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機構工作的李珊,今年37歲,那天坐在診室里,眼神慌亂,手里攥著體檢報告。她問的第一句話是:“我是不是活不久了?”報告顯示,她確診了甲狀腺乳頭狀癌。
她說,聽到“癌”字,整個人直接往下掉了??墒撬恢溃@種癌癥的治愈率超過90%,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會因為它丟掉生命。那一刻,真正讓人焦慮的,不是癌癥本身,而是對它的誤解。
有些癌癥確診后真的不必驚慌,甚至可以說,治療起來比一些慢性病還“聽話”。只是“癌癥”這兩個字太有分量,它讓人本能地恐懼,哪怕是再溫和的類型,也會被情緒瞬間放大。
“癌癥等于絕癥”,這句話已經(jīng)在很多人的認知里根深蒂固。但事實是,并不是所有癌癥都兇猛異常。有些癌癥,發(fā)現(xiàn)得早,治療規(guī)范,五年生存率甚至可以達到90%以上。這不是個例,是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常態(tài)。
甲狀腺乳頭狀癌。這個癌種在臨床上被稱為“懶癌”,它發(fā)展緩慢,很少轉移。即使確診,也有很大概率通過規(guī)范治療實現(xiàn)長期生存。有些人甚至可以選擇延緩治療,定期復查即可。
再來看前列腺癌的低危型。這類癌癥在老年人群中常見,很多時候它比患者“走得慢”。對于年齡較大的男性,醫(yī)生往往采取“積極監(jiān)測”的方式,而不是一上來就治療。因為它的進展速度非常慢,干預過多反而可能影響生活質量。
宮頸癌的早期階段,是另一個被嚴重誤解的例子。定期做篩查,比如宮頸涂片和HPV檢測,能讓絕大多數(shù)宮頸癌在早期被發(fā)現(xiàn)。而早期宮頸癌,治愈率也在90%以上。真正的問題是,太多人不做篩查,以至于錯過了最佳時機。
還有睪丸癌,尤其是在年輕男性中更容易治愈。它對化療非常敏感,即使有轉移的情況,治療反應也非常理想。這類癌癥可能聽上去少見,但一旦確診,治療效果往往出人意料地好。
霍奇金淋巴瘤同樣被歸為“高治愈率”的癌癥之一。它雖然屬于血液系統(tǒng)腫瘤,但因為對放療、化療的反應好,早期發(fā)現(xiàn)的話,生存率非??捎^。很多人聽到“淋巴瘤”就慌了,其實類型差別極大,不能一概而論。
皮膚基底細胞癌,說是癌,其實更像一種局限性皮膚病變。它很少擴散,通過局部治療通??梢酝耆宄?。長期管理得當,可以避免復發(fā),不會對生命構成實質性威脅。
再說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過去聽起來讓人心驚,但現(xiàn)在已有特異性靶向藥物可用,如伊馬替尼。這種藥物能有效控制病情,讓患者長期維持良好狀態(tài),幾乎可以把它當成一種“慢性病”來處理。
問題是,很多人得知自己“得了癌”,還沒等搞清楚是哪種類型,哪種分期,就已經(jīng)陷入恐慌。情緒的崩塌比病理報告更傷人。從醫(yī)學角度看,治療效果和“癌癥”兩個字無關,它和癌種、分型、分期、治療響應密切相關。
有時候,真正讓人陷入困境的,不是病情,而是無知和想象力。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恐懼感,比疾病更難對付。明明是可以治愈的病,卻因為焦慮、拖延、迷信偏方,最終走上了最糟的結局。
科普不是擺在博物館里的玻璃展品,它應該是廚房里的調料罐,是飯桌上的閑聊內容,是路邊等車時能順手刷到的知識。了解得越多,越不容易被嚇倒。就像知道火不是每次都能引發(fā)森林大火,才不會看到火苗就拔腿逃跑。
情緒這件事太真實了。很多時候,醫(yī)生還沒開口說診斷,病人已經(jīng)腦補了一整套劇情?!拔沂遣皇且煟俊薄邦^發(fā)會不會掉光?”“我的孩子怎么辦?”這些問題其實都還早。醫(yī)生更關心的是,你的癌種是哪一種,分期怎么樣,有哪些治療選擇。
治愈率高的癌癥,不代表可以掉以輕心,但也真的沒必要上來就崩潰。它們像是“穿著癌癥外衣的良性病”,只要不輕敵,按部就班地處理,結果往往比想象中更樂觀。
“癌癥”這兩個字,不應該是判詞,而是提示。提示你要開始照顧自己的身體了,提示你需要和醫(yī)生好好聊聊,提示你要重新審視一下生活節(jié)奏和飲食結構了。它不一定是終點,甚至可能是個轉折點。
講真,很多人對癌癥的誤解,比癌癥本身可怕。不是所有癌都要“拼命”治療,也不是所有癌都要“保守”對待。關鍵是要搞清楚你面對的到底是什么。別被一紙診斷書嚇得失了智。
篩查、早診、規(guī)范治療,這三個詞,已經(jīng)被說了無數(shù)遍,但它們從來都不該被忽略。真正能決定未來走向的,不是診斷書,而是你接下來的每一個決定。
信息爆炸的時代,最缺的不是知識,是靠譜的判斷力。別用想象代替專業(yè),別用情緒遮蓋事實。醫(yī)生不是預言家,但可以是領路人。治療的路上,最怕的是不信任。
好消息是,這些高治愈率的癌癥,如果早點發(fā)現(xiàn),配合治療,真的有機會像感冒一樣“過去”。但前提是,你得愿意面對它,而不是逃避它。
生活里有太多事情值得我們緊張,但“得了癌”這件事,有時候反而是提醒你該放慢腳步、重新審視的機會。不要因為一個詞,把自己嚇得不敢呼吸。你有選擇,你有希望。
參考文獻: 1. 王潔,徐兵河.中國癌癥早診早治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中國腫瘤臨床,2022,49(1):1-6. 2. 曾慧,王磊.不同癌種五年生存率變化趨勢分析.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23,40(3):245-249. 3. 胡曉舒,陳建國.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臨床特點與治療進展.臨床醫(yī)學,2021,41(5):88-92.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評論、轉發(fā)。關于健康,我們總是知道得太晚。愿你能把握住每一次了解身體的機會,保持關注,保持警覺,也保持希望。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jù)權威醫(y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chuàng)內容,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分故事情節(jié)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就醫(y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