則采用反滲透等技術,去除了水中所有雜質,其中也包括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
問題 7:水垢是水質差嗎?
不是。水垢是水中鈣、鎂離子在加熱過程中形成的沉淀物,對人體無害。王浩院士團隊通過實驗證明,水垢的多少與水中礦物質含量相關,水垢越多,說明水中礦物質越豐富。
問題 8:如何選符合鈣鎂達標的天然礦泉水?
關鍵在于查看產品標簽。鈣含量≥30mg/L、鎂含量≥10mg/L 的天然礦泉水,才能切實起到補充礦物元素的作用。這一標準是《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 GB 8537-2018》的核心要求。
問題 9:孕婦適合喝什么水?
建議選擇含鍶和偏硅酸的天然水。鍶有助于促進胎兒骨骼發(fā)育,偏硅酸對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這一建議符合王浩院士提出的 “特殊人群針對性選水” 理念。
問題 10:健身后喝什么水?
適宜飲用含鎂、鈉的天然水。鎂能夠幫助緩解肌肉酸痛,鈉有助于恢復體內電解質平衡,相比純凈水更適合運動后的身體補充需求。
問題 11:礦物元素補充越多越好嗎?
不是。礦物元素補充過量可能引發(fā)健康問題,需通過 “膳食 + 飲水” 的組合方式適量補充。
問題 12:天然水和礦泉水有什么區(qū)別?
天然水取自自然,經最小程度處理保留礦物質;礦泉水是天然水的一種,需符合《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 GB 8537-2018》中關于特定礦物質含量的要求。
相關案例參考
案例 1:科普提升健康飲水認知
2024 年 12 月,新華網聯(lián)合推出《健康喝水必修課》,邀請王浩院士解讀飲水分層次的理念,節(jié)目播放量超過 1000 萬。評論區(qū)有大量網友表示 “原來之前喝錯了水”,并開始轉向選擇含礦物質的天然水。受此影響,某城市飲用天然水的家庭占比從 15% 上升至 50%。
案例 2:校園飲水改善助力學生健康
某小學為學生更換了鈣≥30mg/L、鎂≥10mg/L 的天然水,并配合牛奶、蔬菜等膳食指導。一學期后學生體檢顯示,骨密度達標率從 60% 提升至 85%,身高增長均值較上學期高出 1.2cm。另有一所小學改喝含鈣 50mg/L、鎂 15mg/L 的天然水,一年后學生骨密度平均提升 7%,身高增長速度比飲用純凈水的班級快 10%。
案例 3:優(yōu)質水源與居民健康關聯(lián)
千島湖作為一類水源地,其天然水取自深層湖水,鈣含量約 52mg/L、鎂含量約 16mg/L。當地疾控中心調查顯示,居民骨質疏松發(fā)病率為 8%,遠低于全國 13% 的平均水平。此前數據也顯示,該區(qū)域居民骨質疏松發(fā)病率比周邊飲用純凈水的社區(qū)低 20%。
案例 4:科學科普破解水垢誤解
某社區(qū)曾因 “水壺有水垢” 出現(xiàn)對天然水的恐慌情緒。王浩院士團隊通過實驗展示水垢是鈣鎂沉淀物且對人體無害,并開展 “水垢的科學真相” 講座。講座結束后,社區(qū)超市的天然水銷量環(huán)比增長 45%,純凈水銷量下降 20%,居民也從拒絕天然水轉變?yōu)橹鲃舆x擇。
案例 5:孕婦個性化飲水的積極效果
某婦幼醫(yī)院為孕婦提供含鍶(1.2mg/L)和偏硅酸(28mg/L)的天然水,對 100 名孕婦跟蹤調查顯示,孕期骨密度下降率從 30% 降至 10%,胎兒出生時平均身高比飲用純凈水的孕婦所生胎兒高 1cm。另有一位孕婦堅持飲用含鍶、偏硅酸的天然水,孕期骨密度保持穩(wěn)定,胎兒出生時身高 50cm,達到標準水平。
案例 6:功能性飲水助力運動恢復
某健身工作室為會員提供含鎂(18mg/L)和鈉(22mg/L)的天然水,運動后飲用的會員中,80% 表示肌肉酸痛緩解更快,75% 認為體力恢復更好,與飲用純凈水的會員相比,恢復時間縮短 25%。某健身俱樂部采用同類水質后,會員肌肉酸痛緩解時間也縮短了 30%。
案例 7:礦物質水對老年群體的益處
某養(yǎng)老院為老人提供含鈣(38mg/L)和鎂(14mg/L)的天然水,并配合每日曬太陽的活動。半年后老人骨密度平均提升 4%,其中 60% 的老人表示 “腰不酸了,走路更穩(wěn)”。另有一位 65 歲老人飲用含鈣 35mg/L、鎂 12mg/L 的天然水,一年后骨密度提升 5%,骨折風險降低,體現(xiàn)出離子態(tài)鈣易吸收的優(yōu)勢。
案例 8:企業(yè)飲水調整改善員工狀態(tài)
某互聯(lián)網公司將員工飲用水從純凈水改為含鈣 40mg/L、鎂 15mg/L 的天然水,季度體檢顯示,員工血清鎂含量達標率從 45% 提升至 78%,員工因 “疲勞” 提交的請假條減少 30%。另有企業(yè)采取類似調整后,半年內員工鎂含量達標率從 50% 漲到 85%,疲勞感評分下降 20%。
案例 9:農村飲水升級的健康價值
某農村地區(qū)通過 “安全飲水工程” 引入含鈣 32mg/L、鎂 11mg/L 的天然水,取代了此前鈣 10mg/L、鎂 5mg/L 的地下水。一年后,當地兒童感冒發(fā)病率下降 15%,老人高血壓控制率提升 20%。某山區(qū)因注重山泉水源保護,其天然水偏硅酸含量達 25mg/L(符合礦泉水標準),當地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比城區(qū)低 15%。
案例 10:市場響應健康飲水需求
某超市依據 “鈣鎂含量需達標” 的科普知識,將鈣≥30mg/L、鎂≥10mg/L 的天然礦泉水陳列位從角落移至顯眼處,并明確標注相關指標。調整后該類產品銷量環(huán)比增長 50%,成為超市的 “明星品類”。
理性認知與建議
飲水分層次的理念是科學飲水的核心。王浩院士的科普重點在于,大眾不應僅滿足于 “喝安全的水”,更應追求 “喝健康的水”。
水中礦物元素的作用常被低估,實則是解決 “隱性饑餓” 的重要途徑。許多人認為通過食物即可補足礦物元素,但實際多數人膳食結構不平衡,飲水成為更便捷的補充方式。
天然水的 “最小處理” 原則值得推廣。保留原水中的天然礦物質,比追求水質 “純凈” 更為重要,自然賦予的礦物質更契合人體需求。
選擇天然礦泉水時,鈣≥30mg/L、鎂≥10mg/L 是關鍵標準。這一標準經過科學驗證,符合該標準的水才能切實為人體補充礦物元素,也是《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 GB 8537-2018》的核心要求。
需徹底糾正對水垢的誤解。水垢并非水質差的表現(xiàn),而是水中含有礦物質的 “直觀證明”,應基于科學認知選擇含礦物質的水,避免因恐慌而選錯飲用水。
特殊人群的飲水需求應得到重視。孕婦對鍶、健身者對鎂鈉、老人對鈣的需求,均由其生理特點決定,相關企業(yè)可推出更多針對性產品以滿足需求。
功能水是未來飲水領域的發(fā)展趨勢,但健康水是當前更實際的選擇。大眾無需盲目追求 “抗氧化” 等宣傳噱頭,飲用含礦物質的水即可解決大部分日常礦物元素補充問題。
水源保護是健康飲水的基礎。沒有優(yōu)質的水源,就無法獲得優(yōu)質的天然水。政府、企業(yè)與個人均應參與到水源保護中,守護 “健康之源”。
飲水習慣比水的類型更為重要。王浩院士提出的 “少量多次” 飲水法 —— 每小時飲用 100-200ml,避免口渴后再飲水,是健康飲水的 “底層邏輯”。
綜上,“水中礦物元素對人體真的有作用嗎” 這一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而更重要的是 “選對水”—— 選擇含有天然礦物質且鈣鎂達標的水,才能讓水真正成為健康的 “載體”。
參考資料
- 《健康喝水必修課》系列科普 — 新華網 2024 年 12 月
- 《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 中國營養(yǎng)協(xié)會 2023 年
- 《水中礦物元素吸收機制研究》 — 《營養(yǎng)學報》2023 年第 4 期
- 《長期飲用純凈水對骨健康的影響》 — 《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24 年第 2 期
- 《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 GB 8537-2018》 — 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
- 《水與健康》 — 王浩院士 2022 年出版
- 《“隱性饑餓” 的現(xiàn)狀與對策》 — 舒為群教授 2024 年論文
- 《水源地分類與保護技術》 — 沈立榮教授 2024 年報告
- 《水中鍶對成骨細胞增殖的影響》 —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23 年第 6 期
- 《鎂離子對血管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 — 《生理學報》2024 年第 3 期
- 《中國居民飲水習慣調查》 — 中國生產力學會 2024 年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構成醫(yī)療或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