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柴差talk》,本欄目持續(xù)更新時事熱點。你好我是柴差(chaichai),一個野生的媒體人、段子手、殘忍的社會觀察者。
無數(shù)的你我匯聚在這里,或許,我們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愿你們歷經(jīng)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正文”
當法官的面子凌駕于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之上時,司法公正會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山東臨沂有位農(nóng)婦叫楊寶花,五十多歲,一輩子在地里刨食。
她丈夫被同村人打了,傷到了骨頭,法醫(yī)鑒定是輕傷二級。
法院判打人者拘役三個月,賠兩萬五。楊寶花覺得判得太輕,打人者沒坐多久牢,錢也不多,她咽不下這口氣。
她不懂法律條文,但她知道丈夫疼了三個月,地里的活都干不了。她想不通,就想去法院問問,為什么是這個結果。
她去了臨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的執(zhí)行大廳,找到了辦案的法官。
她說話聲音高了些,情緒激動,問了一句,要是你丈夫被打成這樣,你還這么判嗎。她還說了一句,誰這么判,誰就沒良心。
話是難聽了點,但這是個普通農(nóng)村婦女在極度委屈下的真實反應。她不是在策劃一場鬧劇,她只是想討個說法。
可她沒想到,當天她就被法院以“侮辱司法人員、嚴重妨礙訴訟活動”為由,處以十萬元罰款和十五日拘留。
十萬元,對一個靠種地為生的家庭,這是什么概念?
是賣多少噸糧食,是養(yǎng)多少頭豬,是省吃儉用多少年才能攢下的錢。
她女兒到處借錢,才把這筆錢湊齊,把她從拘留所接出來。
十五天的人身自由,十萬塊的積蓄,換來的不是問題的解決,是深深的絕望。
法院給的依據(jù)是《刑事訴訟法》里關于法庭秩序的條款,可她是在執(zhí)行大廳,案子早就判完了,不在審判過程中。
法律明文規(guī)定,類似行為罰款最多一千元,法院罰了十萬,是一百倍。
這已經(jīng)不是執(zhí)法,這是自己當自己的法官,自己定自己的規(guī)矩。
有人說,這是為了維護司法權威??墒敲夹膯栆幌拢@究竟是在維護司法的權威,還是某個法官的面子?
權威不是靠嚇出來的,一個法官,如果連一句氣話都容不下,靠一紙?zhí)靸r罰單來立威,那這個權威本身就站不穩(wěn)。
真正的權威,是判決讓人信服,是執(zhí)法讓人敬畏,是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經(jīng)得起推敲。
楊寶花去法院,不是來砸場子的,她是來尋求答案的。
她需要的不是被轟出去,而是有人能坐下來,把判決的依據(jù),把法律的邏輯,一條條講給她聽。
可她等來的,是法警的帶走和一張讓她傾家蕩產(chǎn)的罰單。這只會讓一個本就對判決存疑的人,徹底失去對法律的信任。
她后來想申請復議,被告知已經(jīng)過了三天期限。她在拘留所里,怎么申請?等她出來,期限早就過了。
這救濟的門,看似開著,實則從一開始就把她關在了外面。
當權力的運行連最基本的程序都不遵守時,還談什么公正?還談什么公信?
在基層,在農(nóng)村,有多少像楊寶花這樣的人。
他們不懂復雜的法律,他們只認一個理。他們覺得不公平,就想問一問。
如果每一次追問,都可能換來毀滅性的代價,那以后誰還敢問?誰還敢走進法院的大門?
一個錯誤的判罰,可能讓千千萬萬的人對法律寒心。
司法要有力量,也要有溫度。
它要能懲治犯罪,也要能理解一個普通人在委屈時的失控。
不能因為手里有權力,就聽不得一點不同的聲音。
允許老百姓說話,哪怕是難聽的話,這才是真正的自信。
關掉一扇門很容易,但要再打開,讓信任重新流進來,那就難了。
主動承認錯誤,把那不該收的十萬塊退回去,這比任何天價罰單,都更能讓人看見法律的尊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