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隨著頂管機在J7工作井接收端破洞而出,廈門電力與清水進島隧道土建工程海滄段最后一個頂管區(qū)間J6-J7區(qū)間順利完成接收,標志著海滄段頂管全線順利貫通!
本工程海滄段J1-J7頂管區(qū)間全長2119m,直徑3.6m,由5段頂管和1段明挖組成。隧道位于海滄區(qū)城市主干道人行道下方,臨近小區(qū)、學校等環(huán)境敏感區(qū)域;地質情況復雜,主要穿越淤泥、黏土、全風化凝灰熔巖等軟土地層及基巖凸起地層;J6-J7頂管區(qū)間最長達860m,且為半徑700m曲線頂管。多重因素組合下,施工過程中面臨“長距離+復合地層+曲線段”的難題,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在市市政園林局大力推動、各相關部門有力支持下,項目管理團隊筑牢安全紅線,攻堅克難,克服了長距離頂進頂力大、黏土層堵倉、淤泥質軟土地層曲線段頂進等多項施工難題。
頂進過程中,項目通過中繼間分擔頂力、潤滑泥漿管加裝壓力表控制注漿量及壓力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長距離頂進頂力;黏土層頂進采用外加劑稀釋黏土,調整出渣方式等解決堵倉問題;曲線段頂進過程中,通過調整中繼間行程差,并在機尾、管節(jié)間安裝輔助油頂,同時勤復測、逐節(jié)模擬頂管姿態(tài),精準控制頂管出洞,確保海滄段頂管順利貫通。
據(jù)了解,項目起點位于海滄區(qū)的嵩嶼電廠,穿越廈門西海域,從第一碼頭上岸沿廈禾路前行,終點位于思明區(qū)小學路廈禾變電站。線路全長約6.2公里,分海滄段、海域段和本島段三部分,分別采用頂管法、泥水盾構法和盾構法施工。
項目建成后,將替代原第三通道過海220KV高壓架空線路,保障島內居民用電需求,顯著提升島內供電可靠性。管廊內鋪設的1.6米直徑供水管可實現(xiàn)日供水20萬噸,有效緩解島內用水壓力,為廈門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堅實的能源和水源保障。
點贊、在看、轉發(fā)
大伙兒互相提個醒
一審:鄭鎘鎘
二審:王慶平
三審:莊梅芳
來源:廈門市市政園林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