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傳言金岳霖為林徽因終身不娶?別亂猜了,他們的情感比一般的愛情更高級。
金岳霖和林徽因相識那會兒,兩人都不是自由身。林徽因已經和梁思成結了婚有了家庭,金岳霖自己也有個外國女友。
老照片
但感情這事兒就是這么奇妙,老金第一次見到林徽因,就被她那種獨特的氣質吸引住了。
不是說林徽因長得有多漂亮,而是她整個人散發(fā)出的那種才情與靈氣的結合,讓老金覺得"此女只應天上有"。
1932年,當時35歲的金岳霖搬進了北總布胡同梁家后院,這一住就是5年。早上三個人一起喝茶聊天,晚上經常湊在一塊兒討論學術問題。
有時候梁思成和林徽因為點小事拌嘴,老金還會出來打圓場。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珍貴合影
其實不論什么時候,肯定有嚼舌根的街坊鄰居。和別人夫婦同住一個屋檐下,這畫面怎么看怎么怪異。但人家三個人,偏就坦坦蕩蕩,仿佛本該如此。
金岳霖是個研究哲學的,終日與邏輯命題打交道,卻在情感的課題上,展現了不同于常人的清醒與智慧。
他知道心動不意味著占有,更不該以破壞他人的幸福為代價。所以他早早選定自己的位置:做一個真誠的朋友,一個可靠的鄰居。
1946年在昆明,42歲的林徽因身體孱弱,需要靜養(yǎng)。金岳霖二話不說,搬來照顧她。
三人合照
整整五個月,他們最常做的事,就是一起去荒郊野寺考察古建筑。林徽因舉著皮尺,仔細測量宋代經幢的尺寸,金岳霖就蹲在一旁,認真幫她記錄每一個數字。
有時為了看清梁架上的彩畫紋樣,林徽因執(zhí)意要爬上顫巍巍的腳手架,金岳霖就在底下急得跺腳,伸手虛扶著,迭聲喊她小心。
晚上回到住處,一盞燈下,林徽因伏案整理測繪記錄,金岳霖就坐在不遠處安靜地看書,偶爾遞上一杯熱茶。困了就各回各的房間休息。
那種氛圍,更像兩位并肩作戰(zhàn)的學人,清風明月,并無半分曖昧。
林徽因勘探古建筑
而梁思成的態(tài)度,則更值得琢磨。得知妻子與老金同住,他非但沒有疑慮,反而放心得很。
他在寫給朋友的信里坦然說道:“老金和她住在一起,她得到了很好的照顧,我一點也不擔心?!?/strong>這種信任,放在今天恐怕都沒幾個人能懂。
或許梁思成也曾有過一閃而過的不安?我們無從得知。能看見的,是他后來的通透與大氣。
他心里跟明鏡一樣,知道金岳霖是君子,更清楚他們三人之間的情誼,早已超越尋常男女之情那是一種精神上的契合,是靈魂深處的回響。
林徽因畫的震撼古建筑手稿
金岳霖真心欣賞林徽因的才華,理解她的事業(yè),支持她的追求。而林徽因也同樣珍惜這位亦師亦友的知音。
抗戰(zhàn)烽火連天時,眾人紛紛南遷。金岳霖想也沒想,跟著梁家一路同行。從昆明到四川,他總想辦法把家安在梁家附近。
有人說他是“逐林而居”,這話說得實在有些狹隘。其實他舍不得的,是那種家的溫暖,是精神上彼此的照耀和支撐。
1955年,林徽因在北京病逝。
林徽因的墓地
追悼會上,金岳霖一米八的個子微微佝僂,沉默地站在那里。他提筆寫下一副挽聯(lián):“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之后某天,在辦公室里,他忽然像個孩子一樣嚎啕大哭,哽咽著反復說:“林徽因走了……”僅僅五個字,卻仿佛耗盡了他一生的力氣。
即便年到80,當有人拿出一張他從未見過的林徽因舊照時,他仍會捧著凝視很久,然后聲音沙啞地懇求:“給我吧?!?/p>
晚年時,金岳霖和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同住。梁從誡待他如父,孩子們親熱地叫他“金爺爺”。奔波半生,他終于在這個他用一生默默守護的家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位置。
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
1984年,金岳霖逝世后,梁從誡將他安葬于八寶山,緊鄰林徽因與梁思成的墓旁。這安排很溫暖,就像一個溫柔的約定:這輩子我們是一家人,下輩子,還要再做鄰居。
所以啊,別再猜金岳霖是不是為林徽因終身未娶。他們的感情,早已超越了世俗的界定。
那是知己、親人和靈魂的共振。梁思成的坦蕩,金岳霖的守候,林徽因的明亮,共同寫就了一段傳奇:它屬于人間,卻超越了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