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民,字良政,號青泉友,山東壽光人。生于一九五一年九月。張先生自幼酷愛繪畫藝術,但因家境貧寒,難得機會深造。高中畢業(yè)后,即響應國家號召回鄉(xiāng)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在農(nóng)村一待就是幾十年。雖然農(nóng)村條件艱苦,整日勞作,少有閑暇,但是先生學畫的心思一直沒有放下。他時常利用空閑時間研究學習名家畫作和著述,探究繪畫技藝,堅持自學繪畫。后來又通過電視媒體跟美術教育家霍春陽老師等學習繪畫專業(yè)知識。功夫不負有心人 ,數(shù)十載不懈的堅持,先生的繪畫水平不斷提高 ,繪畫技藝日臻成熟,多幅作品獲得省、市、縣畫展大獎,許多作品被國畫愛好者收藏。其中先生創(chuàng)作的《秋實》、《英姿雄風》、《屹立東方》等優(yōu)秀畫作分別被收錄在《記念建黨一百周年農(nóng)民畫家畫壽光畫集》和 《建國七十周年名家畫集》等刊物上。張有民先生現(xiàn)在是壽光市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當代翰墨藝術院院士,常務理事。愿張有民先生有更多優(yōu)秀畫作面世,祝他的繪畫藝術之路越走越寬廣。
走進張有民先生的花鳥畫世界,有著滿滿的鳥語花香,有著滿滿的深情眷戀,有著筆墨的濃厚潤澤,有著盎然的生命之姿,有著對花鳥世界的無限鐘情,有著追求淳樸真誠的審美氣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觀賞他的作品,既有著回歸自然的享受,又有著人文精神的陶冶。在張有民先生的花鳥畫的世界里,我們仿佛聆聽到清新自然的聲音,我們也真切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洗禮。先生以筆墨寄情,為花鳥傳神,給我們帶來一幅幅生動感人的畫卷。
張有民先生的花鳥畫作品線條遒勁多變,墨味淋漓酣暢,色彩歡快和諧,構圖祥和清新,他賦予一草一木、一花一鳥以靈動的生命韻律和勃郁的精神狀態(tài)。張有民先生的花鳥畫大致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種是純水墨的展現(xiàn),一種是彩墨的繪制。純水墨的作品講究筆法、筆意、筆勢、筆趣,正側并用、停頓結合、濃淡相生、疏密呼應,勾勒皴擦點虱無所不用,宿墨積墨漬墨充斥其中,讓觀者在清雅干凈中感悟著悠然的筆味,在墨分五色中感受著酣暢的墨韻。
張有民先生的彩墨作品設色大膽、斑斕鮮亮、對比強烈,格調親和,主體形象粗看色墨厚重、濃烈壯麗,細察則光影豐富、刻畫精心。雖然又紅又綠、重彩重墨,倒也相得益彰、雅韻頗具。他的藝術表現(xiàn)有著簡單、明確、透徹的氣象,視覺沖擊力頗具分量,表現(xiàn)出一種他對彩墨的控制把握,以及他對大眾審美的擔當意識。
在表現(xiàn)物象中,張有民先生力求捕捉大感覺,以營造大境界來追求純粹洗練、大辯不言的視覺效果,描繪出花鳥世界的真情雅趣。先生的作品有著傳統(tǒng)的韻味,又彰顯出一種內(nèi)在的新意,氣氛營造也有著現(xiàn)代審美的意趣,線、色、墨、水有機結合,筆與意相隨,墨與色相融,情與景相合,動與靜相生,營造出飽滿充盈,活力盎然的畫面,給我們以和諧溫馨的審美享受,也讓我們體會到他的人文情結和藝術造詣。
張有民先生筆下的金龍魚作品,筆墨精細,形態(tài)各異,賦彩自然清麗,無論單尾,還是群魚,無不生動鮮活,將金龍魚的生性描繪地淋漓盡致,作品中充滿吉祥美好的生活情調和時代氣息,耐人尋味!
品讀張有民先生這些別有情趣的作品,洋溢著濃郁的審美情趣,給人以真誠自然的審美享受。先生能夠在真情感悟大自然之時,注重以花鳥畫語言的變化適合現(xiàn)代人精神生活,注重為花鳥的旖旎注入一種人文活力。有情感的寄托,畫出的就是有意義上的花卉;有境界的追求,畫出的就是有生命的語言。中國畫的獨特之處,就是正覺正悟、傳承創(chuàng)新、借物抒情、發(fā)掘精神。
中國畫不僅僅是一種視覺藝術,更是藝術家借助筆墨表達精神創(chuàng)造與思想內(nèi)涵的綜合藝術,是一種依賴知識素養(yǎng)與生命價值而感受到的、散發(fā)著濃郁的生命氣息與精神美感的藝術。張有民先生對花鳥畫的專注歷經(jīng)數(shù)十載而不輟,師古學今悟造化,畫出了一片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這里,他自在地生活著、快樂著、感悟著、奮斗著,精彩紛呈地綻放屬于自己的花朵,花開自如,花謝從容,花香如故。正是這種云淡風輕之情,正是這種氣定神閑之韻,讓的花鳥畫藝術有著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