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式門把手,這回可能真的要徹底被ban咯。
最近,“明鏡pro”報道,有車企研發(fā)人士透露,監(jiān)管部門開會討論了隱藏式門把手的問題,并且后續(xù)將在法規(guī)中禁止全隱藏式門把手,允許半隱藏及傳統門把手,且必須帶有機械冗余。
這回不但說要禁,而且連執(zhí)行時間都有規(guī)劃。
目前傳出來的安排是,本月將完成門把手強標草案討論,可能會全隱藏式門把手直接一刀切禁止使用,同時會給一年的過渡期,預計都按2027年7月執(zhí)行。
相當于2年后,市面上的新車,將不會再有隱藏式門把手。
脖子哥也跟車企的好哥們打聽了下,這個會議確實是確定了要禁止全隱藏式門把手,并要求必須帶有機械冗余,而且監(jiān)管部門的態(tài)度很堅決,“可能一兩個禮拜文件就會下發(fā)”。
雖然這次直接禁用的消息聽起來很突然,但其實上頭要整治隱藏式門把手這事兒,早有前兆。
今年5月,工信部就公開征集各界對《汽車車門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里面明確提到,隱藏式門把手在應用中,暴露了一系列的安全隱患。
好巧不巧,最近很多車企的新車,都把原來的隱藏式門把手改掉了。比如新款問界M7,已經從原來的隱藏彈出式改為了半隱藏。
還有極氪即將上市的9X,用上了傳統的門把手造型。
而脖子哥在23年就呼吁過,快把隱藏式門把手做成選配吧。
到今天,這個反人類的東西終于要沒了。皆大歡喜!皆大歡喜!
之前車企們力推隱藏式門把手,無非是因為外觀簡潔,更有科技感,再加上點降風阻的噱頭。
但實際上,2014年有一篇名叫《Re-designing door handles to reduce aerodynamic drag in road vehicles》的論文,分析過不同門把手造型對風阻系數的影響。
結論是,隱藏式門把手確實能降風阻,但就只能能降低 0.0001 的風阻,也就是減少了 0.12% 的空氣阻力。
要知道,車上隨便給車輪隨便整個整流罩蓋,或是優(yōu)化下后視鏡的設計,降低風阻的效果都能是隱藏式門把手的幾十倍。
所以,想靠隱藏式門把手來降風阻,效果微乎其微。
但是為了這一點點所謂的美觀和風阻,消費者卻要承受一堆難用的問題。
首先就是在大東北,碰到下大雪的話,這種門把手可能會被凍得梆梆硬,打不開門,甚至得整個錘子來敲才行。
隱藏門把手的形式這一兩年也一直在變,但無論怎么變,都非常的難用。
目前的隱藏式門把手一般可以分為旋轉式和電動彈出的平推式,各有各的問題。
旋轉式的問題是日常使用不方便,很多人壓根不明白要咋開。
特斯拉Model 3是先按后面,讓前面翹起來,再扳前面。
在豐田bZ3上,是往里下翻,再按下面打開。
到了小米YU7這,又是往上推,再按上面。
哎......真是365個車企365種開法,你永遠不知道該按哪里。就連脖子哥這種經常試車的,每次都得考慮一下車企會不會又整了啥新活兒。
不過像特斯拉那種,其實是純機械結構,你頂多是要多花點時間找按鈕,門還是能打開的。
但是在電動的平推式上,可是更容易出現車門開不了的情況。
傳統門把手就露在外面,有個手柄就可以拉,根本不需要用電。
但這種平推式,并沒有物理的彈出方式,完全是靠電機才能把門把手推出來。像是下圖這種,它是在傳統門把手基礎上,增加了手柄開啟驅動電機,以及 2 個電容的位置信號開關。
為了讓把手全部嵌到車門內部,它在布置上需要占用車門的空間,這樣如果有碰撞擠壓,就可能導致彈出通道被堵住。
而這種非常依賴車內低壓電路的設計,一旦車輛發(fā)生事故突然斷電,門把手就有可能沒法自動彈出。
雖然國標一直要求,碰撞發(fā)生后,車門應關閉且不鎖止。就是說,必須要自動解鎖。
很多車企也說自己的車是有碰撞后自動解鎖功能的。但畢竟和機械式相比,這種要電動彈出再解鎖的鏈路過長,如果中間傳輸的線束被破壞,或者小電瓶被撞壞,最終都有可能開不了門。
而且這套多出來的電機和相關線路,除了電子系統故障等可能,之前還爆出過齒輪潤滑油泄漏,把門把手電機干爆的案例。
總之,電控系統的存在,讓門把手結構比傳統機械式復雜不少,這也就意味著失效風險更高。中保研碰撞測試顯示,配備電子門把手的車型在側面碰撞后,車門彈出成功率僅為67%,遠低于機械門把手的98%。
去年,問界M7就出現過追尾碰撞后,門把手未彈出的情況。
不僅如此,隱藏式門把手的維修成本,也會明顯增加。
根據中新經緯的統計,10萬-20萬價格區(qū)間的主流燃油車車型,機械外把手更換價格在300元以內,有的甚至是100元出頭就能搞定,但像領克、比亞迪、蔚來等車型的隱藏式門把手,材料費用報價在400-1000元,工時費另算。
除了上面兩種隱藏式門把手,還有一種更大膽的無門把手設計。
像極越01這種,門上鈑金全是平整的,只在窗框那放了一個電動按鈕來操作,可以說是集合了上面所有缺點......還好沒什么玩家繼承極越的做法。
回想隱藏式門把手自打在初代特斯拉Model S上出現,到今天也有十年了。
這么長時間里,車主們用著不爽,媒體們各種呼吁,終于,咱們等來了監(jiān)管準備出手,而且不光要禁掉,還一定要有機械冗余,這樣即便電動按鈕失效,外面的人還是能通過機械方式,硬拉開車門。
真心希望在這樣的硬性要求下,碰撞后打不開車門的情況,能不再發(fā)生。
說到底,隱藏式門把手純粹是一項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的設計。車企想在這里做出差異化,彰顯自己的科技感,但卻忽視了最基本的安全、可靠和便利性。
這些年,咱們的車企們確實在車上做出了很多新功能、新設計,消費者的用車體驗也有極大提升。但汽車畢竟是一個關乎到人身安全的工業(yè)產品,任何新東西,都應該得到充分的驗證,才能搬上車。
也希望在隱藏式門把手被禁之后,車里這種沒用的創(chuàng)新,少一點是一點吧。
撰文:白日夢
編輯:脖子右擰 & 面線
美編: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懂車帝明鏡pro,傳監(jiān)管層醞釀禁用全隱藏式門把手,必須帶機械冗余,過渡期一年中新經緯,價格過千,維修隱藏式門把手為何這么貴?Re-designing door handles to reduce aerodynamic drag in road vehicles.GB20071-《汽車側面碰撞的乘員保護》大飆車,小米YU7的門把什么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差評X.PIN(ID:chaping321),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歡迎轉發(fā)到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