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在美國的挑唆下,日菲近年來不斷在南海惡意制造爭端,而中國近來也表現(xiàn)的越來越沒有耐心,反制行動簡直可以用直白來形容,這導致南海的形勢始終處于一種相對緊張的局面。只是這種緊張的局面,讓鄰國的馬來西亞也感到如坐針氈。
因此,大馬防長剛剛抵達中國參加北京香山論壇,他的第一站,沒有選擇常規(guī)的外交會晤,而是直奔一家國防工業(yè)公司的展廳。在這里,他繞開了所有繁文縟節(jié),在鷹擊-12E前停下了腳步,甚至還興致勃勃地合影留念。
那么,他為什么對鷹擊-12E超音速反艦導彈這么感興趣?難道要代表馬來西亞來簽訂購買協(xié)議嗎?
速度決定生死
現(xiàn)代海戰(zhàn)的邏輯,有時候簡單得可怕:誰快,誰就能掌握主動權。鷹擊-12E的核心價值,就在于它對“時間”的極致壓縮,這是一種足以讓對手感到窒息的技術代差。
它的飛行速度接近驚人的4馬赫,這是個什么概念?當它在三百公里的距離上被發(fā)射,留給敵方艦隊的反應窗口,被無情地壓縮到了不足兩分鐘。短短一百多秒,要完成探測、識別、決策、攔截的全過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對比之下,馬來西亞海軍現(xiàn)役的主力反艦武器,還是法國的“飛魚”MM40Block3。這款導彈性能不俗,但它0.9馬赫的亞音速飛行,意味著同樣的距離,它會多給對手五到六分鐘的反應時間。在瞬息萬變的戰(zhàn)場上,這幾分鐘的差距,就是生與死的距離。
除此之外,鷹擊-12E的厲害之處還不止于快。為了將突防能力發(fā)揮到極致,它在攻擊的末段,可以下降到離海面僅有數(shù)米的高度進行掠海飛行,完美地躲在地球曲率和海面雜波之下,讓絕大多數(shù)雷達都變成“睜眼瞎”。
與此同時,其獨特的設計也功不可沒。彈體周圍四個軸對稱的環(huán)繞式進氣道,保證了它在做出劇烈規(guī)避機動時,依然能獲得穩(wěn)定充足的氣流,動作不會變形。這讓它的飛行軌跡更加詭異莫測,再配合上性能更優(yōu)、抗干擾能力更強的雷達導引頭,可以說,它就是為了撕裂現(xiàn)代防空網而生的。
這種純粹以速度和突防能力構筑的威懾,讓許多國家現(xiàn)有的防御體系都顯得有些過時和無力。它迫使每一個潛在的對手,都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艦隊還能否在未來的沖突中安然無恙。
鄰居的壓力有點大
馬來西亞為何對這樣一款攻擊性極強的武器表現(xiàn)出如此迫切的渴求?答案,或許要從地圖上它的鄰國——菲律賓身上尋找。
長久以來,馬來西亞與菲律賓之間,都橫亙著一個繞不開的坎,那就是沙巴州的主權爭端。這片土地不僅關乎國家主權,更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和旅游業(yè)價值,是馬來西亞的核心利益所在。
而最近,地區(qū)的力量天平正在發(fā)生微妙的傾斜。在得到美國的大力支持后,菲律賓的軍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這讓吉隆坡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壓力。
這種威脅不再是紙面上的,而是具象化的導彈陣地。菲律賓已經從印度引進了射程290公里、速度2.8馬赫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導彈,并且毫不猶豫地將其部署在了緊鄰馬來西亞的巴拉望島上。這意味著,對方的火力已經能夠直接覆蓋馬來西亞的部分領土。
更令人不安的是,菲律賓還部署了由美軍人員操作的“堤豐”和“勝利女神”系統(tǒng)。前者可以發(fā)射射程超過1600公里的“戰(zhàn)斧”巡航導彈,這種潛在的威脅,讓馬來西亞如芒在背。
面對鄰國咄咄逼人的態(tài)勢,馬來西亞發(fā)現(xiàn)自己的處境有些尷尬。它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反導系統(tǒng),無法構建起密不透風的盾牌。在這種情況下,“以攻為守”,謀求一種能夠對等反制的攻擊能力,就成了最理性的必然選擇。
當然,馬來西亞也在嘗試多條腿走路,他們曾計劃與印度合作,為自己的蘇-30MKM戰(zhàn)斗機進行升級,以便能夠掛載空射版的“布拉莫斯”導彈。但這個計劃存在著不小的技術不確定性。因此,將目光投向中國的鷹擊-12E,就成了一種風險對沖的審慎策略,一個更為穩(wěn)妥的備選項。
如果這筆交易最終達成,其影響將遠遠超出中馬雙邊關系的范疇。它將像一顆石子投入湖中,在整個東南亞激起層層漣漪,加速一場醞釀已久的戰(zhàn)略洗牌。
馬六甲的新游戲
放眼整個東南亞,超音速軍備競賽的苗頭早已顯現(xiàn)。印尼海軍裝備了俄制的“寶石”反艦導彈,越南更是同時擁有“俱樂部”和“寶石”系列。相比之下,馬來西亞的行動已經稍顯遲緩。
這次對鷹擊-12E的考察,更像是一次“加速補課”,標志著東南亞的軍事平衡,正在不可逆轉地從亞音速時代,整體滑向超音速時代。
更深遠的意義,在于地緣支點的重塑。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它扼守著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運通道之一——馬六甲海峽。
一旦其海軍擁有了鷹擊-12E這樣的利器,就意味著它對這條黃金水道的控制力和戰(zhàn)略話語權將得到指數(shù)級的提升。這足以改變整個地區(qū)的力量格局,讓任何想要通過這片海域的勢力,都必須重新掂量一下馬來西亞的份量。
在此過程中,中國的角色也發(fā)生了耐人尋味的變化。在過去由美俄主導的國際軍工市場上,中國正憑借其產品的性價比和可靠性能,成為越來越多中等預算國家的務實選擇。
對于像馬來西亞這樣,奉行“大國均衡”外交戰(zhàn)略,不愿在中美之間徹底選邊站隊的國家而言,中國的武器提供了一個寶貴的選項。除了鷹擊-12E,馬來西亞也對中國的殲-10CE戰(zhàn)斗機抱有興趣,這都說明中馬之間的防務合作,正在走向一個全新的深度。這不僅僅是武器的買賣,更是中國在該地區(qū)影響力提升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
結語
一枚導彈,三重角色。
鷹擊-12E既是顛覆海戰(zhàn)規(guī)則的技術沖擊波,又是馬來西亞應對地緣焦慮的平衡器,更是整個東南亞戰(zhàn)略格局演變的催化劑。
無論最終這筆交易能否敲定,馬來西亞國防部長這次打破常規(guī)的訪問,這個在鷹擊-12E實彈前的長時間駐足,其行為本身已經構成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它在區(qū)域內引發(fā)的“心理波動”,已經實實在在地發(fā)生了。
一個有趣的問題也隨之浮現(xiàn):當“速度”成為定義安全的新標尺時,那些建立在舊有技術平衡之上的聯(lián)盟和戰(zhàn)略,是否還能適應這個即將到來的高烈度、短時窗的新常態(tài)?
信息來源:
環(huán)球時報2025-09-18《多國代表齊聚北京香山論壇》
人民網2015-09-05《鷹擊12可超音速隱蔽突防 一枚可致萬噸軍艦癱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