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貝又上熱搜了。
不是因為新菜多好吃,而是因為一句輕飄飄的話:“雞內(nèi)臟嘛,沖下水道了?!?/p>
好家伙,這話一出,網(wǎng)友直接炸鍋:這哪是整改?這是把消費者當篩子,濾完肉眼可見的渣,留下看不見的心寒?
就在一個月前,賈國龍還信誓旦旦發(fā)道歉信,說要“痛改前非”,把中央廚房送來的半成品統(tǒng)統(tǒng)趕出門,讓全國門店回歸“現(xiàn)炒時代”。
時間表排得明明白白:2025年10月1日前,必須搞定。如今大限將至,結果呢?鄭州某店一邊改口稱“椒麻雞是門店鹵制”,一邊對食材處理含糊其辭,前后矛盾像極了考試時抄小抄被抓住的學生,嘴硬還結巴。
你說你真改了吧,為啥廚師說話跟劇本沒對齊?
你說你不改了吧,門口還掛著“調改公示”,桌上擺著100元代金券,上面赫然寫著“西貝請您吃飯”。這操作,像極了分手后突然給你發(fā)紅包的前任:“我錯了,來吃頓飯吧,不貴,我請?!?/p>
可問題是,感情裂了縫,一頓飯補得回來嗎?網(wǎng)友冷笑:“100塊?夠買四個半饅頭?!?/p>
更有人調侃:“再不來吃,冷凍菜該過期了?!蹦憧?,信任一旦崩盤,連善意都顯得像清倉甩賣。
其實,西貝這次“整改”,動作不可謂不大。小米粥里的金瓜泥變金瓜片,羊肉串從“解凍即烤”變成“現(xiàn)切現(xiàn)串”,連兒童餐的牛肉醬都開始在店里現(xiàn)炒。
聽著挺像那么回事,煙火氣也有了,儀式感也足了。但問題就出在這——消費者買的不是“看起來很忙”的表演,而是“我信你沒騙我”的踏實。
而這份踏實,早被賈國龍頭上的傲慢一點點磨沒了。
還記得他當初怎么回應羅永浩吐槽的嗎?“要起訴!”“生意不做了也要干到底!”
聽聽,多熱血,多爺們兒。可這股狠勁兒用錯了地方——你不該跟意見較勁,該跟自己的問題較勁。
消費者說你貴、說你用預制菜,本是一次拉近關系的機會,結果你倒好,反手一個“你不懂行”,把顧客當小學生教育。這不是做生意,這是開辯論賽,還指定自己必贏。
可市場不是法庭,沒人義務聽你陳詞。人心這東西,就像手機信號,一旦“無服務”,喊破喉嚨也沒用。
反觀江西景德鎮(zhèn)那位“雞排哥”,人家攤子不大,6塊錢一塊雞排,嘴里卻能吐出脫口秀:“你可以拒絕我,但別拒絕美味”“袋子飛了算我的,但我不認賬”……話糙理不糙,笑點拉滿,情緒給足。
網(wǎng)友說得好:“6塊的雞排,600塊的情緒價值?!比思屹u的不是油炸食品,是輕松、是幽默、是“咱倆平等嘮嗑”的尊重感。
而西貝呢?曾經(jīng)高高在上,一口莜面定乾坤,如今低頭道歉送券,反倒顯得狼狽。不是整改不對,是姿態(tài)太晚。你早干嘛去了?等輿論燒到眉毛才想起來澆水,火滅了,房子也熏黑了。
更諷刺的是,賈國龍現(xiàn)在社交賬號幾乎全刪,抖音、小紅書干干凈凈,微博停在元旦祝福,仿佛人間蒸發(fā)。這像極了考試考砸的學生,先把成績單撕了,假裝沒發(fā)生過。可試卷已經(jīng)交上去,分數(shù)早就定了。
企業(yè)整改,不能光改菜單,還得改心態(tài)。消費者今天吃飯,吃的不只是味道,更是“被當成人對待”的體面。你端上來一盤“門店鹵制”的雞,卻連內(nèi)臟去向都說不清,誰敢信你下一秒不會把“現(xiàn)炒牛肉”換成“微波加熱”?
所以說,西貝這一刀,看似自殘,實則沒砍到要害。真刀應該砍向過去的傲慢、溝通的僵硬、對消費者聲音的漠視。否則,就算所有菜都改成現(xiàn)做,顧客心里那道“信任菜”還是半生不熟。
最后一天了,10月1日大限已過。黃米涼糕據(jù)說也快改完。
但比日期更重要的,是能不能讓顧客走進門時,不再嘀咕“這又是預制的吧”,而是安心坐下,說一句:“嗯,這味兒,回來了?!?/p>
畢竟,最難做的菜,從來不是椒麻雞,而是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