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成年人的字典里沒有容易兩個字,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背負著沉重的房貸,車貸每天都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
但是對于成年人來說,贍養(yǎng)老人,撫養(yǎng)孩子還貸款這些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就是孩子的教育。
2025年9月18日,有網(wǎng)友在社交平臺發(fā)文稱,杭州部分學校的初一家長剛開學就蒙圈了,家長被通知協(xié)助管理晚自習。
看到這個通知的時候,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都覺著天塌了,每天辛辛苦苦的上班,回到家里累的就跟條死狗一樣,躺在床上動都不想動。
這場本該由老師主導的晚自習,怎么突然變成了家長的 “第二班”?
家長的晚自習實錄:坐也不是,管也不是
晚上 6 點的教室里,剛上完一天班的李爸爸正襟危坐。他面前擺著一張登記表,需要記錄全班 45 人的出勤情況、作業(yè)完成進度,還要時不時抬頭看看有沒有學生交頭接耳。講臺旁邊的時鐘滴答作響,他帶來的那本書翻了半天還停在第一頁。
“剛開始以為就是來看看孩子學習,來了才知道是當‘監(jiān)工’?!?李爸爸苦笑,最尷尬的是遇到學生違紀。有次他發(fā)現(xiàn)后排兩個男生在抄數(shù)學作業(yè),輕咳了兩聲提醒,結(jié)果那倆孩子瞪了他一眼,第二天兒子就說同學議論 “那個家長真多事”。
家長對于這些事情有顧慮也是正常的,如果自己批評了這些同學,這些同學以后會不會對孩子有意見,會不會故意為難自己的孩子孤立自己的孩子?
只能說這屆家長真的是太難了,好不容易逃離了學校參加了工作,如今卻又再次回到了學校。
按照學校安排,家長志愿者要從下午 5 點半堅守到晚上 8 點,全程陪著孩子吃晚餐、上自習。上城區(qū)一位初三家長算了筆賬:提前下班扣的全勤獎、來回打車費,再加上三個小時的時間成本,“這晚自習比請家教還貴”。更讓雙職工家長崩潰的是排班頻率,有的學校要求每月輪兩次,“我們夫妻倆一個月得請四次假,老板臉都黑了”。
但并非所有家長都反對。拱墅區(qū)的丁女士就主動報名了三次,她的女兒剛上初一,“小學時天天盯著寫作業(yè),上了初中突然啥都不知道了,去晚自習能親眼看看她到底在干嘛”。她覺得能趁機了解學?;锸场⑼瑢W關(guān)系,這種沉浸式體驗很有價值。還有家長認為 “自己的娃自己管”,既然學校有困難,家長搭把手是應該的。
學校的 “苦衷” 與家長的質(zhì)疑
“家長總問孩子晚自習效率高不高、晚飯吃得好不好,來實地看一次就全明白了。” 面對爭議,一位初中校長道出了初衷。他解釋說,老師工作時長早已超標,早上 7 點半到校,管理晚自習要到晚上 8 點半,一天在校超過 13 個小時,家長參與能分擔部分壓力。更現(xiàn)實的原因是政策變化 —— 今年浙江明確晚自習不納入課后服務,不能再向?qū)W生收費,老師的管理補貼沒了著落。
西湖區(qū)一所初中的年級組長透露,他們堅持老師管理晚自習,但代價是五門主科老師輪流排班,“有的老師一周要值兩次晚自習,嗓子都啞了”。濱江區(qū)某熱門初中則明確表示 “不麻煩家長”,安排班主任和主科老師進班,學生有問題能隨時答疑,這種模式獲得不少家長點贊。
可家長們的疑問更直接:“要是啥都讓家長管,那老師的職責是啥?” 一位在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做主管的爸爸忍不住吐槽:“我白天管團隊已經(jīng)夠累了,晚上還要去管幾十個半大孩子,這班是越上越?jīng)]完了?” 山東網(wǎng)友的評論一針見血:“建議老師去家長公司加班,咱們互換體驗下?”
最讓家長憋屈的是 “自愿” 倆字。雖然通知里寫著 “自愿報名”,但家委會私下打招呼:“盡量都參加,不然老師不好排班。” 一位媽媽坦言:“誰愿意得罪老師?。亢⒆拥淖?、班干部評選,不都捏在學校手里?只能忍氣吞聲當‘自愿者’?!?這種被綁架的感覺,成了輿論爆發(fā)的導火索。
兩種管理模式的碰撞
這場風波暴露出晚自習管理的兩種路線之爭。支持家長參與的學校,大多配套了 “家長微沙龍” 等溝通活動,希望借此增進家校互信。有校長發(fā)現(xiàn),參與過晚自習管理的家長,對學校的抱怨明顯減少,“親眼看到老師有多忙,就不會總覺得老師在偷懶了”。
但反對者認為這是在混淆責任邊界?!凹议L管自家孩子天經(jīng)地義,管別人家孩子名不正言不順?!?西湖區(qū)那位年級組長直言不諱,家長往往只盯著自家娃,遇到調(diào)皮學生要么不敢管,要么管過頭引發(fā)矛盾,“上次有個家長直接把學生作業(yè)本沒收了,結(jié)果第二天學生家長找到學校理論”。
這種爭議并非杭州獨有。2021 年廣西桂林某中學就要求家長輪流值晚自習,沒空的家長得掏錢請人代班,一晚 100 塊,最后被教育部門叫停。而今年浙江教育廳的通知只明確 “初中可開晚自習”,卻沒說該誰來管,這才讓各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80 后家長張女士的感慨戳中了很多人:“我們小時候放學自己回家,作業(yè)自己寫,哪用家長天天圍著學校轉(zhuǎn)?” 她算了筆賬,現(xiàn)在的家長要管接送、輔導作業(yè)、參加家長會,還要應付各種家長群任務,“現(xiàn)在連晚自習都要承包,這屆父母真是操碎了心”。
誰來為家長松松綁?
夜幕下的杭州校園里,仍有不少家長志愿者坐在教室后排。他們有的在批改自己的工作報表,有的在偷偷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還有的對著窗外發(fā)呆 —— 白天的工作還沒處理完,晚上的 “兼職” 又開始了。
有家長提議借鑒濱江區(qū)學校的做法:晚自習由老師主導管理,家長可以定期申請 “旁聽”,既不耽誤工作,又能了解孩子情況。也有教育專家建議,財政應考慮增加晚自習專項補貼,讓老師勞有所得,而不是把壓力轉(zhuǎn)嫁給家長。
這場關(guān)于晚自習的爭議,本質(zhì)上是家校責任的一次重新審視。當 “家校共育” 變成 “家校共擔”,當 “自愿參與” 變成 “被迫上崗”,受傷的不僅是疲憊的家長,更是在這種拉扯中成長的孩子。
一位山東的網(wǎng)友在評論區(qū)留言,讓家長協(xié)助老師管理晚自習,那誰來替家長去加班呢?對于這樣的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